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全国分析与应用裂解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1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富悦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由全国分析与应用裂解学术会议理事会、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会议将包含大会报告、主旨报告、邀请报告、工业论坛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等,旨在为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促进我国分析与应用裂解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交流!
会议网站:https://cpyro.sjtu.edu.cn/
会议主题
1. 裂解反应机理
裂解自由基反应,热裂解物质转化、元素迁移、产物及污染物生成,热裂解反应途径、机理、动力学、模型化等。
2. 分析裂解
裂解器,热裂解分析仪器研制,裂解研究新方法,裂解器-新型分析联用技术等。
3. 热裂解技术
生物质、煤、石油烃、废弃物等热裂解转化及利用,工艺过程优化等。
4. 催化裂解技术
生物质、煤、石油烃、废弃物等催化热裂解转化及利用,催化剂研发及评价等。
5. 新型裂解技术
等离子体裂解、微波裂解、电化学裂解等。
6. 裂解工程化
工程化制备、应用方法开发,矿产、煤炭、生物质、废弃物以及油气等大宗资源物质热裂解技术装备开发与工程放大应用。
7. 特种行业中的裂解
在材料、环境、文物保护、刑侦、地质、火灾、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领域中的应用。
8. AI+裂解
人工智能驱动的裂解机理预测、数据分析、材料设计等。
组织架构
学术委员会
学术顾问:
陈 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 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 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吕俊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包含54名委员)
程序委员会
会议主席:
李玉阳 上海交通大学
(包含59名委员)
本地组委会
名誉主席:
齐 飞 上海交通大学
主席:
李玉阳 上海交通大学
(包含31名委员)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分析与应用裂解学术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分析与应用裂解研究现状
研究机构与团队
高校主导:国内众多高校在分析与应用裂解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这些高校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学术资源,组建了专业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化学、化工、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为裂解研究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科研院所参与: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相关研究所,如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在裂解技术的理论研究、实验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这些科研院所与高校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裂解研究的发展。
企业研发力量: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也高度重视裂解技术的研发。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裂解工艺优化、催化剂研发等应用研究,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究方法与技术
分析技术
色谱技术: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是裂解产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气相色谱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等优点,能够对裂解产生的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准确分离和定量分析。液相色谱则适用于分析裂解产物中的非挥发性或热不稳定化合物。例如,在石油裂解产物分析中,气相色谱可以分离出各种烃类化合物,为研究裂解反应机理提供重要数据。
质谱技术:质谱(MS)技术能够提供裂解产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与色谱技术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裂解产物中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深入了解裂解反应的路径和产物分布。
光谱技术: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光谱技术用于分析裂解产物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信息。红外光谱可以快速鉴定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核磁共振光谱则能够提供分子中原子核的化学环境和连接方式,为裂解产物的结构鉴定提供有力支持。
裂解技术
热裂解:热裂解是最基本的裂解方式,通过加热使有机物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热裂解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以提高裂解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例如,在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升温速率,可以调节生物油的组成和性质。
催化裂解:催化裂解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的裂解反应,能够降低反应温度,提高裂解产物的质量和选择性。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剂,如分子筛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等,并研究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以实现裂解反应的高效催化。
等离子体裂解:等离子体裂解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高活性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使有机物发生裂解反应。该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选择性高等优点,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解决能量消耗大、设备成本高等问题。
应用领域及成果
能源领域
石油炼制:裂解技术在石油炼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催化裂化等工艺将重质油转化为轻质油,提高汽油、柴油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国内炼油企业不断优化裂解工艺,开发新型催化剂,使石油炼制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生物质能源:利用裂解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生物气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在生物质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生物油的产率和品质不断提高,为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材料领域
碳材料制备:通过裂解有机前驱体可以制备各种碳材料,如活性炭、碳纤维、石墨烯等。这些碳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吸附、储能、复合材料等领域。例如,利用裂解法制备的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高分子材料改性:裂解技术可用于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和改性。通过控制裂解条件,可以将高分子材料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再进行重新聚合或与其他单体共聚,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面临的挑战
反应机理复杂:裂解反应涉及多种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反应机理复杂,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目前,对于一些复杂体系的裂解反应机理仍不完全清楚,这给裂解技术的优化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催化剂性能有待提高:虽然催化裂解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现有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开发高性能、长寿命的催化剂是当前裂解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产物分离与提纯困难:裂解产物通常包含多种组分,分离和提纯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沸点相近、性质相似的化合物,传统的分离方法难以实现高效分离,需要开发新的分离技术和工艺。
未来趋势
