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我国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发展,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共同谋划"十五五"学科发展战略方向,经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与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商定,拟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广州举办第九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NCEG 2025)。
会议主题
环境地球化学:系统认知与绿色发展
会议议题
物质循环与区域绿色发展
双碳战略下的环境地球化学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
水环境地球化学
大气环境地球化学
矿山环境地球化学
海洋环境地球化学
地球关键带地球化学
农业环境系统地球化学
新污染物的区域地球化学过程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的环境地球化学模拟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新方法与新手段
会议组织机构
(1)学术委员会
荣誉主任:
刘丛强 彭平安 朱永官 王焰新 吴丰昌 何宏平
主 任:冯新斌 刘承帅
副主任:
张干 金章东 史建波 张华 安太成
委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玖斌 陈涛 程和发 丁士明 丁翔
付学吾 傅平青 郭华明 郭庆军 韩贵琳
何孟常 洪冰 黄艺 贾永锋 李秋华
李思亮 李伟 刘金铃 刘同旭 罗维均
祁士华 舒迎花 孙静 孙可 汤洁
唐明金 童美萍 汪进 王钢 王少锋
王震宇 王梓萌 吴龙华 肖化云 谢先军
徐志方 颜崇淮 曾永平 赵晓丽 朱建明
(2)组织委员会
主 任:肖唐付
副主任:李思亮 孙静 秦俊豪
委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育晓 崔金立 邓红梅 费颖恒 高庭
李晓东 刘意章 卢卓 王剑桥 王娜娜
王求贵 吴海威 肖恩宗 尤孟阳
大会秘书长:崔金立 王剑桥 吴海威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研究体系构建
理论框架完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环境地球化学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环境地球化学基准与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例如,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深入探讨了碳、氮、磷等关键元素在土壤 - 水体 - 大气系统中的循环机制,为理解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研究网络形成: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环境地球化学监测网络,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的长期监测站点。这些监测站点定期采集样品,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为研究环境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例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获取了大量土壤环境地球化学数据,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区域特色研究
不同生态区研究:针对我国不同生态区(如青藏高原生态区、黄土高原生态区、东北黑土区等)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大量研究。以青藏高原为例,研究揭示了该地区独特的地质背景和气候条件对土壤、水体中元素分布和迁移的影响,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环境地球化学现象,如高寒地区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富集规律。
城市群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环境地球化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土壤污染、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地球化学问题。例如,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表明,工业活动、交通排放等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技术方法发展
分析测试技术:在元素分析方面,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分析测试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 MS)、X 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能够准确测定环境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含量。在有机污染物分析方面,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GC - MS)、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LC - MS)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对环境样品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测定元素或化合物的同位素组成,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路径和转化过程。例如,利用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确定土壤中铅污染的来源是工业排放还是自然地质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GIS 和遥感技术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获取手段。通过 GIS 可以对环境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叠加分析等,直观展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遥感技术则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环境信息,如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等,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提供背景数据。
学科交叉融合
与环境科学交叉: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共同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机制和防治对策。例如,在研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时,环境地球化学从元素循环的角度分析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而环境科学则侧重于富营养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与生态学交叉: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例如,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质量。
与地球物理学交叉:地球物理学方法如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物理测井等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地下介质结构和成分的信息。例如,利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可以探测地下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分布范围,为环境修复提供依据。
面临挑战
数据整合与共享:虽然我国已积累了大量的环境地球化学数据,但数据的整合和共享仍存在一定问题。不同部门、不同研究项目获取的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复杂环境问题研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如复合污染、新型污染物等,对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多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等,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环境地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在环境地球化学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地球化学专业人才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农业领域
土壤质量评估与改良
应用方式: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可分析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及有效性,评估土壤肥力状况。例如,通过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含量,判断土壤是否缺乏某些养分,为合理施肥提供指导。同时,对于土壤污染问题,如重金属污染,可研究其污染程度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案例:在某重金属污染农田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土壤中镉含量超标。基于此,采用施加改良剂(如石灰、生物炭等)的方法,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减少农作物对镉的吸收,从而改善土壤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安全保障
应用方式:研究农产品中元素和污染物的富集规律,了解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对环境中元素的吸收和转化机制。通过监测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的含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案例:对某地区种植的水稻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监测,发现部分稻米中铅含量接近或超过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周边工业污染导致土壤和水体中铅含量升高,进而被水稻吸收。据此,采取了控制工业污染源、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降低了稻米中铅的含量,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
矿业领域
矿产资源勘探
应用方式:环境地球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水系沉积物、岩石等介质中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来寻找潜在的矿产资源。例如,某些金属元素在特定地质条件下会形成明显的地球化学异常晕,通过对这些异常的识别和追踪,可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大致位置和规模。
案例:在某山区进行环境地球化学勘查时,发现水系沉积物中金元素含量出现明显异常。经过进一步的地质调查和钻探验证,在该区域发现了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床。
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
应用方式:矿山开采活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地质灾害等。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可以评估矿山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和修复方案。例如,研究矿山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和迁移转化规律,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对于受污染的土壤,可采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进行治理。
案例:某废弃铅锌矿周边土壤受到严重重金属污染,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土壤中铅、锌、镉等元素含量超标。通过种植超富集植物(如东南景天、蜈蚣草等),结合施加改良剂和微生物菌剂,有效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
水利领域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应用方式:研究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来源、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程度。通过建立水质模型,预测水质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分析河流、湖泊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判断水体是否存在富营养化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案例:对某大型湖泊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监测,发现湖泊水体中总磷含量逐年升高,富营养化趋势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的。基于此,采取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湖泊水质。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应用方式:在水利工程(如水库、水电站等)建设前,进行环境地球化学评价,预测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如土壤、水体、生态系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研究水库蓄水后水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对库区周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案例:在某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体中某些重金属元素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且周边部分土壤可能出现盐渍化现象。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和生态修复方案,保障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
场地污染评估与修复
