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土壤物理与智慧农业”学术年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8-02 ~ 2025-08-05
举办场地:烟台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邵明安 张佳宝
会议介绍

当前,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给日益紧张的水土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退化土壤质量提升、地球系统模型构建、智慧农业应用对深入理解并准确量化土壤物理过程提出了更大挑战。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充分发挥土壤物理学在退化耕地治理和土壤过程定量化中的关键地位,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定于2025年 8月 2-5 日在烟台市举办“土壤物理与智慧农业”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学者,以及约30 位国际知名学者和期刊主编,共同探讨土壤物理学理论、技术以及生态水文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与最新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会议前后将举办专业培训(如“HYDRUS course”)和实地调研考察(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相关科学试验站)。围绕会议主题和内容,Vadose Zone Journal、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和Soil & Tillage Research拟为本会议各出版一期专辑。本次会议将是一次中国土壤物理学界与世界进一步融合的高水平学术盛会,欢迎国内外土壤物理学、生态水文学、水文与水资源、节水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科学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踊跃参加!

学术委员会

主 席:邵明安、张佳宝

副主席:李保国、蔡崇法、张斌、刘兆辉、司炳成、金妍(美国)

委 员(按姓氏拼音):蔡高潮、曹桂英(奥地利)、陈晏、陈丁江、陈洪松、陈家宙、陈卫平、陈希娟、陈小兵、杜臻杰、樊军、冯有智、高磊、高光耀、高伟达、韩巍、何海龙、黄平、贾小旭、蒋瑀霁、焦文涛、李晓鹏、廖人宽、刘莹、刘羽、刘建立、刘目兴、刘志鹏、龙涛、卢升高、卢奕丽、马东豪、倪九派、聂云鹏、彭新华、屈忠义、任图生、商建英、佘冬立、沈重阳、石璞、石建初、史志华、苏建强、苏世鸣、唐翔宇、王钢、王力、王贺飞、王铁军、王云强、熊鹏、许兴、徐绍辉、晏智锋、杨劲松、杨玉海、依艳丽、尹力初、曾令藻、张凡、张洪亮、张伟(美国)、张爱平、张兴义、张旭辉、张中彬、赵英、赵炳梓、赵成义、郑文娟、周虎、周蓓蓓、朱青、庄杰、邹洪涛、邹文秀

组织委员会

主 任:王钢、赵英

副主任:彭新华、樊军、王全九、任图生、陈洪松、韩广轩、诸葛玉平

成 员(按姓氏拼音顺序):陈丁江、陈希娟、贾小旭、刘建立、周蓓蓓、佘冬立

秘书处

秘书长:王毅、刘莹、战超

副秘书长:索立柱、李虹辰、李会杰、郭晓红、谭丽丽、崔步礼、王龙升、王光美

委 员:张鸿渊、迟雨蕾、胡秋丽、王海霞、李雅婷、李鹏、牛忠恩、周涛、赵惠丽、孙军娜、范树高、吴楠、宋冰、郭晓彤、任瑞琪、刘俊明、曹玉鑫、董小燕、于浕、单燕、李远

研讨专题与召集人

1、土壤水文过程与农田养分管理(朱青、王云强、易军)

2、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周蓓蓓、张中彬、韩巍)

3、物理-化学-生物互作与土壤健康(陈希娟、黄平、刘莹)

4、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与环境效应(陈丁江、商建英、葛源)

5、盐碱地综合利用与水盐调控(王全九、佘冬立、丁奠元)

6、土壤水分—作物关系与节水农业(任图生、张斌、张爱平)

7、土壤模型与智慧农业(樊军、刘建立、周涛)

8、土壤生态与全球变化(邓晔、冯有智、聂明)

9、青年学者论坛(贾小旭、曾令藻、卢奕丽)

10、研究生专场(召集人:马东豪、王力、高红贝)

11、“土壤-水文-生态系统”国际专场(赵英、王钢、司炳成、金妍、梁超)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土壤物理与智慧农业”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土壤物理专业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

