新材料、新结构的不断涌现推动了焊接连接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焊接连接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并为全球研究人员和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将举办“第十届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WSE2025)”。
本次会议以“焊接科学与工程进展”为主题,聚焦焊接连接技术的最新突破与发展趋势,涵盖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广泛领域。WSE2025将汇聚来自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焊接研究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焊接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进展、关键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同仁踊跃参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推动焊接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会议主席:
陈树君,北京工业大学,中国
联合主席
麻宁绪,大阪大学,日本
武传松,山东大学,中国
林三宝,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蒋 凡,北京工业大学,中国
朱加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
程序委员会:
主席:林健,北京工业大学,中国
执行委员会:
主席:肖珺,北京工业大学,中国
会议秘书处:
主席:袁涛,北京工业大学,中国
国内专家委员会:
王国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马宗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从保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邓德安,重庆大学
石 玗,兰州理工大学
龙伟民,中国机械总院集团
占小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田志凌,中国金属学会
田艳红,哈尔滨工业大学
冯吉才,哈尔滨工业大学
巩水利,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刘黎明,大连理工大学
李长久,西安交通大学
李文亚,西北工业大学
李永兵,上海交通大学
李明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李晓延,北京工业大学
李铸国,上海交通大学
李瑞峰,江苏科技大学
杨玉亭,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吴素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爱萍,清华大学
何 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邹贵生,清华大学
宋晓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张丽霞,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建勋,西安交通大学
陈 辉,西南交通大学
武传松,山东大学
徐连勇,天津大学
黄明亮,大连理工大学
黄继华,北京科技大学
曹 健,哈尔滨工业大学
董红刚,大连理工大学
熊华平,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Suck-Joo Na, 西安交通大学
国际顾问委员会:
Hidetoshi Fujii,大阪大学,日本
Huijun Li(李会军),伍伦贡大学,澳大利亚
Yuming Zhang(张裕明),肯塔基大学,美国
Vishvesh J. Badheka,Pandit Deendayal石油大学,印度
Dongil Kwon,首尔国立大学,韩国
Upadrasta Ramamurty,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
Masakazu Shibahara,大阪府立大学,日本
Masaki Omiya,庆应义塾大学,日本
Gang Ji,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
会议主题
(1)先进焊接工艺与冶金
(2)结构、质量、安全性与可靠性
(3)钎焊、扩散连接与微纳连接
(4)增材制造与智能焊接
(5)极端条件与环境下的焊接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现状
一、焊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新型焊接技术:
激光焊接:激光焊接技术因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国际上对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旨在提高其焊接质量和效率。
电子束焊接:电子束焊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在真空或低气压环境下进行,能够实现深熔焊和精密焊。
摩擦焊接:摩擦焊接技术通过工件间的摩擦热使接触面达到热塑性状态,然后加压完成焊接,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优点。
焊接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焊接设备正逐步迈向智能制造的新阶段。智能焊接系统能够自主学习焊接参数,根据材料特性和焊缝形状自动调整焊接策略,并通过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包括刚性自动化焊接设备、自适应控制自动化焊接设备以及智能化自动焊接设备等。
二、焊接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焊接材料:
国际上不断研发新型焊接材料,以满足不同焊接工艺和材料的需求。例如,高性能焊丝、焊剂等材料的研发,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
环保型焊接材料的研究也受到关注,旨在减少焊接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焊接材料的性能优化:
通过调整焊接材料的成分和工艺参数,优化其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焊接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焊接工艺的创新:
国际上不断研发新的焊接工艺,如真空电子束焊、脉冲MIG电弧自适应控制技术等,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针对特定材料和结构,研究专用的焊接工艺,以满足其特殊的焊接需求。
焊接工艺的优化:
通过调整焊接参数、优化焊接顺序等,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
四、焊接科学与工程的应用领域拓展
传统制造业:
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建筑工程等传统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焊接作业的关键工具。
新兴领域:
随着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新兴产业的崛起,焊接设备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制造、车身轻量化结构件的焊接等均需高精度、高性能的焊接设备。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组织与合作项目:
国际焊接学会等国际组织在推动焊接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国科研人员通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焊接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统一:
国际上不断制定和统一焊接技术标准,以提高焊接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焊接技术的国际化应用。
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制造业:
汽车制造: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等部件的连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池焊接、车身轻量化结构件的焊接需求日益增长。
航空航天: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如飞机机身、发动机部件的焊接,以及新型材料(如钛合金、复合材料)的焊接研究。
船舶制造:船舶的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焊接技术用于船体结构、管道系统等的连接。
机械制造:各类机械设备的制造和维修都离不开焊接技术。
能源产业:
石油化工:在石油化工设备的制造和维修中,焊接技术用于管道、压力容器等关键部件的连接。
电力:电力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如锅炉、发电机等,都需要焊接技术的支持。
核能: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中,焊接技术用于核反应堆部件、管道等的连接,对焊接质量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建筑业:
建筑钢结构:高层建筑、桥梁等钢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焊接技术用于钢梁、钢柱等部件的连接。
管道工程:城市供水、供气、供暖等管道系统的安装和维修,也需要焊接技术的支持。
交通运输业:
铁路和轨道交通:铁路车辆、地铁车厢等的制造和维修中,焊接技术用于车体、转向架等部件的连接。
桥梁工程:桥梁的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焊接技术用于桥墩、桥面等部件的连接。
电子电器产业:
在电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焊接技术用于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以及电路板内部的连接。
新能源产业:
风电: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中,焊接技术用于塔筒、叶片等部件的连接。
光伏:光伏发电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中,焊接技术用于光伏组件、支架等部件的连接。
科研与教育:
高校和研究所:从事焊接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以及教学工作,培养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
其他领域:
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的制造过程中,焊接技术用于金属部件的连接,确保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艺术创作:焊接技术还可以用于艺术创作,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
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由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在中国开展焊接和相关工艺技术的主要研发中心,致力于现代焊接和相关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并在中国工业企业进行推广。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卡勒姆研究所:创建于1960年,是英国面向欧洲共同体的核聚变研究所,在激光焊接技术方面有深入研究。
法国焊接研究所:创建于1900年,是法国主要的焊接研究和焊接技术人员培训中心,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着密切联系,在国际焊接学会(IW)中起着重要作用。
大阪大学焊接研究所:创建于1972年,是日本的国立研究所,从事大功率电子束焊接热源、激光热源、微波等离子热源等多方面的研究。
巴顿焊接研究所:创建于1934年,位于乌克兰基辅,是世界上最大的焊接专业研究机构,设有研究所、设计工艺处、焊接设备厂等,主要研究项目是焊接物理化学、焊接新方法等。
企业品牌
日本OTC(欧地希):自1919年创立以来,已成为日本最大的焊接机与机器人专业制造商,其产品线广泛,涵盖焊机、焊接机、弧焊机器人等多种设备。
丹麦Migatronic米加尼克:自1970年成立以来,已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其焊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
德国雷姆焊接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MIG/MAG焊机、氩弧焊机以及等离子切割机的研发与生产,被誉为国际焊接界的现代化焊接标杆。
美国米勒电气制造公司:创立于1929年,以其创新技术和高品质产品而享誉全球,产品线广泛,涵盖多种类型的电焊机。
美国林肯电气公司:创立于1895年,是一家专注于弧焊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跨国企业,其产品以操作简便、耐用度高以及出色的性价比而闻名。
奥地利Fronius伏能士焊接技术国际有限公司:创立于1945年,以其卓越的创新技术和全球化解决方案而闻名于世,产品已遍布全球60余个国家。
瑞典伊萨公司:自1904年成立以来,已成为焊接切割领域的全球佼佼者,其焊材与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焊接与切割工艺的多个领域。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由日本松下集团与唐山开元电器有限公司携手创立的中日合资企业,自1996年以来,其经济效益持续领跑中国电焊机行业。
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焊接工程师:
负责制定焊接工艺作业标准,编制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以及制定焊接质量控制计划等工艺文件。
参与焊接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处理焊装技术质量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要求具备焊接、机械类相关专业背景,熟悉各种焊接方法,具备一定的实操工作经验,并可能要求持有焊接工程师证(如IWE证书)。
国际焊接工程师:
专注于国际焊接标准和规范的应用,可能涉及跨国项目的焊接技术管理和指导。
要求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焊接技术发展趋势,并可能需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工作。
薪资待遇通常较为优厚,根据经验、学历和所在地区的不同,月薪可能在8-25k之间,年薪则可能达到10-30万甚至更高。
焊接工艺工程师:
负责焊接工艺的设计、优化和实施,确保焊接质量符合产品要求。
可能涉及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以及焊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推广。
要求具备扎实的焊接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焊接质量工程师:
负责焊接质量的控制和检测,确保焊接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可能涉及焊接缺陷的分析和处理,以及焊接质量改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要求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
焊接设备研发工程师:
负责焊接设备的研发、设计和改进,提高焊接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可能涉及焊接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要求具备机械设计、电子电路等相关知识,以及焊接设备的研发经验。
焊接技术培训师/教师:
负责焊接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培养焊接技术人才。
可能在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或企业内部从事焊接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
要求具备扎实的焊接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