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届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化理论与应用国际学术交流会暨面向2035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发展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5-22 ~ 2025-05-24
举办场地:北京科技大学 导航
主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李晓刚
会议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材料腐蚀防护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解决传统腐蚀防护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AI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在腐蚀机理研究、材料性能优化、智能监测与预警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腐蚀防护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为进一步探索“数据驱动,AI赋能”新时期材料腐蚀与腐蚀防护的学科前沿发展,促进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计划于2025年5月22-24日举办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化理论与应用国际学术交流会暨面向2035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发展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报告采用邀请制,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在腐蚀机理模拟、智能防护涂层开发、大数据驱动的腐蚀预测、机器学习辅助材料设计等前沿议题。会议将围绕2035年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的发展愿景,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共同谋划腐蚀防护技术的智能化转型路径。届时,来自英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及国际科技组织的专家学者将受邀参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特别设置“面向2035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发展”专题研讨会,就未来十年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的关键发展方向、技术创新路线图以及国际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全球腐蚀防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方案。

现诚挚邀请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出席本次会议!

交流形式

特邀报告、圆桌论坛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化理论与应用国际学术交流会暨面向2035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发展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化理论与应用研究现状

一、理论研究现状

腐蚀机理的智慧化解析

多尺度模拟技术:通过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等模拟方法,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揭示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微观机制。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金属表面氧化膜的生长动力学。

环境-材料交互模型:建立考虑温度、湿度、介质成分等多因素耦合的腐蚀预测模型,提升复杂环境下的预测精度。

大数据驱动的腐蚀数据库建设

标准化数据平台:国内外已建立多个材料腐蚀数据库(如NACE的MP数据库、中国的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共享平台),整合了大量实验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

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从海量数据中提取腐蚀规律,优化防护策略。

智能算法在腐蚀预测中的应用

时间序列预测:基于LSTM、GRU等循环神经网络,对材料腐蚀速率进行长期预测。

寿命评估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与神经网络,预测构件在腐蚀环境下的剩余寿命。

二、应用研究现状

智能监测与传感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中部署腐蚀传感器,实时监测电位、pH值等参数,并通过物联网传输数据。

电化学噪声技术:利用电化学噪声的时频特征,实现局部腐蚀的早期诊断。

无人机与机器人巡检:在石油化工、海洋工程中,利用无人机搭载光谱仪或机器人进行高危区域的腐蚀检测。

智慧化防护技术

自适应涂层技术:开发响应环境变化的智能涂层(如pH敏感型、自修复型),通过微胶囊技术实现涂层的自主修复。

阴极保护智能化:结合物联网与AI算法,优化阴极保护参数(如电流密度),实现动态调控。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材料的虚拟模型,通过实时数据反馈模拟腐蚀过程,指导防护决策。

典型行业应用案例

海洋工程:在海上平台部署腐蚀监测系统,结合AI预测模型,将维护周期延长30%以上。

航空航天:利用机器学习优化铝合金的表面处理工艺,显著提升耐蚀性。

能源领域:在核电站管道中应用智能传感器网络,实现腐蚀风险的实时预警。

三、挑战与展望

现存挑战

数据质量与共享:腐蚀数据存在标准不统一、缺失值多等问题,需加强数据治理。

模型泛化能力:现有模型在极端环境下的预测精度仍需提升。

多学科协同:需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等多领域深度融合。

未来趋势

边缘计算与5G技术:实现腐蚀数据的实时处理与低延迟传输。

人工智能2.0:结合知识图谱与强化学习,构建可解释的腐蚀预测模型。

绿色防护技术:开发环境友好的智能防护材料与工艺,助力碳中和目标。

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化理论与应用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1. 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

石油化工

应用场景:管道、储罐、炼油设备的腐蚀监测与防护。

智慧化方案: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电化学参数(如电位、阻抗),结合AI算法预测腐蚀速率,动态调整防腐涂层或阴极保护参数。

案例:中石油某油田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将管道泄漏风险降低40%。

海洋工程

应用场景:海上平台、海底管道、船舶的腐蚀防护。

智慧化方案:利用无人机搭载光谱仪检测涂层损伤,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海洋环境下的腐蚀过程,优化防腐设计。

案例:中海油某平台采用智能涂层技术,将维护周期延长至10年以上。

电力行业

应用场景:核电站管道、变电站金属构件的腐蚀监控。

智慧化方案:通过电化学噪声传感器实时监测局部腐蚀,结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构件剩余寿命。

案例:某核电站应用智能监测系统后,检修成本降低25%。

2. 交通运输领域

航空航天

应用场景:飞机机身、发动机叶片的耐蚀性优化。

智慧化方案:利用多尺度模拟技术预测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结合3D打印技术制备自适应防护涂层。