绿色裂解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绿色、环保的裂解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采用新型的裂解反应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裂解反应的能源来源,实现裂解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控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裂解反应过程的智能化控制。通过对反应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自动调整反应条件,优化裂解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跨学科融合:裂解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例如,将裂解技术与材料制备相结合,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研究裂解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污染物控制技术,实现裂解产业的绿色发展。
全国分析与应用裂解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能源领域
石油化工
原油加工:裂解技术是石油炼制的核心工艺之一。通过热裂解或催化裂解,将重质原油转化为轻质油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例如,催化裂化工艺能显著提高轻质油品的收率,满足市场对燃料的需求。
烯烃生产:蒸汽裂解是生产乙烯、丙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主要方法。这些烯烃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原料,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煤化工
煤制油:在煤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过程中,裂解技术用于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例如,通过加氢裂解等工艺,将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裂解为小分子的液态烃类,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
煤制气:煤炭气化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裂解反应,将煤转化为合成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可用于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也可作为城市燃气或发电的燃料。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制油:利用裂解技术将生物质(如木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生物油。生物油可作为燃料直接使用,或进一步加工为高品质的液体燃料,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生物质制气:通过裂解反应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气,如沼气。生物燃气可用于发电、供热或作为车用燃料,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材料领域
碳材料制备
活性炭:以木材、煤炭等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活性炭。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广泛应用于吸附领域,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气体分离等。例如,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碳纤维:裂解聚丙烯腈(PAN)等有机纤维前驱体可制得碳纤维。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如飞机的机翼、汽车的车身部件、高尔夫球杆等。
石墨烯:通过裂解石墨等碳源可制备石墨烯。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性能,在电子器件、能源存储、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制造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柔性显示屏等。
高分子材料改性
降解回收:利用裂解技术可将废旧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例如,废旧塑料通过裂解可转化为燃料油或化工原料,减少白色污染。
性能优化:通过控制裂解条件,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改善其性能。例如,对橡胶进行裂解处理,可调节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提高橡胶的强度、耐磨性等性能。
环境领域
固体废弃物处理
垃圾裂解制气: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进行裂解处理,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发电、供热等。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减少垃圾的体积和重量,还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污泥裂解: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体。通过裂解技术处理污泥,可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同时杀灭病原体,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土壤修复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对于受到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多环芳烃等)污染的土壤,可采用裂解技术进行修复。通过加热土壤,使有机污染物发生裂解反应,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物质,从而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医药领域
药物合成
中间体制备:在药物合成过程中,裂解反应可用于制备重要的中间体。例如,通过裂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得到具有特定结构的中间体,再经过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合成目标药物。
药物降解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裂解降解过程,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效持续时间,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例如,通过模拟药物在体内的裂解环境,研究药物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速率,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物活性物质提取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一些天然产物(如植物、微生物等)中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但这些成分往往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利用裂解技术可将天然产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裂解为小分子,释放出生物活性成分,便于提取和分离。例如,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时,可采用裂解技术提高提取效率。
全国分析与应用裂解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高校相关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优势:在化工领域底蕴深厚,其裂解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涵盖反应工程、催化科学等。团队在裂解反应动力学、新型裂解工艺开发等方面成果突出,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模拟计算平台,能开展从微观机理到宏观工艺的全链条研究。
成果:在生物质裂解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发的技术提高了生物质转化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优势:科研实力强劲,在裂解催化剂研发和反应器设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注重产学研结合,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成果:开发的系列裂解催化剂在石油炼制和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显著提高了裂解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优势: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在能源化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裂解技术研究方面,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涵盖热裂解、催化裂解、等离子体裂解等多个领域。
成果:在甲醇制烯烃(MTO)裂解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开发的高效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为我国烯烃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研院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优势: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科研工作,在裂解制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方面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丰富的工业试验数据和经验,能够根据不同原料和工艺要求,开发出适合的裂解技术和催化剂。