土壤水分运动与保持

研究内容:聚焦于土壤水分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规律,包括降雨入渗、蒸发、土壤水势梯度下的渗流等。同时,关注土壤水分保持机制,如土壤团聚体对水分的吸附、土壤孔隙结构对水分保持的影响等。

前沿技术:应用高分辨率传感器、无人机遥感、同位素示踪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模拟。

土壤热性质与能量平衡

研究内容:研究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等热性质,以及土壤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热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前沿技术:利用热红外遥感、地面通量观测系统等,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土壤热性质数据,构建土壤热过程模型。

土壤气体交换与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内容:关注土壤中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扩散、传输和排放过程。研究农业管理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等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前沿技术:采用静态箱法、涡度相关法等现场观测技术,结合过程模型,定量评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土壤溶质运移与污染防控

研究内容:研究土壤中养分、重金属、农药等溶质的运移机制,以及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降解等过程。开发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前沿技术:应用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手段,揭示土壤溶质运移的微观机制;研发新型修复材料和技术,提高土壤污染治理效率。

土壤结构与物理性质退化

研究内容:探讨土壤压实、板结、侵蚀等物理性质退化的原因和机制。研究土壤结构改良措施,恢复土壤健康功能。

前沿技术:利用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直观展示土壤内部结构变化;结合生态工程、农业管理措施,提出土壤结构改良方案。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实验研究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田间小区试验等手段,控制变量,研究土壤物理过程的规律。

应用新型传感器、自动化监测设备,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数值模拟

利用HYDRUS、SWMS等数值模型,模拟土壤水分、溶质、热量的运动过程。

结合GIS技术,实现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预测和风险评估。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温度、质地等物理性质。

构建土壤物理性质数据库,为农业管理、生态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分子生物学与纳米技术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物理过程的影响。

利用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开发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污染物修复材料。

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挑战

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土壤物理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和模拟。

尺度问题:土壤物理性质在微观、介观和宏观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实现多尺度耦合模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

数据获取与共享:土壤物理数据获取成本高、周期长,且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未来展望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共同攻克土壤物理研究中的难题。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研发新型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土壤物理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强化数据共享与合作:建立土壤物理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土壤物理研究的全球化发展。

土壤物理专业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

精准农业

土壤水分管理: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土壤养分管理: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如质地、结构等,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作物生长监测:利用土壤物理传感器监测土壤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与修复

土壤压实与板结治理:针对土壤压实、板结等问题,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措施进行改良,恢复土壤健康功能。

土壤侵蚀防控:通过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制定有效的土壤侵蚀防控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二、环境科学与生态保护领域

土壤污染修复

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开发物理、化学或生物修复技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有机污染物修复:针对农药、石油等有机污染物,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扩散、降解过程,制定有效的修复方案。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土壤碳汇功能评估:研究土壤碳储量、碳通量等物理性质,评估土壤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生态功能评价:综合评价土壤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为生态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三、水利与水资源管理领域

水文循环模拟

土壤水分运动模拟:通过建立土壤水分运动模型,模拟降雨入渗、蒸发、径流等过程,为水资源管理和洪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研究: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对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的影响,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水土保持与防洪减灾

土壤侵蚀预测与防治:利用土壤物理性质数据,预测土壤侵蚀风险,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四、工程与建筑领域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土壤承载力评估:通过研究土壤物理性质,评估土壤的承载能力,为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土壤改良与加固:针对软弱地基、膨胀土等不良地质条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措施进行改良和加固,提高地基稳定性。

边坡稳定与滑坡防治

土壤抗剪强度研究:研究土壤的抗剪强度特性,评估边坡稳定性,制定滑坡防治措施。

五、林业与园艺领域

林木生长与培育

土壤水分与养分管理: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为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品质。

土壤改良与造林技术:针对不同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制定科学的造林技术和土壤改良方案。