案例:波音公司通过智能涂层技术将发动机叶片寿命提升30%。

轨道交通

应用场景:地铁隧道、高铁桥梁的钢结构腐蚀防护。

智慧化方案:部署光纤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结合AI算法预警潜在风险。

案例:北京地铁某线路采用智能监测系统后,维修频率降低50%。

汽车制造

应用场景:车身、底盘的耐蚀性提升。

智慧化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域气候对材料腐蚀的影响,优化电泳涂装工艺参数。

案例:某车企应用智能涂装线后,车身耐蚀性测试通过率提高至99%。

3. 建筑与市政工程

基础设施

应用场景:桥梁、港口、水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

智慧化方案: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混凝土pH值、氯离子浓度,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模拟腐蚀过程。

案例:港珠澳大桥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腐蚀管理。

文物保护

应用场景:金属文物、古建筑的腐蚀防护。

智慧化方案:采用微型传感器监测文物表面微环境,结合纳米涂层技术实现无损防护。

案例:故宫博物院应用智能监测系统后,青铜器腐蚀速率降低60%。

4. 制造业与高端装备

重工业

应用场景:冶金设备、矿山机械的耐蚀性优化。

智慧化方案: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材料成分设计,结合智能涂层技术提升设备寿命。

案例:宝钢集团采用智能防腐技术后,轧辊使用寿命延长至2倍。

电子制造

应用场景: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的防腐蚀。

智慧化方案: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超薄防护膜,结合AI控制环境湿度与洁净度。

案例:台积电某工厂应用智能防腐蚀系统后,产品良率提升15%。

5. 环保与新能源领域

新能源

应用场景:风电叶片、光伏支架的耐候性提升。

智慧化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域气候对材料的影响,优化涂层配方与结构设计。

案例:金风科技采用智能防腐技术后,风电叶片寿命延长至25年。

环保工程

应用场景:污水处理设备、垃圾焚烧炉的耐蚀性优化。

智慧化方案: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腐蚀速率,结合自适应阴极保护技术。

案例:某垃圾焚烧厂应用智能防护系统后,设备停机时间减少40%。

6. 军事与国防领域

装备防护

应用场景:舰船、潜艇、战机的腐蚀防护。

智慧化方案:采用智能隐身涂层技术,结合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案例:美国海军某舰艇通过智能防腐技术将维护成本降低30%。

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化理论与应用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1. 国际机构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研究方向:腐蚀大数据标准制定、多尺度模拟与智能监测技术。

成果:主导开发材料腐蚀数据库(MPData),支持AI预测模型训练。

德国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MPIE)

研究方向:原子尺度腐蚀机理、自修复涂层技术。

成果:揭示金属氧化膜生长动力学,开发纳米级智能防护涂层。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

研究方向:传感器校准、腐蚀寿命预测模型。

成果:建立电化学噪声分析标准方法,服务海洋工程腐蚀监测。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研究方向:极端环境腐蚀、仿生防腐材料。

成果:开发耐高温高压涂层,应用于核电站关键部件。

2. 国内机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方向:材料腐蚀电化学、智能防护技术。

成果:研发海洋环境用石墨烯改性涂层,腐蚀速率降低90%。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

研究方向:大数据驱动的腐蚀预测、数字孪生技术。

成果:构建桥梁钢结构腐蚀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研究方向:特种环境防腐技术、智能监测装备。

成果:开发油气管道内腐蚀智能检测机器人,检测效率提升5倍。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

研究方向:海洋装备腐蚀防护、自适应阴极保护。

成果:研制舰船用长效防腐涂层,寿命突破15年。

二、企业技术品牌1. 国际企业

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

技术领域:智能防腐涂料、环境自适应涂层。

产品:Intershield系列海洋防腐涂料,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实现状态监测。

PPG工业

技术领域:纳米涂层技术、自修复防腐系统。

产品:SigmaGuard系列涂层,通过微胶囊技术实现划痕自修复。

海虹老人(Hempel)

技术领域:数字孪生防护、无人机巡检。

服务:提供船舶腐蚀数字孪生平台,结合无人机实现远程检测。

佐敦涂料(Jotun)

技术领域:AI驱动的涂层优化、腐蚀预测算法。

产品:Hull Performance Solutions系统,通过AI优化船体涂层降低燃油消耗。

2. 国内企业

信和新材料

技术领域: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智能传感涂层。

产品:石墨烯锌粉底漆,耐盐雾性能达10000小时。

鱼童新材料

技术领域:海洋重防腐涂料、长效防护技术。

产品:Yutung系列涂层,通过中国船级社(CCS)15年认证。

中涂化工(CMP)

技术领域:风电设备防腐、绿色环保涂层。

产品:无溶剂环氧涂料,VOC排放降低80%。

麦加芯彩

技术领域:集装箱防腐、智能涂装生产线。

服务:提供集装箱全生命周期防腐管理方案,结合区块链技术追溯涂层状态。

三、技术合作与趋势

产学研深度融合

典型案例:NIST与波音合作开发航空铝合金智能涂层,通过AI优化涂层成分与工艺参数。

跨行业技术迁移

医疗领域仿生涂层技术(如抗血栓涂层)被引入海洋工程,提升装备耐蚀性。

标准化与认证体系

国际标准(如ISO 12944)与国内标准(如GB/T 30790)推动智慧化防腐技术规范化。

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化理论与应用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型与技能要求1. 研发技术岗

