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品牌论坛,旨在促进全国资源科学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论坛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领域国家需求、国际形势和科学前沿,第一至七届论坛已先后在南京、深圳、郑州、广州、长沙、南宁、武汉成功举办。为提升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时代资源科学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的研讨交流,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长春师范大学定于2025年5月10-11日在长春举办第八届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欢迎全国资源科学及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报名参加。
论坛主题
资源新质生产力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论坛执行主席
姜鲁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董炜华,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张丽辉,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薛 刚,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秋昊,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
郑 一,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金铠,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蔡国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吴文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张建兵,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
宋小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唐承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
夏 天,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郝 庆,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中心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研究现状
一、研究领域广泛,聚焦国家需求与国际前沿
青年科学家围绕资源科学的核心问题,在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管理与政策等方向展开深入研究。例如,在资源调查中,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矿产、土地、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在资源开发领域,关注资源高效提取、循环利用及低碳技术,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在资源管理方面,研究资源分配机制、政策法规及治理模式,助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青年学者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例如,通过碳汇计量、生态补偿机制等研究,为碳中和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农业资源高效配置等研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跨学科融合
青年科学家注重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入资源科学研究。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资源分配模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监测的智能化。此外,跨学科合作成为研究常态,青年学者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联合攻关,形成“资源-环境-经济”综合研究范式。
在研究视角上,青年科学家注重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分析。例如,在矿产资源研究中,既关注矿床成因的微观机制,也探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关联。
三、学术成果丰硕,服务国家决策
近年来,青年科学家在资源科学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例如,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提出“资源代谢”理论,揭示资源流动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内在联系;在资源安全领域,构建资源供需预测模型,为国家资源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政策建议。例如,关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研究,推动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关于水资源配置的研究,为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化程度提升
青年科学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主办或参与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在第七届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上,青年学者围绕“流域资源环境与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多项创新观点。
同时,青年科学家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例如,参与全球资源治理研究项目,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贡献中国智慧。
五、政策支持加强,科研环境优化
国家对资源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向青年科学家倾斜,资助其开展原创性研究。此外,科研机构和高校通过设立青年人才计划、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为青年科学家提供发展平台。
六、挑战与展望
尽管取得显著进展,青年科学家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资源科学研究需要长期数据积累,但部分领域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跨学科合作中,不同学科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差异可能影响合作效率。
未来,青年科学家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深化资源科学研究。例如,在“双碳”目标下,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与碳减排协同研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索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资源科学研究的全球影响力。
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自然资源管理与规划
青年科学家通过研究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时空分布与动态变化,为资源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可辅助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资源经济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在流域生态治理、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青年科学家的研究聚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污染防控技术及生态修复策略。例如,通过流域空间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方案;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生态监测体系,可实时评估生态修复工程效果。
三、能源开发利用与转型
针对传统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青年科学家开展资源流动与综合治理研究。例如,富油煤原位开发技术、二氧化碳相变爆破致裂机理研究,可提升能源开采效率并降低环境影响;新能源材料与先进表征技术领域,推动锰基氧化物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研发。
四、农业与乡村振兴
在耕地保护、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等方面,青年科学家的研究助力农业现代化。例如,基于地质条件CT探测的智能化开采模式,可推广至农业机械化领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迁移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五、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
资源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为城市群规划、产业布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通过资源安全保障与地缘政治背景分析,提出面向2035的国土空间治理策略;资源经济与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转化为绿色GDP核算体系。
六、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
在地质灾害预警、气候变化适应等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成果提升灾害防治能力。例如,薄/极薄煤层卸压开采应力-渗流-损伤耦合作用机制研究,可应用于地震、滑坡等灾害的预测模型;基于通感算控的无线确定性传输技术,可提升应急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七、新材料与高端制造
资源科学研究成果推动材料科学创新。例如,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突破,使光电转换效率达30.1%,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纳米材料在资源勘查与开发中的应用,提升矿产资源利用率。
八、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
资源信息化与地理信息平台研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例如,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等,可实现资源动态监测与精准管理;人工智能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提升矿产资源预测精度。
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为资源科学领域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该所在资源流动与综合治理、资源经济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向具有深厚积累,为青年科学家提供高层次研究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依托地质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交叉优势,该学院在流域资源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资源信息化与地理信息平台研发等领域成果显著,培养了大量资源科学领域青年人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作为全国性学术团体,该学会通过组织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活动,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在资源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安全保障与地缘政治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其青年科学家团队致力于资源科学的前沿研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聚焦资源循环利用与碳减排协同研究,在能源资源开发与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知名企业品牌
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中科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专注于牙科种植体及口腔颅颌面外科医疗器械的研发,其柔性3D打印技术实现世界领先,推动资源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北科能源(武汉)有限公司
依托中科院北京新能源研究中心产业成果转化技术合作基地,该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动车充换电装置与储能微网系统的研发,是资源科学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典范。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深耕食品饮料包装模具领域,其智能制造与研发实力获青年科学家认可,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资源科学在高端制造业中的应用。
季华实验室
作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引进及组建科研团队62个,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院士13名,高层次人才38人,在OLED喷墨打印装备、SiC高温外延装备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944件,其中已授权1082件,年度独有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省科研院所前列,是资源科学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长期招聘资源科学领域的青年科研人才,岗位涵盖科研助理、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等。例如,2025年春季招聘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35周岁以下,需有博士后或特别研究助理经历,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2篇一区(中科院分区)或4篇一区(ISI分区)国际期刊论文。
二、高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为资源科学青年学者提供教学与科研岗位。例如,高校招聘中可能包含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位,要求应聘者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企业
新能源、环保、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企业为资源科学青年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例如:
新能源企业:从事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转型。
环保企业:参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工程的设计与运营。
资源开发企业:致力于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四、政府部门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政府部门招聘资源科学专业人才,从事资源管理、环境监管、生态修复等工作。例如,专业人才可负责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执法监管、自然资源规划等,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就业机会的特点
跨学科融合:资源科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青年科学家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政策驱动: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技术创新: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资源科学中的应用,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