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届中国化学会全国分子聚集发光暨第四届华人聚集诱导发光学术讨论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8-04 ~ 2025-08-07
举办场地:吉林大学前卫南区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唐本忠
会议介绍

由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共同主办,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分子聚集发光重点实验室协办的“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分子聚集发光暨第四届华人聚集诱导发光学术讨论会”定于2025年8月4日‒ 8月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举行,由唐本忠院士任大会主席。会期4天,8月4日报到,8月5日开幕,8月7日闭幕。

本届会议将以“分子聚集发光:突破、超越和挑战”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分子聚集发光领域的著名华人科学家以及优秀中青年学者参与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将为国内外从事分子聚集发光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展示近年来分子聚集发光相关研究领域涌现出的新方向、新进展、新边界,聚焦分子聚集发光及聚集体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及面临的挑战,促进分子聚集发光研究领域的创新发展。

组委会热诚欢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同仁和研究生莅临本次大会。会务组将竭诚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

大会主席:唐本忠 院士

大会执行主席:田文晶 教授

大会学术委员会

主任:唐本忠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义旺、池振国、丁丹、董宇平、房喻、胡文平、黄辉、黄飞鹤、蒋兴宇、李丹、李振、梁兴杰、刘鸣华、罗亮、吕超、马东阁、马於光、彭谦、彭孝军、钱骏、秦安军、帅志刚、唐波、唐友宏、田禾、田文晶、王东、王利祥、危岩、吴水珠、夏帆、夏海平、阎云、颜红侠、杨柏、杨楚罗、杨海波、杨清正、杨英威、臧双全、张德清、张国庆、张兴宏、赵宇亮、赵征、郑磊、朱为宏

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任:孙俊奇、徐斌

副主任:秦安军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众福、陈高松、陈斯杰、程瑞彩、党东锋、朵燕红、冯光雪、冯海涛、顾星桂、郭子健、韩婷、郝新奇、何学文、胡蓉、胡蓉蓉、李朝辉、李海洋、李杰、李林科、李思、李晓可、李莹、李媛媛、林荣业、刘珂、莫慧琳、丘子杰、王朝阳、王建国、王乾有、王锐、王亚灵、王振武、王志明、韦永莉、武杰、谢胜、徐虹、叶汝全、袁迎雪、曾泽兵、张浩可、张静、赵地、赵伟军

秘书组:徐斌、杨兵、刘堃、张红雨、王明、窦传冬、王晨光、刘朝阳、张宇模、刘海超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化学会全国分子聚集发光暨第四届华人聚集诱导发光学术讨论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分子聚集发光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分子聚集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简称AIE)是指一类分子在溶液中不发光或发光微弱,但在聚集态或固态下发光显著增强的现象。这一概念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团队于2001年首次提出,受到了国际上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发光材料具有的聚集导致发光猝灭的特性,AIE材料可充分利用分子的聚集提高发光效率,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在分子聚集发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唐本忠团队等研究机构在AIE材料的设计、合成、机理研究以及应用探索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他们成功创立了四苯乙烯(TPE)AIE体系,该体系具有原料易得、合成简单、衍生方便等优点,所得衍生物可全色发光。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或对分子结构进行修饰,深入探讨了AIE现象的机理,提出了分子内运动受限(RIM)模型等理论,为AIE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学术会议

为了促进分子聚集发光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我国定期举办相关学术会议。例如,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分子聚集发光暨第四届华人聚集诱导发光学术讨论会于2025年8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分子聚集发光领域的著名华人科学家以及优秀中青年学者参与学术交流,通过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等形式,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分子聚集发光相关研究领域的新方向、新进展和新边界。

四、应用前景

分子聚集发光材料在能源、健康、环境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临床医学领域,AIE材料可用于肿瘤细胞的发现和治疗、血液及尿液的检测等;在光电器件方面,可用于开发高性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此外,AIE材料在食品质量检测、环境监测、细菌检测、防伪涂料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五、发展趋势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聚集发光领域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机理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AIE现象的机理,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材料开发:将开发出更多具有优异性能的AIE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应用拓展:将不断拓展AIE材料的应用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分子聚集发光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成像:AIE材料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器的特异性成像和生物分子的追踪。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AIE材料在生物体内的成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更低的光漂白性,适用于长时间成像和活体成像。