岗位名称

腐蚀防护工程师(智能涂层方向)

腐蚀监测系统研发工程师

材料腐蚀预测算法工程师

核心技能

材料学基础(电化学腐蚀理论、防护材料设计)

编程能力(Python/MATLAB/C++,用于开发腐蚀预测模型)

传感器技术(电化学噪声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应用)

典型案例

某企业招聘“智能涂层研发工程师”,要求具备石墨烯改性涂料开发经验,熟悉AI辅助材料成分优化。

2. 数据分析与算法岗

岗位名称

腐蚀大数据分析师

数字孪生建模工程师

机器学习工程师(腐蚀预测方向)

核心技能

机器学习算法(LSTM、随机森林、XGBoost)

大数据处理(Hadoop/Spark,处理腐蚀监测数据)

仿真软件(COMSOL、ANSYS,用于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典型案例

某研究所招聘“腐蚀大数据分析师”,要求能基于历史监测数据构建寿命预测模型,误差率需低于10%。

3. 工程应用岗

岗位名称

智能防腐项目经理

腐蚀监测系统部署工程师

防腐工程咨询师

核心技能

工程实践经验(管道、桥梁、海洋平台防腐方案设计)

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部署、数据传输协议)

行业标准(NACE、ISO 12944防腐体系认证)

典型案例

某能源企业招聘“智能防腐项目经理”,需统筹海上风电桩基腐蚀监测系统建设,预算超5000万元。

4. 产品与解决方案岗

岗位名称

智能防腐产品经理

防腐解决方案架构师

技术支持工程师(智慧防腐方向)

核心技能

产品思维(从用户需求定义智能涂层或监测系统功能)

跨领域知识(材料+物联网+AI的整合能力)

客户沟通(向工业客户讲解智慧化防腐技术价值)

典型案例

某涂料企业招聘“智能防腐产品经理”,需设计具备自诊断功能的自适应涂层产品路线图。

二、行业分布与典型企业1. 能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企业类型

石油化工(中石油、中石化、壳牌)

海洋工程(中海油、中船重工、TechnipFMC)

电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西门子能源)

岗位需求

侧重工程应用岗(如管道智能防腐工程师)、数据分析岗(如腐蚀大数据分析师)。

2. 高端制造业

企业类型

航空航天(中国商飞、波音、空客)

汽车制造(比亚迪、特斯拉、宝马)

半导体(中芯国际、台积电、ASML)

岗位需求

侧重研发技术岗(如高温合金腐蚀防护工程师)、算法岗(如材料寿命预测算法工程师)。

3. 科研机构与高校

机构类型

中科院金属所、北京科技大学、德国马普学会

国家级实验室(如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岗位需求

侧重基础研究岗(如多尺度腐蚀模拟研究员)、博士后(如智能涂层机理研究)。

4. 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

企业类型

检测认证机构(SGS、Intertek、中国特检院)

智慧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数字能源、腾讯云工业互联网)

岗位需求

侧重解决方案岗(如防腐数字孪生架构师)、技术支持岗(如智能监测系统运维工程师)。

三、职业发展路径与薪资水平1. 技术专家路线

路径

初级工程师(3-5年)→ 高级工程师(5-8年)→ 首席科学家/技术总监(10年+)

薪资范围(以国内一线城市为例):

初级:15-25万元/年

高级:30-50万元/年

专家:80-150万元/年

2. 管理路线

路径

项目经理(3-5年)→ 部门经理(5-8年)→ 事业部总经理(10年+)

薪资范围

项目经理:20-35万元/年

部门经理:40-70万元/年

总经理:100万元+/年

3. 跨界发展

方向

转向AI+材料交叉领域(如材料基因组工程)

进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行业(如氢能储运防腐)

四、求职建议与资源推荐1. 技能提升路径

短期

学习Python数据处理(Pandas/NumPy)、机器学习(Scikit-learn/TensorFlow)

掌握COMSOL多物理场仿真、ANSYS腐蚀模块

长期

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交叉学科博士

考取NACE CP(阴极保护)、FROSIO(涂装检验)等国际认证

2. 招聘信息渠道

专业平台

材料人网、腐蚀与防护网、高工智能

LinkedIn(搜索“Corrosion + AI/Digital Twin”关键词)

企业官网

阿克苏诺贝尔、PPG、海虹老人等涂料企业

华为数字能源、腾讯云工业互联网等科技企业

3. 行业资源推荐

学术会议

国际腐蚀大会(ICC)、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

标准与报告

NACE SP0108(腐蚀监测标准)、ISO 23123(数字孪生防腐应用指南)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