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七届中国湖泊古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地理学会人类世与湖泊生态研究工作组年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5-16 ~ 2025-05-18
举办场地:兰州大学城关校区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人类世与湖泊生态研究工作组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由中国地理学会人类世与湖泊生态研究工作组主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湖泊古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地理学会人类世与湖泊生态研究工作组年会”拟定于2025年5月16-18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组委会诚挚邀请和热忱欢迎全国湖泊科学研究领域学者及科研管理人员聚首兰州,共同开启思想与学术的交流之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深入研讨湖泊生态、碳循环、气候变化等前沿议题,回顾工作组五年进展,部署未来计划,携手展望中国湖泊科学未来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与广阔前景。

规模:150-200人

主题与议题

主题:面向人类世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变与碳循环

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全新世湖泊生态-气候-环境重建

2)人类世湖泊生态响应与脆弱性

3)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与模拟

4)湖泊碳循环与碳汇功能

5)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学术指导委员会

主席

陈发虎

委 员

秦伯强、沈 吉、张虎才

羊向东、侯居峙、张恩楼

组织工作委员会

主 任

李 育

秘书长

吴 铎

委 员

刘建宝、陈光杰、董旭辉、旺 罗、张 科

施 坤、陈 旭、陈建徽、王荣、王鑫

陈诗越、黄小忠、胡竹君、雷国良、李艳玲

王倩、杨军、张家武、周爱锋、鲍锟山

陈圣乾、段炎武、李渊、刘冰、刘汉向

谢海超、王海鹏、吴瀛旭、林琪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湖泊古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地理学会人类世与湖泊生态研究工作组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湖泊古生态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湖泊古生态学是古湖沼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通过分析沉积记录中的各种生物化石指标,来重建不同时空尺度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这一研究对于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揭示自然和人为驱动的响应特征与机理,以及为湖泊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研究进展

古气候环境要素定量重建

建立了基于多种生物和生物标记化合物指标进行古气候环境要素(如温度、盐度、水体总磷等)定量重建的系列转换函数模型。这些模型为定量评估湖泊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工具。

湖泊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揭示

重点揭示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湖泊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研究表明,湖泊生态系统经历了从自然驱动到人与自然共同驱动的历程,其演变过程受到气候、构造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生态系统突变模式与早期信号诊断

利用古生态记录诊断了湖泊生态系统突变模式与早期信号特征,定量揭示了湖泊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弹性损失的关系。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为湖泊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

生物化石指标分析

硅藻、摇蚊、枝角类等生物化石指标被广泛用于湖泊古生态研究。这些指标在湖泊沉积物中保存较好,能够反映过去湖泊生态环境的特征。

转换函数模型构建

通过建立生物化石指标与湖泊环境要素之间的转换函数模型,实现了对古气候环境要素的定量重建。这些模型为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手段。

多学科交叉融合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涉及生态学、水文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

四、未来展望

加强古今结合研究

提高湖泊古生态重建的精度,需要加强古今结合研究,通过现代过程数据的深入分析来揭示生物埋藏学特征、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生境响应的敏感性和差异特征。

重视多生物指标的综合和新指标技术的应用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多生物指标的综合分析,并探索新指标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湖泊古生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是全球性的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湖泊生态问题。

中国湖泊古生态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环境管理与治理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通过重建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揭示了湖泊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及其对自然和人为驱动的响应特征与机理。这些成果为湖泊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湖泊保护政策和措施。

生态修复与重建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可以诊断湖泊生态系统的突变模式与早期信号特征,定量揭示湖泊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弹性损失的关系。这对于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帮助确定修复目标、方法和措施。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地,湖泊古生态学研究可以提供湖泊水质、水量等长期变化的数据和信息,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措施。

气候变化研究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可以重建过去的气候环境要素,如温度、盐度等,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历史数据和信息。这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旅游与休闲产业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可以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生态特征,为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研究湖泊的水质、水生生物群落等特征,可以开发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质。

农业与渔业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可以了解湖泊水生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为农业和渔业生产提供指导。例如,通过研究湖泊鱼类的种群动态和生态习性,可以制定更合理的渔业捕捞计划和养殖策略。

科研与教育

湖泊古生态学研究是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课题。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于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中国湖泊古生态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简介:该所前身系1940年8月在重庆北碚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立综合研究机构。

贡献:主导着中国湖泊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系统开展了我国湖泊综合调查与科学考察,创建了我国湖泊流域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在湖泊古生态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科研平台:拥有湖泊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等多个湖泊野外观测站。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简介:该学院在地理科学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特别是在湖泊古生态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积累。

贡献:曾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机构共同承办“中国湖泊古生态学术研讨会”,推动了湖泊古生态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湖泊古生态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科研机构

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湖泊古生态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湖泊沉积物的分析、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古气候环境的重建等。

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实验操作,支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项目助理: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管理、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等工作。

高校

教师/教授:在高校担任湖泊古生态学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并指导学生。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湖泊古生态学领域的深入研究。

研究助理:协助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数据收集、实验操作和文献调研等工作。

环保企业

环境咨询师:利用湖泊古生态学的知识为企业提供环保建议,参与生态规划与设计。

生态修复工程师:参与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项目,如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

环境监测人员:负责湖泊水质的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部门

环保政策制定者:在政府部门中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利用湖泊古生态学的知识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管理人员:负责湖泊等水域的环境管理工作,监督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