疾病诊断:AIE材料可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工具。例如,基于AIE的体外诊断产品,如即时检测产品、化学发光检测产品、分子检测产品等,已被逐步开发出来。

疾病治疗:AIE材料在光动力治疗(PDT)中也有应用。例如,通过设计基于刺激响应的纳米胶束作为AIE光敏剂的载体,可以增强PDT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光电子领域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AIE材料呈凝聚态时聚集发光,是非掺杂OLED器件的理想发光层材料。通过引入新的光物理机制,如延迟荧光、室温磷光等,AIE材料有望成为制作OLED屏幕最有希望的备选材料。

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AIE材料的高发光效率和良好的电荷传输特性使其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具有潜在优势。

环境监测领域

AIE材料可用于环境监测,如水质检测、空气质量检测等。通过设计特定的AIE探针,可以实现对环境中特定污染物的快速、灵敏检测。

食品安全领域

AIE材料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如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添加剂等。基于AIE的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潜在风险物质。

抗菌领域

AIE材料能够聚集诱导增强抗菌效果,目前在细菌靶向、实时成像、协同抗菌、伤口敷料、防护用品等方向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精确的分子设计来调节π共轭体系和构建电子给体-受体部分,可以获得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广泛颜色可调性的聚集诱导发光体(AIEgens),实现白光驱动的病原微生物杀灭。

防伪领域

利用AIE材料的发光特性可以制作防伪标签和安全油墨,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特定的光照条件来识别真伪,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智能材料领域

AIE材料的智能响应特性使其在智能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例如,它们可以用于开发智能窗户,通过响应环境光线的变化来调节透光率,从而节省能源。此外,AIE材料还可以用于开发智能纺织品,通过响应温度或压力的变化来改变颜色或形状,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新的可能性。

全国分子聚集发光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是聚焦分子聚集态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机构,致力于探索分子聚集体的性质与规律,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研究院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完整科研链条,尤其在AIE(聚集诱导发光)等分子体系的研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

广东省分子聚集发光重点实验室:立足于分子聚集态发光这一重要光物理过程,以具有新结构和新功能的发光分子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开发为目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旨在阐明分子聚集发光的新现象和新过程,理解内在作用机制,建立普适的理论模型和设计原理,制备经济、环保、高效的新材料,解决国家在能源、环境、健康等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企业品牌

新产业生物:在化学发光领域有深厚积累,拥有免疫磁性微球专利、非酶的小分子异鲁米诺衍生物发光标记物专利技术等,为分子聚集发光在生物诊断中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迈瑞医疗:推出了全自动核酸提纯及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虽然其主要业务并非直接针对分子聚集发光,但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布局显示了其对相关技术的关注和应用。

安图生物:推出了全自动核酸提纯及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AutoMolec 1600以及AutoMolec 3000,将核酸提取、扩增、检测整合为“单机一站式”,提高了流程效率。

迈克生物:拥有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技术平台,其600D全自动数字PCR分析系统集成了数字PCR检测流程中的微滴生成、PCR扩增和荧光检测三大步骤,全自动化的实验操作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

全国分子聚集发光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研发类岗位

分子研发工程师:负责分子聚集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优化,探索新的发光机制和应用场景。

研发项目经理:领导和管理分子聚集发光材料的研发项目,协调团队成员,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技术应用专家:进行市场调研,评估新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可行性,推动产品的立项和推广。

生产类岗位

生产工程师:负责分子聚集发光材料的生产工艺设计、优化与实施,确保生产流程的高效与稳定。

质量工程师:负责原材料、中间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销售与市场类岗位

销售工程师:向客户推广分子聚集发光材料及其应用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国际业务专员:负责国际市场的开发与维护,拓展分子聚集发光材料的海外业务。

产品经理:负责分子聚集发光材料产品的规划、定价、推广和销售策略制定。

技术支持与售后类岗位

技术支持工程师:为客户提供分子聚集发光材料的技术咨询、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

客户服务专员:处理客户的咨询、投诉和建议,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