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九届中国化学会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4-17 ~ 2025-04-20
举办场地:成都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吴骊珠
会议介绍

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将于2025年4月17日-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承办。会议以“光化学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全国光化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学生搭建学术讨论与交流的平台。会议将研讨光化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关注“双碳”背景下光化学及相关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展示中国光化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和进展。

会议内容涵盖光催化、光化学合成、太阳能转化、发光材料、荧光探针及生物成像、超分子光化学、生物光化学、环境和大气光化学、理论光化学、光谱学、光响应材料与器件、光诊疗试剂与方法、光加工技术等其它与光化学交叉的前沿学科。会议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报告、“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奖”获奖报告、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特设“Angewandte Advances论坛”、“光启催化‧慧聚芳华-《催化学报》&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女科学家论坛”、“《科学通报》& Science Bulletin大讲堂 之 青年科学家论坛”(特邀资深专家点评)和“光合成未来-Chemical Synthesis研究生论坛”(特邀资深专家点评,遴选优秀报告人获“光合成未来-Chemical Synthesis优秀口头报告奖”),并遴选优秀墙报报告人获“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墙报奖”。参会人数预计1000人。

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全国从事光化学及相关研究的同行及研究生积极参加会议,踊跃投稿。同时热忱欢迎光化学及相关领域企业界代表积极参加会展。我们期待与大家在成都相聚!

会议主题:光化学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会议主席:吴骊珠

组织委员会主任:游劲松

副主任:吕弋、余达刚、杨清正、李旭兵

委员:秦 勇、龚流柱、陈应春、侯贤灯、刘小华、杨 成、余 暌、彭强、马利建、曾小明、郑成斌、吴 鹏、王健礼、钮大文、宋振雷、宋 飞、李 坤、李 峰、韩 波、周 莹、周祚万、蒋维东、廖 建、赵丽娟、王周玉、李俊龙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主任:吴骊珠

副主任:陈鹏、巩金龙、马於光、肖文精、杨国强

秘书长:杨清正、李旭兵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卜显和、曹迁永、陈彬、陈春城、陈加荣、陈鹏、陈雪波、陈以昀、陈勇、丛欢、崔刚龙、樊春海、巩金龙、何刚、侯剑辉、江云宝、江智勇、兰亚乾、蓝敏焕、黎占亭、李旭兵、刘强、吕功煊、罗三中、马骧、马於光、聂俊、牛广乐、裴坚、苏红梅、唐波、佟庆笑、王朝晖、王锋、王华、王树、王心晨、王亚培、吴骊珠、夏吾炯、肖文精、徐航勋、徐江飞、杨成、杨国强、杨清正、余达刚、曾毅、张铁锐、张艳、赵建章、赵永生、郑才俊、钟羽武、邹勃

秘书组:叶剑衡、王天利、刘小宇、伍晚花、余志鹏、郑柯、李丹、邹国红、曹伟地、赵德威、张程、谭光映、肖啸、李显明、宾正杨、朱剑波、成楚旸、张琦、张帆、冯良文、李晓伟、杜玮、黄艳、向海峰、蔡镇锋、苏静、王翔、刘祥伟、张振、贵永远、宋磊、廖黎丽、杨宇东、付绍敏、董召文、薛卫超、万贤楷、明佳林、颜思顺

会务组:张赟、程肖玲、阮颖、侯帆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化学会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光化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与成果

光化学合成

安徽大学宣俊教授团队与华中师范大学肖文精教授团队合作,在光化学合成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如实现了可见光促进的2H-氮杂环丙烯开环官能化反应,为1,2,4-噁二唑化合物的光化学合成提供了绿色高效途径。

武汉光化院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在光化学合成领域积极布局,推动光化学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光催化技术

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冯玲玲教授带领团队研制出生态防控蓝藻水华的生物酶产品及技术,已在多个水域进行示范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光催化技术还可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如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郭彦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创新研发出有机挥发性气体净化催化剂、废气净化设备等系列产品,能提供一整套节能、环保的大气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光化学制氢

光化学制氢技术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目前,光伏电催化制氢和光催化制氢方法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望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重点发展区域

武汉已成为全国光化学研究的重要高地。武汉光化院技术研究院作为亚洲第一家光化学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院,已布局光化学合成、光电磁、光响应等五大技术中心,推动我国光化学合成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武汉还计划依托武钢集团、中韩石化等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石化产业向深度炼化一体化、关键战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以青山区为核心打造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等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产业链协同与跨界融合

