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举办的全国性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盛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旨在为全国塑性工程及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产业界人士搭建一个高层学术交流平台,共享塑性工程界年度最新研究成果,增进国内外塑性工程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间的学术交流和友谊,推动我国塑性工程领域自主创新发展。“第十九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以下简称“年会”)将于2025年10月24-26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大会主题为“塑造新质动力,赋能制造强国”。本届年会将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资深专家做主旨报告,安排分组学术交流、展览和技术需求对接等,还将举行“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太平洋精锻杯’第二届塑性工程实践与创新赛总决赛”颁奖仪式。
热忱欢迎海内外广大同仁踊跃投稿、积极参会。
大会主席
谢建新 院士(北京科技大学)
华 林 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主 任:
华 林 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副主任:
王新云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刘 钢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彭 艳 教授(燕山大学)
詹 梅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
|||||
马立峰 |
王快社 |
王宝雨 |
王 涛 |
王 强 |
王雷刚 |
任玉成 |
孙建亮 |
运新兵 |
李 恒 |
李东升 |
李亚军 |
李光耀 |
李宏伟 |
李建军 |
李淑慧 |
李落星 |
李淼泉 |
何祝斌 |
张 君 |
张 琦 |
张士宏 |
张存生 |
张运军 |
闵峻英 |
陈 军 |
苑世剑 |
林 峰 |
金 红 |
金 淼 |
周 杰 |
周华民 |
单德彬 |
赵 震 |
赵升吨 |
赵国群 |
侯红亮 |
夏汉关 |
夏琴香 |
高铁军 |
郭 斌 |
黄庆学 |
黄华贵 |
黄志超 |
蒋 鹏 |
蒋浩民 |
董旭刚 |
董国疆 |
韩 飞 |
湛利华 |
谢建新 |
雷丙旺 |
翟 华 |
|
组织委员会
主 任:
彭 艳 教授(燕山大学)
金 红 研究员(塑性工程分会)
副主任:
周 林 研究员(塑性工程分会)
刘雪峰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钱东升 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董国疆 教授(燕山大学)
陈子明 教授(燕山大学)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
|||||
于海平 |
于高潮 |
王国峰 |
王忠金 |
王宝雨 |
王新云 |
刘 丰 |
刘 钢 |
李 明 |
李志强 |
何祝斌 |
张士宏 |
张 波 |
陈 良 |
陈慧琴 |
单德彬 |
赵升吨 |
姜巨福 |
胡建良 |
郭 斌 |
蒋 鹏 |
韩 飞 |
韩 非 |
詹 梅 |
翟瑞雪 |
樊晓光 |
会议内容
大会主旨报告
●题目待定
——黄庆学院士(太原理工大学)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stress superposition in metal forming
——A. Erman Tekkaya院士(多特蒙德工业大学)
●Size effects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傅铭旺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轻合金大型内环高筋壳体多向加载旋转挤压成形技术及装置
——张治民教授(中北大学)
●题目待定
——雷丙旺总工(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轻质高强金属薄板室温单点柔性渐进成形技术新进展
——陈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题目待定
——王礼良教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航空航天铝合金锻件先进成形工艺及模具技术
——吴道祥高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会场学术交流
具体设置待定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塑性工程研究现状
一、研究成就
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
重大装备研制:中国已研制出一批世界领先的塑性成形装备,如800MN模锻压机、360MN垂直挤压机等,这些装备代表了当今世界塑性加工领域的最高制造水平。
技术创新:在特大型铝合金构件流变成形制造技术、复杂零件精密楔横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进展,若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理论研究与工艺创新
理论突破:在塑性成形理论单点上有重要突破,如全局内变量的多道次热成形宏微耦合统一本构模型等,支撑了工艺创新。
工艺数值仿真:提高了工艺数值仿真精度,提升了塑性成形基础研究水平。
产业应用与贡献
国家重大装备支撑:这些技术和装备支撑了一批国家重大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如航空航天、汽车、高铁等领域的关键构件制造。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塑性成形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市场与应用
市场规模增长
工程塑料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塑料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市场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中国工程塑料市场规模已接近2031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050.4亿元。
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中国特种工程塑料市场规模已达到135亿元至175亿元之间,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
应用领域拓展
新能源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工程塑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G通信与消费电子:耐高温、绝缘性好的工程塑料在5G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航空航天与医疗器械:高性能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三、挑战与机遇
挑战
技术壁垒:工程塑料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特别是高端工程塑料领域,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
原材料价格波动:工程塑料的原材料价格受到国际油价、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可能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国际竞争压力:全球工程塑料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在高端市场上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机遇
政策支持:国家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推动工程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工程塑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方面不断提升,国产替代趋势加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全国塑性工程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汽车制造:
工程塑料已成为替代金属材料的重要选择,用于制造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电气元件、外部和内部装饰等部件。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增加,工程塑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子电器:
电子电器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趋势对工程塑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高温、绝缘性好的工程塑料在5G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为苛刻,工程塑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聚醚醚酮(PEEK)材料因其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器的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器械:
高性能工程塑料在医疗器械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制造一次性医疗用品、植入式医疗器械等。这些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机械制造:
工程塑料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制造轴承、齿轮、密封件等机械零件。这些零件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建筑建材:
工程塑料在建筑建材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如制造管道、门窗、地板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包装行业:
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可降解工程塑料在包装行业的应用日益增多。这些材料在满足包装功能的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全国塑性工程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简介:该研究院是一个专注于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的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锻压教研室。2011年,塑性成形工程系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后,改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实力:研究院依托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队伍。现有全职教学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40多名,其中包括正高级职称教学科研人员8人、副高级职称教学科研人员11人。此外,还聘请了10多名塑性加工领域国际、国内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成果:研究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为塑性成形和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大量智力支持。
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简介:该中心是郑州大学直属二级科研机构,长期致力于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优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
实力:中心拥有精密模具制造设备、塑料成型加工设备、测试和测量设备等一百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现有科研及教学人员3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50余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
成果:中心相继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围绕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共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国家通用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简介:该中心是依托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科研机构,重点研究开发工程塑料从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应用研究到商品化生产各阶段的关键技术。
实力:中心以院高分子合成所、高分子应用所、精细化工所、有机催化所、设计所、分析测试中心等为依托,集中各专业的专门人才,聘请知名专家,联合国内外工程塑料开发机构,组成开发型的、独立的、国家级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果:中心具有向国家和国内外市场提供具有先进性、成套性、实用性和可工业化的基础设计能力,其生产技术和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可生产六个系列三十个不同品级的PBT产品,其中高阻燃增强PBT已获得国际公认的鉴定机构UL公司的认证。
企业品牌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解决人类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企业,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已上市。
业务:公司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工程塑料领域的知名企业。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简介:巴斯夫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在中国拥有10000人以上的规模,已成立29年。
业务:公司致力于创造化学新作用,在工程塑料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精细化工的企业,规模达到5000-9999人,已上市。
业务: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和均衡、永续发展理念,在工程塑料等领域也有涉足。
全国塑性工程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招聘岗位类型
工程塑料工程师
职位描述:负责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工艺优化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薪资范围:根据经验、学历及所在地区等因素,薪资范围较广,从8k至40k不等,部分高级职位可达50k以上。
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师
职位描述:专注于特种工程塑料的研发、应用及技术支持,对材料性能有深入了解。
薪资范围:通常薪资较高,如某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提供的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师职位,薪资为25-40k·13薪。
改性塑料工程师
职位描述:负责塑料的改性研究,提升材料性能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薪资范围:根据经验和学历,薪资范围在12-40k不等。
塑料件工程师
职位描述:负责塑料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及优化等工作。
薪资范围:根据职位级别和经验,薪资范围在8k至35k不等。
材料研发工程师
职位描述: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工作,包括材料设计、合成、性能测试等。
薪资范围:根据研发方向和学历层次,薪资范围在15-35k不等。
工艺工程师
职位描述:负责塑料加工工艺的制定、优化及现场指导等工作。
薪资范围: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薪资范围在13-30k不等。
销售工程师
职位描述:负责塑性工程相关产品的销售、市场推广及客户服务等工作。
薪资范围:根据销售业绩和地区,薪资范围在6-20k不等。
就业方向
汽车制造行业: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的加剧,塑性工程领域的人才在汽车制造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电子电器行业:电子电器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需求推动了塑性工程材料在该领域的应用,相关岗位需求也随之增加。
航空航天行业: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极高,塑性工程领域的人才在该行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有严格要求,塑性工程领域的人才在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对高精度、高性能的塑料零件需求不断增加,为塑性工程领域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材料研发企业: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研发企业对塑性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