园艺作物栽培与管理

土壤环境调控:通过调节土壤物理性质,如温度、湿度、通气性等,为园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设施园艺土壤管理:针对设施园艺中的土壤问题,如盐渍化、连作障碍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土壤物理专业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作为国内土壤科学研究的领军机构,该所在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专注于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研究,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是其重要方向之一,在土壤侵蚀预测、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该所在土壤资源调查、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是其农业资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专注于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土壤墒情监测等土壤物理相关研究是其核心领域之一。

高校相关研究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底蕴,培养了大量土壤科学专业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结合西北地区特点,在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物理性质改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USDA-ARS):拥有多个专注于土壤科学的研究中心,如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等,在土壤物理、土壤侵蚀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WUR):作为全球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其土壤物理研究团队在土壤水分运动、土壤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

二、企业品牌

农业科技企业

先正达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先正达在土壤健康管理、精准农业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土壤物理相关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全球农业生产。

拜耳作物科学:拜耳在土壤改良、作物营养管理等领域拥有众多创新产品和技术,其土壤物理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案。

环境监测与治理企业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聚光科技在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方面拥有多款先进产品,如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等。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环境监测与治理领域,其土壤物理监测设备和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工程与建筑企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土壤物理性质测试、地基处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其研究成果和技术服务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项目。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专注于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领域,其土壤物理研究团队在土壤承载力评估、边坡稳定分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土壤物理专业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

科研助理/研究员

职责:协助开展土壤物理相关实验,参与科研项目,负责数据采集与分析,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

单位: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校土壤物理实验室等。

高校教师

职责:承担土壤物理学、土壤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科研与实践,开展土壤物理领域学术研究。

要求:需具备博士学位,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

二、农业与生态环境领域

农业技术推广员

职责:在农业企业或推广机构工作,负责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土壤。

单位:农业科技公司、农技推广站、农业合作社等。

土壤环境工程师

职责:参与土壤污染调查、修复方案设计,监测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土壤生态风险。

单位:环境监测公司、环保工程企业、生态修复机构等。

水土保持工程师

职责:开展水土流失监测、防治工程设计,制定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参与生态修复项目。

单位:水利部门、水土保持研究院、环境咨询公司等。

三、工程与建筑领域

岩土工程师

职责:评估土壤承载力,设计地基处理方案,监测边坡稳定性,参与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土壤物理问题处理。

单位:建筑工程公司、岩土工程咨询机构、地质勘察单位等。

农田水利工程师

职责:规划与设计灌溉排水系统,优化土壤水分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

单位:水利设计院、农业水利企业、灌溉设备制造商等。

四、企业研发与技术服务

农业科技企业研发岗

职责:研发土壤改良剂、智能灌溉设备等产品,优化土壤物理性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单位:先正达、拜耳等农业科技公司,以及专注于农业物联网、智能装备的企业。

环境监测企业技术岗

职责:使用土壤物理传感器、遥感技术等设备,开展土壤水分、质地等参数的监测与数据分析。

单位:聚光科技、雪迪龙等环境监测设备制造商及技术服务公司。

五、政府与公共部门

农业/环保部门公务员

职责:制定土壤资源管理政策,监督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单位: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政府部门。

国际组织项目专员

职责:参与全球土壤健康、粮食安全等项目,协调国际合作,推动土壤物理研究与应用。

单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

六、新兴领域与跨界机会

智慧农业技术岗

职责: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发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单位:农业科技初创企业、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碳汇交易技术顾问

职责:评估土壤碳储量,设计碳汇项目,参与碳交易市场,推动土壤固碳技术应用。

单位:碳资产管理公司、环境咨询机构、林业与农业企业。

七、职业发展建议

深化专业技能:掌握土壤物理实验技术、数值模拟方法(如HYDRUS模型)、遥感与GIS技术。

拓展跨学科能力:学习土壤化学、微生物学、农业工程等知识,增强综合竞争力。

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熟悉行业需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行业动态:跟踪土壤健康、碳中和、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政策与技术趋势,把握职业机遇。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