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定于2025年8月18-21日在石河子市召开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与产能提升”学术研讨会,诚邀各界代表参会研讨和交流。
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主题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与产能提升”。重点围绕现代节水农业及多水源利用情势下区域水盐平衡调控、农田盐分管控、土壤结构优化与产能提升等方面的理论、技术与对策等,以大会报告、研究生报告、墙报等三种形式进行研讨和交流。同时还设置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成果展。
会议形式和规模
会议形式:线下
会议规模:200人左右(接待能力有限,按照报名顺序)。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与产能提升”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盐碱土专业研究现状
研究热点
盐碱土形成与演化机制
水盐运动规律: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积累过程,以及与地下水埋深、灌溉方式等因素的关系。例如,在干旱区,不合理的大水漫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形成盐碱化。
成土母质与盐碱化关系:探讨不同成土母质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如滨海地区受海潮影响,母质中含盐量高,易形成盐碱土;内陆地区则多因地质构造、气候等因素导致盐分积累。
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技术
物理改良:通过深耕、平整土地、客土置换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分。如深耕可以打破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盐分下渗。
化学改良:使用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磷石膏、腐殖酸等,调节土壤酸碱度,置换土壤中的钠离子,降低土壤碱化度。例如,石膏中的钙离子可以与土壤中的钠离子发生交换反应,使钠离子随水排出土壤。
生物改良:种植耐盐碱植物,如碱蓬、柽柳等,通过植物的吸收、蒸腾作用降低土壤盐分,同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一些耐盐碱植物还可以分泌有机酸等物质,溶解土壤中的盐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农业工程措施:包括暗管排盐、竖井排盐等技术,通过建立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盐分向地表积累。暗管排盐技术是在地下埋设带有孔隙的管道,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出。
耐盐碱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植物筛选与培育:从自然界中筛选耐盐碱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并进行驯化、培育,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例如,通过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在盐碱地上的产量。
植物生理生态机制研究:深入探究耐盐碱植物在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如渗透调节、抗氧化防御、离子平衡等,为植物耐盐碱性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盐碱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碳汇功能:研究盐碱土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和储存能力,以及不同改良措施对碳汇功能的影响。例如,通过种植耐盐碱植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碳汇能力。
生物多样性维持:评估盐碱土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作用,以及盐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盐碱土生态系统为一些特殊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盐碱土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技术方法创新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大面积盐碱土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例如,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可以分析盐碱土的变化趋势,为盐碱土的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技术
应用于耐盐碱植物的研究,揭示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挖掘耐盐碱相关基因。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改造植物的耐盐碱基因,培育出更优良的耐盐碱植物品种。
同位素示踪技术
用于研究盐分在土壤-植物-水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例如,利用氢、氧同位素可以追踪水分的来源和运动路径,了解盐分随水分的迁移情况。
区域研究差异
滨海盐碱土
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海潮影响、海水入侵导致的盐碱化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潮汐动力进行排水洗盐。例如,在沿海地区,通过修建堤坝、闸门等水利工程设施,合理调控海水的进出,降低土壤盐分。
内陆干旱区盐碱土
主要关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下水位高引起的盐碱化,以及如何通过节水灌溉、排水工程等措施进行改良。如在新疆等干旱地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盐分积累。
黄淮海平原盐碱土
研究侧重于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成因与防治,以及如何结合农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例如,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配合水利工程措施,有效控制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理论研究深度不足
对盐碱土形成与演化的微观机制、植物耐盐碱的分子调控网络等深层次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限制了盐碱土改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改良技术集成度低
目前各种改良技术多为单一应用,缺乏有效的集成和综合配套,导致改良效果不稳定、成本较高。例如,在盐碱土改良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改良方法未能很好地结合,难以达到最佳的改良效果。
区域适应性研究不够
不同地区的盐碱土类型、成因和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现有的改良技术和模式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一些改良技术在一个地区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其他地区可能并不适用。
长期监测与评估体系不完善
对盐碱土改良后的长期生态效应、土壤质量变化等缺乏系统的监测和评估,难以科学评价改良措施的可持续性。
盐碱土专业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农业领域
粮食作物生产
改良盐碱耕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改良技术降低土壤盐分、调节酸碱度,使原本无法耕种的盐碱地变为可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良田。例如,在东北松嫩平原的部分盐碱地区,采用暗管排盐、施用改良剂和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相结合的方法,将轻度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稻田,提高了粮食产量。
培育耐盐碱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耐盐碱的粮食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在盐碱地上的适应性和产量。如海水稻的培育,通过引入耐盐碱相关基因,使水稻能够在盐分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推广种植,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
经济作物种植
棉花产业:盐碱地适合种植耐盐碱的棉花品种,改良后的盐碱地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例如,新疆部分盐碱地区通过改良土壤,种植优质长绒棉,所产棉花纤维长、强度高,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竞争力,推动了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
特色果蔬种植:一些耐盐碱的特色果蔬品种,如枸杞、沙棘、碱蓬等,可在盐碱地上种植。枸杞耐盐碱能力强,在宁夏等地的盐碱地上广泛种植,不仅改善了土壤环境,还形成了枸杞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林业领域
生态防护林建设
防风固沙:在沿海和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地上营造防护林,可以有效防止风沙侵袭,减少土壤侵蚀。例如,在河北、天津等地的滨海盐碱地,种植柽柳、白蜡等耐盐碱树种,形成了沿海防护林带,保护了周边农田和村庄。
调节气候:防护林能够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使盐碱地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创造条件。
用材林与经济林培育
用材林:选择生长速度快、耐盐碱的树种,如杨树、刺槐等,在盐碱地上营造用材林,为木材加工产业提供原料。经过改良的盐碱地用材林,木材产量和质量可达到较高水平,满足建筑、家具等行业的需求。