光化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光化学产业与其他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进行跨界融合,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三、市场规模与前景

市场规模

虽然目前光化学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市场前景

光化学技术在新能源、环保、医疗、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光化学技术将以其绿色、高效的生产特性成为推动相关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全国光化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环保领域

废水处理:利用光催化技术,光化学反应仪可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处理。

大气净化:光化学反应仪可模拟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研究光化学烟雾的生成机制,并通过光催化作用降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等,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

土壤修复:研究光催化剂对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作用,为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能源领域

太阳能电池研发:模拟太阳光照射,研究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太阳能转化方面的性能,探索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

光催化制氢:研究光催化材料在光解水制氢过程中的性能和反应机理,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制氢体系,为清洁能源的生产提供新途径。

材料科学领域

新型光催化材料研发:探索新型光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实际应用前景,开发具有更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光催化剂。

光敏材料研究:研究光敏材料的光化学反应特性,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光敏材料,如光致变色材料、荧光材料等,可应用于光学存储、显示技术、传感器等领域。

高分子材料合成:进行光聚合反应实验,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如塑料、涂料、粘合剂等。

生物医学领域

光动力疗法研究:研究光动力疗法中光敏药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和活性,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和药物。

药物合成:某些药物合成过程中可能需要特定的光照条件来引发反应,光化学反应仪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反应过程,从而进行药物合成。

光激活酶研究:探究光激活酶的活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新视角。

化学工业领域

光化学合成:利用光化学反应仪提供的特定光照条件,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如药物、农药、染料等,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副产物少等优点。

光降解实验:研究化工产品在光照条件下的降解过程和机理,为产品的稳定性评估和环境友好性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领域

食品安全:光化学反应仪可用于研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

防伪技术:利用光化学原理开发新型防伪油墨,如光子晶体防伪油墨,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日常生活:从防晒霜中的紫外线过滤剂到家庭照明中的LED技术,光化学的影响无处不在。此外,光化学原理还被应用于传统胶片摄影、洗涤剂中的荧光增白剂、安全标志和玩具的荧光材料,以及食品包装中的光敏色素等。

全国光化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

简介:该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是国内研究分子及材料的激发态物理和化学的中心。

成就:在光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原创新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

简介:致力于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的研究。

成就:在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光化学合成与技术、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调控应用等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了大量SCI论文,并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其他中科院研究所

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也在光化学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企业品牌

新产业

简介: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的企业。

成就: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安图生物

简介: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成就:在免疫诊断产品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是国内最早做板式发光的龙头企业之一。

迈克生物

简介: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成就:在传染病检测领域优势明显,推出了自主创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迈瑞医疗

简介:国内医疗器械龙头,核心产品线包括影像类、监护类和体外诊断。

成就:在化学发光领域推出了全自动管式发光产品,装机量持续增长。

IGM Resins

简介:全球UV涂料、油墨行业的领先原料及技术服务供应商。

成就:通过多次并购,形成了规模体量大的光引发剂供应商,在中国拥有光引发剂生产工厂和合成应用研发团队。

久日新材

简介:一家光引发剂生产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

成就: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已申请多项专利,光引发剂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

扬帆新材

简介:专业从事紫外光固化新材料和含硫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成就:光引发剂主打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全国光化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究机构与高校

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在光化学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技术开发,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

博士后:在光化学相关学科领域完成博士后研究,为未来的学术或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讲师:在高校或职业院校教授光化学相关课程,培养光化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企业研发与生产

光化学合成研究员:负责光化学合成反应的研发与优化,探索新的合成路线和工艺条件。

光催化剂研发工程师:专注于光催化剂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化学分析研究员:对光化学产品进行化学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工艺工程师:负责光化学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与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品开发工程师: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光化学产品和应用。

三、环保与能源领域

环保工程师:利用光化学技术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实现环保目标。

光催化制氢工程师:研究光催化制氢技术,为清洁能源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太阳能电池研发工程师:参与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四、生物医药领域

药物化学研究员:利用光化学技术进行药物合成与筛选,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光动力疗法研究员:研究光动力疗法在癌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推动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

五、其他领域

材料科学家:研究光化学材料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新型功能材料。

销售与市场专员:负责光化学产品的销售与市场推广,拓展客户群体。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工程师:为客户提供光化学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