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产品深植中华文化,近年来国内外需求增长迅速,成为全球健康产业的重要方向。为推动行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搭建成果共享与科技转化平台,我们诚邀专家学者及行业同仁参与“第三届食药同源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大健康产业融合论坛”,共谋新机遇,探索合作路径。
会议主题
食药同源产业新质发展与科技创新
会议顾问:
赵玉芬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会主席: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发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征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执行主席:
戴爱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党委书记
刘新民 世界卫生组织 传统医学顾问、中国营养学会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 首席科学家
大会副主席:
王 琼 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 秘书长、中国营养学会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分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
邓奕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院长
谢梦洲 湖南省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内容
(一)开幕式暨主题论坛
(二)专题活动
1.食药同源文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2.食药同源产业创新与未来健康食养
3.食药同源物质基础、功效及作用机制
4.食药物质及相关的功能性食材的育种、栽培、加工、研究与应用
5.食药同源健康产品的配方与工艺研究
6.基于食药同源物质为原料的食品功能声称问题研究
7.食药同源健康产品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8.食药同源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9.食药同源功能食品安全性检测与控制
10.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开发利用及应用管理
11.食药同源与临床应用研究
12.新技术在食药同源功能成分的挖掘与应用
13.食药同源产业的政策法规、标准与监管体系研究
14.青年论坛(研究生论坛)
(三)配套活动
1.食药同源食品科技成果路演推介对接。
2.食药同源食品新成果、新产品展示交流。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食药同源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整体规模: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5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近30%。从2000年到2023年,我国药食同源产品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细分领域:药食同源产品涵盖了滋补品、保健食品、中药饮片等多个领域。其中,保健食品在大健康产业中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近10年来我国获得批准的保健食品中,中药类保健食品占比近50%。
二、消费群体年轻化
与传统观念中认为药食同源产品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的认知不同,当前药食同源市场的消费群体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他们愿意尝试新兴的健康产品,药食同源产品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据调查,24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群体在药食同源市场的渗透率已达到19%,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政策支持加强
法律法规: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药食同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食品中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也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策文件:《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明确提出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日化产品为重点,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
四、科技创新驱动
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中药提取物的纯度和活性,使得药食同源产品的功效更加显著。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疗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产品体验。
智能化技术:智能化配餐、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也为药食同源市场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跨界合作增多
传统中医药企业与食品企业、跨国企业等纷纷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例如,同仁堂与盒马合作推出的“药食同源”系列新品,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零售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的选择。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拓宽了药食同源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健康功效: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的健康功效,还注重产品的口感、包装、文化内涵等方面。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促使药食同源企业不断创新产品、提升品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环保可持续性:企业还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七、面临的挑战
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药食同源产品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市场上仍存在部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功效夸大等问题。
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药食同源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监管盲区、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科研创新投入不足:药食同源产品的科研创新需要跨学科研究,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创新投入不足,科研水平相对落后。
食药同源产业发展涉及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
中药材种植:食药同源产业的基础是中药材的种植。许多中药材如枸杞、人参、黄芪等,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其种植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食药同源产品的质量和供应。
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在种植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如清洗、晾晒、切片等,以便后续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一些农产品如红枣、山药等,也可以直接作为食药同源产品的原料。
二、食品工业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食药同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如口服液、胶囊、片剂等。
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健康功能的食品,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食药同源产业中的许多产品都属于功能性食品范畴,如人参茶、枸杞酒等。
普通食品:一些中药材也可以直接添加到普通食品中,如红枣、桂圆等,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三、中医药产业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制成的片状或块状制剂,可以直接用于煎煮汤剂或泡茶饮用。食药同源产业中的许多中药材都可以制成中药饮片。
中成药:虽然中成药的审批和监管相对严格,但一些以食药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的中成药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四、健康服务业
健康管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健康管理服务逐渐兴起。食药同源产业可以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产品支持,如提供个性化的食疗方案、健康咨询等。
养生保健:养生保健是食药同源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食疗、药膳等方式,调理身体机能,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科研与技术创新
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药同源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可以提高中药材的种植质量和产量,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疗效,为食药同源产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智能化技术:智能化配餐、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食药同源产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六、流通与销售领域
电商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兴起,食药同源产品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广泛。电商平台为食药同源产品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也促进了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线下门店:线下门店如药店、超市、专卖店等也是食药同源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通过线下门店,消费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产品的信息和功效,提高购买意愿。
食药同源产业发展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食药同源研究院:这是中国食品报社为促进食品安全和食药同源健康产业发展而批准成立的直属机构,重点合作机构包括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等,致力于推动食药同源产业“好产品培育”,并提供投融资、AI系统应用、会议会展、产业带赋能等服务。
江苏药研所药食同源研究院:作为江苏省药物研究所产学研孵化项目之一,该研究院依托60年国家级药物研究积淀,致力于用现代科学解码“食即是药,膳可愈疾”的千年密码,并推出了“陵兰觅饮”中式养生茶饮品牌。
广州市食药同源健康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由广州智力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牵头,携手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旨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食药同源产业创新与发展。
企业品牌
同仁堂:作为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同仁堂在药食同源消费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其旗下产品涵盖了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足浴类和贴敷类日用品、消杀用品、传统膏滋、特殊膳食等多个类型。
润康药业:润康药业立足大健康产业,将药食同源与新兴食品生产工艺相结合,开发出方便、好吃、有效、不贵的高品质即食型滋补品,致力于让食疗养生产品多元化、零食化、餐饮化。
老金磨方:五谷食补倡导品牌,隶属于浙江仁之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其产品如七黑爆浆芝麻丸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方回春堂:严格遵从古代良方,精选道地药材,炮制各种丸散膏丹,其产品有雪梨膏、八润膏、桑椹膏等。
江中健康: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办企业,生产和经营了众多带“江中”商标的产品,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饮料专营企业。
诺金集团:以高科技生物技术为先导,以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产业化为目标,集种、研、产、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集团,其“体悟”系列产品获得了多项殊荣。
默森药业:专注蚕桑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和生物抗抑菌制剂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可生产片剂、水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的产品。
北京首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药食同源”为企业生产及运营的核心理念,将千年中医文化与现代科技高度结合,致力于以科技之光辉曜健康产业,其益生菌发酵中药技术被誉为中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创新成果之一。
食药同源产业发展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发类岗位
研发主管/经理:负责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制定研发战略和年度产品开发计划,组织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实施,监督、控制开发过程,确保新产品开发成功。同时,还需要掌握和跟踪同类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方向。
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从事药食同源产品的研究工作,如新型食品加工工艺、功能因子作用机制等。这类岗位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和科研能力。
二、生产类岗位
食品加工技术员:负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药品生产工艺员:在药厂从事药品生产工艺的操作和管理,确保药品生产流程的顺畅和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员:负责产品的质量管理,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三、销售与市场类岗位
城市经理/城市合作商:负责所在城市药食同源产品及健康服务市场的开发,拓展医疗机构、连锁药店等渠道资源,完成区域销售目标。
市场营销专员: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制定营销策略和计划,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电商运营专员:负责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包括产品上架、页面优化、促销活动策划等,提高产品的线上销售额。
四、监管与检测类岗位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包括市场巡查、产品抽检、违法行为查处等。
抽样技术员:负责食品药品的抽样工作,确保抽样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三方检测员: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事食品药品的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五、其他相关岗位
董事长秘书:负责协助董事长处理日常事务,包括文件起草、会议安排、行程管理等。
职业规划咨询专家:为求职者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
就业指导专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包括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培训、职业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