经济林:发展耐盐碱的经济林,如枣树、梨树等,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改善土壤质量。在山东等地的盐碱地区,种植冬枣树,所产冬枣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市场,促进了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
畜牧业领域
草地改良与牧草种植
改良盐碱草地:通过采取排水、施肥、播种耐盐碱牧草等措施,改良盐碱草地,提高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例如,在内蒙古的盐碱化草地上,种植碱茅、星星草等耐盐碱牧草,使草地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建立人工草地:在适宜的盐碱地上建立人工草地,种植高产优质的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黑麦草等,实行轮牧、休牧制度,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人工草地的建设可以缓解天然草地的压力,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特色养殖
盐碱水养殖:利用盐碱地的地下卤水或经过处理的盐碱水,开展水产养殖,如养殖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耐盐碱品种。在山东东营等地,通过建设盐碱水养殖池塘,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盐碱水的高效利用,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畜禽养殖: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发展畜禽养殖,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牧草等资源,降低养殖成本。例如,在盐碱地改良区建设养殖场,养殖肉牛、肉羊等,通过种养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了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生态环保领域
湿地保护与修复
恢复盐碱湿地生态功能:许多盐碱地与湿地相互关联,通过采取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等措施,修复盐碱湿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例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恢复盐碱湿地的水文条件,吸引了大量候鸟栖息和繁衍,维护了区域生态平衡。
净化水质:盐碱湿地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功能,能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盐分。在城市周边或工业区附近的盐碱湿地,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可以作为天然的水质净化器,改善周边水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治理
利用盐碱土特性修复污染土壤:某些盐碱土具有吸附、固定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特性,可将其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例如,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盐碱土,通过物理、化学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
能源领域
盐碱地光伏发电
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盐碱地通常地势平坦、开阔,光照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在盐碱地上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例如,在西北地区的盐碱地上建设光伏电站,上面光伏板发电,下面可以种植耐阴的牧草或农作物,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
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盐碱地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增加了清洁能源的供应,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开发
利用耐盐碱植物生产生物质能:耐盐碱的能源植物,如柳枝稷、芒草等,可在盐碱地上种植,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通过发展盐碱地生物质能产业,可以实现能源的绿色、可再生供应,同时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
盐碱土专业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国内研究机构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地位与成就:作为国内土壤学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在盐碱土研究方面历史悠久、成果丰硕。长期致力于盐碱土形成机理、改良技术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我国盐碱土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代表成果:在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内陆盐碱地水盐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相关技术在多个盐碱地区域得到推广应用,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地位与成就:聚焦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区划研究,在盐碱土改良与农业利用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工作。注重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盐碱地农业的发展。
代表成果:研发了多种适合不同盐碱地类型的改良剂和种植模式,如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在东北、西北等盐碱地集中分布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地位与成就: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具有权威地位,针对盐碱地的水盐运动规律和水利改良措施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水利工程手段调节土壤水盐平衡,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途径。
代表成果:在黄河三角洲、河套灌区等典型盐碱地区域,开展了暗管排盐、竖井排灌等水利改良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少了土壤盐分积累,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
地位与成就:在农业科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相关学科在盐碱土研究方面实力雄厚。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在盐碱土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研究。
代表成果:在盐碱土微生物改良、植物耐盐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发的微生物菌剂和耐盐碱作物品种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为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地位与成就:立足西北,服务“三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围绕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的盐碱地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
代表成果:提出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效果显著,为西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国外研究机构科研院所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USDA-ARS)
地位与成就:作为美国农业科研的核心机构,在盐碱土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致力于开发先进的盐碱土改良技术和耐盐碱作物品种,以满足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代表成果:在耐盐碱植物基因编辑、土壤盐分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不仅在美国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地位与成就:澳大利亚在盐碱地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CSIRO 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针对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化严重的实际情况,研发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环境的盐碱土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技术。
代表成果:开发了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盐碱地监测与评估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盐碱地的动态变化;同时,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高校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
地位与成就:被誉为“食品谷”的核心,在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在盐碱土研究方面,注重多学科融合和国际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研究项目。
