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青年学者论坛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5-09 ~ 2025-05-11
举办场地:银川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科间的深度对话与协同合作,激发青年学者的学术创新与实践活力,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研学工作组,定于2025年5月9-11日在宁夏银川市共同举办“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青年才俊与学生,共襄学术盛会,围绕文化地理与乡村地理的交叉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新时代地理学科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携手描绘学术研究的崭新蓝图。

主题与议题

主 题

文化地理与乡村振兴:青年学者视角下的融合与创新

议 题(本次论坛拟讨论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 文化与乡村:理论对话与学科交叉

·文化地理与乡村地理的理论融合与创新路径

·乡村转型与地方文化重塑:空间视角的探讨

·全球化与本土化:乡村文化的交织与冲突

2. 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乡村绿色发展与农业文化传承

3. 空间与身份:文化实践的乡村化

·乡村空间中的身份建构与社会排斥

·迁移与文化流动:乡村-城市互动的地理视角

·旅游地理与乡村空间的文化再生产

4. 技术与文化的乡村再造

·智慧乡村与数字文化的融合实践

·地理信息技术在乡村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乡村社区中的文化治理与技术赋能

·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

5. 生态、文化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生态治理与文化生态学的对话

·文化地理视角下的乡村绿色发展模式

·耕地利用与保护的可持续性

·生态保护与文化复兴的协同机制

6.青年文化-乡村地理学家学术快闪

7.其他相关议题

组织工作委员会

主 席

龙花楼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朱 竑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

曹小曙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王 岱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执行秘书长

文 琦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秘 书

李裕瑞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袁振杰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

魏黎明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研学工作组副秘书长

施琳娜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青年学者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研究现状

文化地理学研究现状

文化地理学是探索地方或区域文化的学科,它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近年来,文化地理学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地理学通过“学科树”框架,对基本问题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研究视角宽广: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十分宽广,它关注文化现象在地区生态影响下的内涵与表现,将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研究成果丰硕:中国学者在文化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也为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在西藏传统舞蹈的研究中,文化地理学视角为理解其地域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力支持。

乡村地理学研究现状

乡村地理学以城市以外的广大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乡村地区的人文地理问题。近年来,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研究热点多元化:随着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发展战略的实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逐渐多元化。例如,从早期的乡村城市化、城乡关系等研究,逐渐转向乡村旅游、农村居民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等热点话题。

研究方法现代化: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日趋现代化。例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景观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科体系逐渐完善:虽然与国外相比,国内乡村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研究内容和深度上有所加强,学科体系逐渐完善。未来,乡村地理学将更加注重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以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

综合分析

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例如,两者都关注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关系,都强调对乡村地区的研究。同时,两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相互借鉴和应用。例如,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乡村地理学提供对乡村文化景观的深入理解,而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为文化地理学提供对乡村地区文化现象的空间分析。

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

文化地理学关注地方文化的形成、演变和空间分布,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对地方文化景观的深入理解。

通过研究文化景观的构成、功能和意义,可以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乡村地理学则关注乡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规划与管理

文化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旅游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乡村风貌。

在旅游管理中,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与乡村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地理学可以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演变和保护,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乡村地理学则关注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实践指导。

乡村规划与乡村振兴

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乡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乡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制定出符合乡村实际的规划方案。

在乡村振兴中,文化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于挖掘乡村文化潜力,推动乡村产业、建设、治理等多方面的振兴。

三、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事业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地理学可以研究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保护现状和问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文化遗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制定保护策略,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博物馆展览与策划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博物馆的展览和策划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博物馆更好地展示地方文化和历史。

通过将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博物馆的展览和策划中,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展览水平和吸引力。

四、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城市文化特色塑造

文化地理学可以研究城市文化的形成、演变和空间分布,为城市规划提供对城市文化特色的深入理解。

通过研究城市文化景观的构成和功能,可以塑造出更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乡村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研究乡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地方文化的特色,可以制定出更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政策和布局方案,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五、教育与文化传播

地理教育

文化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地理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和乡村风貌。

通过将文化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的知识融入地理课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文化传播与交流

文化地理学可以研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机制,为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内涵,可以推动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心

简介:原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学术文化研究中心,依托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开展建设。

成立时间:始建于2004年10月,前身为中国文学演变与传播研究中心,于2017年11月获批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方向:包括文学空间研究、区域文化研究、媒介地理研究等。

成果:开展了多项重要学术项目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学术奖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简介:成立于2005年,对外开展科学研究、战略咨询、人才培养。

研究方向:包括农业地理、乡村发展、城乡转型与土地利用等。

成果:在“三农”问题、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业安全、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

简介:全国唯一一所专门研究人文地理的挂牌专业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重视学科理论建设和方法探索。

成果:在陕西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独具特色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人文地理研究中心之一。

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1.教师与教育工作者

中学教师:包括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师,教授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和乡村地理。

大学教师:在高等院校中从事地理学、城乡规划、旅游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部分岗位对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有要求。

2.科研机构与事业单位

科研助理:在科研机构或高校中协助教授或研究员进行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土资源厅(局)、气象局、环境保护局等事业单位中从事与地理、环境、资源相关的工作。

城乡规划研究院:从事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向的研究与规划工作,部分岗位对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有要求。

3.政府与公共部门

公务员:在政府机关中从事与地理、文化、乡村发展相关的工作,如区域规划、文化研究、政策制定等。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测绘地理信息局、水文水利厅(局)等事业单位中从事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工作。

4.企业与公司

地理信息企业:如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遥感数据处理等工作。

旅游规划公司:从事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开发等工作,需要了解地方文化和乡村地理的知识。

咨询公司:提供与地理、文化、乡村发展相关的咨询服务,如区域发展规划、文化旅游策划等。

5.媒体与文化传播

编辑与记者:在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媒体机构中从事与地理、文化相关的编辑与记者工作。

文化传播工作者:从事地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工作,如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

6.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

国际机构工作人员: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等国际机构中从事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工作。

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在从事环境保护、乡村发展等公益活动的非政府组织中工作。

7.其他相关岗位

文化旅游产品经理:负责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

乡村发展顾问: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咨询与建议。

环境地理学家:从事环境地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