成果:研发的裂解炉技术和催化剂在国内外多家炼化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优势:在过程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将裂解技术与过程强化、绿色化工等理念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在废弃物裂解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途径。
成果:开发的废旧轮胎裂解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将废旧轮胎转化为燃料油、炭黑等有价值的产品,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企业品牌能源化工企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优势: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商之一,在石油裂解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技术实力。从原油开采、炼制到化工产品生产,都涉及裂解技术的应用。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裂解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
成果:在催化裂化、加氢裂解等工艺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其开发的劣质重油裂化技术,能够有效处理高硫、高残炭的重质原油,生产出清洁的轻质油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优势:在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裂解技术广泛应用于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拥有先进的裂解装置和工艺技术,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不断推进裂解技术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成果:乙烯产能位居国内前列,其自主研发的裂解炉技术具有能耗低、运行周期长等优点,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专用设备与技术服务企业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优势:依托航天科技的技术优势,在裂解炉等专用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其产品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提供裂解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等一站式技术服务。
成果:为国内外多家炼化企业提供了先进的裂解炉设备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优势:作为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在裂解催化剂领域具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其催化剂产品种类丰富,性能优异,能够适应不同的裂解工艺和原料。同时,还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优化裂解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成果:在石油炼制和化工生产中,科莱恩的裂解催化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客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全国分析与应用裂解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研究机构类岗位高校及科研院所
科研助理
岗位职责:协助科研人员开展实验,包括实验设备的准备、操作和维护,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参与科研项目的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等工作。
任职要求:通常要求具有化学、化工、材料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发展前景: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有机会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成长为独立的科研人员。
博士后研究人员
岗位职责:独立开展裂解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申请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验。
任职要求: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者优先。
发展前景:出站后有机会进入高校任教或进入企业研发部门担任高级技术职位。
企业类岗位能源化工企业
研发工程师(裂解方向)
岗位职责:负责裂解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优化,开展实验室小试、中试研究;参与裂解装置的设计、改造和技术升级,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任职要求: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裂解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发展前景:可晋升为研发主管、研发经理等管理职位,或成为企业的技术专家。
工艺工程师
岗位职责:制定和优化裂解装置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工艺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任职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化工企业生产实习或工作经验者优先,熟悉化工生产流程和设备操作。
发展前景:有机会晋升为生产经理、厂长等管理岗位,负责整个生产车间的运营和管理。
生产操作员
岗位职责: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裂解装置,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做好生产记录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任职要求:化工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化工生产操作技能,能适应倒班工作。
发展前景:通过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提升,可晋升为班组长、车间主任等管理职位。
专用设备与技术服务企业
设备研发工程师
岗位职责:开展裂解炉等专用设备的研发设计工作,进行设备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参与设备的试制、测试和改进,解决设备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任职要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工过程机械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熟练使用CAD、SolidWorks等设计软件,有化工设备研发经验者优先。
发展前景:可晋升为设备研发主管、技术总监等职位,负责企业的设备研发战略规划。
技术服务工程师
岗位职责:为客户提供裂解装置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培训、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收集客户反馈信息,为产品的改进和升级提供建议。
任职要求: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适应经常出差。
发展前景:可晋升为技术服务经理,负责管理技术服务团队和客户关系。
检测分析机构
分析检测工程师
岗位职责:运用色谱、质谱、光谱等分析仪器对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裂解工艺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和完善分析检测方法,开展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任职要求: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各种分析仪器的操作和维护,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发展前景:可晋升为分析检测主管、实验室主任等职位,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销售与技术支持类岗位
销售工程师(裂解领域)
岗位职责:负责裂解设备、催化剂、技术服务等产品的销售工作,开拓市场,维护客户关系;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任职要求:化工、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有化工行业销售经验者优先。
发展前景:可晋升为销售主管、销售经理等职位,带领销售团队完成销售目标。
技术销售代表
岗位职责:结合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为客户提供裂解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方案设计;协助销售团队进行客户拜访和技术交流,推动项目合作。
任职要求: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背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发展前景:可向销售管理或技术专家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