代表成果:在盐碱地生态修复、土壤水盐模型构建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其研究成果为全球盐碱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例如,研发的基于生态工程的盐碱地修复技术,在提高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
地位与成就:以色列在干旱和盐碱地农业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希伯来大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学校拥有一流的科研团队和实验设施,致力于解决盐碱地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代表成果:在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节水灌溉与盐分调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其研发的滴灌技术和耐盐碱番茄、甜椒等作物品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为干旱和盐碱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企业品牌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领域:专注于节水灌溉和水利信息化领域,在盐碱地水利改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提供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到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的一站式服务。
技术优势:研发的智能滴灌系统和暗管排盐技术,能够精准控制土壤水分和盐分,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西北、华北等盐碱地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领域:以“种业科技 + 生态大数据”为核心,致力于耐盐碱植物的选育、繁育和推广应用,以及盐碱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
技术优势: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筛选培育出多种适合不同盐碱地类型的耐盐碱植物品种,采用“适地适树、以草治碱”的生态修复理念,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盐碱地生态修复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外企业品牌
以色列耐特菲姆(Netafim)公司
业务领域:全球滴灌技术的领导者,在盐碱地农业灌溉领域具有卓越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提供高效、精准的滴灌解决方案,帮助盐碱地地区实现节水灌溉和作物高产。
技术优势:其研发的智能滴灌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盐分和作物需水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施肥量,有效降低土壤盐分积累,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全球多个盐碱地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先锋良种国际公司(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业务领域:世界著名的种子企业,在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致力于培育适应不同盐碱地环境的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品种,提高盐碱地农业的生产力。
技术优势: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育种手段,选育出一系列耐盐碱、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并配套提供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案,在全球盐碱地农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盐碱土专业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科研机构与高校
招聘岗位
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在科研院所中,负责盐碱土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盐碱土形成机制、改良技术、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
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承担盐碱土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如土壤学、环境科学、农业资源利用等专业课程;同时开展科研工作,指导学生进行盐碱土相关的课题研究。
岗位要求
学历背景: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部分科研助理岗位硕士学历也可考虑。
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科研成果: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参与过相关的科研项目者优先。
农业与林业部门
农业系统
招聘岗位
农技推广员:深入农村基层,向农民推广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项目管理专员:负责盐碱地农业开发项目的策划、申报、实施和管理工作,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岗位要求
专业知识:熟悉农业生产流程和盐碱地农业特点,掌握耐盐碱作物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知识。
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与农民、农业企业和政府部门有效沟通。
林业系统
招聘岗位
林业技术员:参与盐碱地防护林、经济林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苗木选育、种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工作。
生态监测员:对盐碱地林业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岗位要求
专业技能:掌握林业技术操作规范,熟悉耐盐碱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管理要点。
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撰写监测报告。
环保与水利企业
环保企业
招聘岗位
土壤修复工程师:负责盐碱地土壤修复项目的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和技术指导,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结构。
环境咨询师: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盐碱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修复规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制定环境保护方案。
岗位要求
技术能力:熟悉土壤修复技术和工艺流程,具备项目管理和工程实施经验。
政策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水利企业
招聘岗位
水利工程师:参与盐碱地水利工程建设,如暗管排盐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优化水资源配置,调节土壤水盐平衡。
水资源管理专员:负责盐碱地水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工作,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监测水资源利用情况,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岗位要求
专业知识:掌握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原理,熟悉水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
软件应用: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GIS等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数据分析。
农业科技与生物技术公司
招聘岗位
研发工程师: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盐碱土改良剂研发、微生物菌剂开发等工作,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盐碱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
产品经理:负责盐碱地相关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规划、推广策略制定和销售支持工作,推动产品的市场应用和销售增长。
岗位要求
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能够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市场洞察力: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具备良好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能力。
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
招聘岗位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从事盐碱地资源调查、监测、规划和管理等工作,制定盐碱地保护和利用政策,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盐碱地农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推动盐碱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岗位要求
政策水平: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管理、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政策解读和执行能力。
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应对复杂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