应用方式: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废弃工业场地、垃圾填埋场等进行环境地球化学评估,确定场地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场地修复方案,确保场地再开发利用的安全性。例如,对于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场地,可采用热脱附、化学氧化等技术进行修复。
案例:某城市拟对一处废弃化工厂场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场地土壤中存在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污染。通过采用热脱附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达到安全标准,保障了该场地的再开发利用。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应用方式:研究城市土壤、大气、水体等环境介质中的化学物质循环和生态过程,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布局,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净化作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处理城市污水,净化水体环境。
案例:某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结合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在城市不同区域种植了具有不同净化功能的植物,形成了多层次的城市绿化体系。同时,建设了多处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环保产业领域
环境监测与预警
应用方式: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环境介质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利用环境地球化学模型和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预警,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案例:某地区建立了环境地球化学监测网络,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数据显示某区域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异常升高时,及时发出预警,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与应用
应用方式:基于环境地球化学原理,研发和应用各种污染治理技术。例如,针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发了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技术;对于有机污染治理,研究了生物降解、光催化氧化等技术。同时,将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与环保产业相结合,推动污染治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案例:某环保企业研发了一种基于环境地球化学原理的新型重金属吸附材料,该材料对水体中的铅、汞等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效的吸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将该材料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有效降低了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全国环境地球化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高校类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简介:该所是我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致力于环境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环境基准与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成果: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喀斯特地区环境地球化学、矿区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例如,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 - 水体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
简介:两校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依托学校的地质学科优势,开展环境地球化学与地质环境、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交叉研究。
成果: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地球化学问题、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对矿山废水污染的地球化学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简介:学院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环境地球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注重环境地球化学与生态学、环境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成果:在土壤环境地球化学、水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例如,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区域土壤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科研院所类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简介:专注于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技术研究工作。
成果:承担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的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简介: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环境地球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围绕国家重大环境问题,开展环境地球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成果:在土壤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参与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为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知名企业品牌环境监测与检测类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专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实验室仪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在环境地球化学监测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解决方案。
成果: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的监测,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环境地球化学数据。例如,该公司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对空气中的多种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是国内环境监测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环境地球化学监测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成果:提供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在内的全方位环境监测服务。其研发的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的特点,能够在现场快速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土壤污染调查和治理提供了便利。
环境治理与修复类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环境地球化学修复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成果:承担了大量土壤污染修复、水体污染治理等工程项目。例如,在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中,采用了化学稳定化、植物修复等综合技术,有效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
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专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在环境地球化学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成果:开展了一系列土壤污染修复、场地调查评估等业务。其研发的土壤热脱附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全国环境地球化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科研机构岗位研究岗位
职责:承担环境地球化学相关科研项目,开展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环境基准与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例如,研究特定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和生态风险,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要求:通常需要具有环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经历者优先。
单位示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
技术支持岗位
职责:为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实验设计、样品采集与分析、数据处理等。例如,负责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工作,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要求:具有环境地球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环境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高校岗位教学与研究岗位
职责:承担环境地球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开展科研项目,推动学科发展。例如,教授《环境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等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
要求:需要具有博士学位,且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和指导研究生。
实验技术岗位
职责:负责高校环境地球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实验设备的维护,协助教师和学生开展实验研究。例如,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为学生提供实验技术指导。
要求:具有环境地球化学、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具备一定的实验技术能力和服务意识。
企业岗位环境监测与检测岗位
职责:负责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和检测工作,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出具检测报告。
要求:具有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熟悉环境监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单位示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环境治理与修复岗位
职责:参与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项目的实施,包括土壤污染修复、水体污染治理等。例如,制定土壤污染修复方案,负责修复工程的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
要求:具有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经验,熟悉相关技术和工艺。
单位示例: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
环境咨询与评估岗位
职责:为客户提供环境咨询和评估服务,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生态修复方案制定等。例如,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求:具有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环境咨询和评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政府及事业单位岗位环境管理岗位
职责:参与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负责环境监管和执法工作。例如,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监督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要求:具有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法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执法能力。
单位示例:各级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等。
资源调查与规划岗位
职责: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和规划工作,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调查和评价,为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对某地区的土壤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要求:具有环境地球化学、地理学、资源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资源调查和规划经验,熟悉相关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