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8-16 ~ 2025-08-19
举办场地: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导航
主办单位: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由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云南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拟于2025年8月16—19日在昆明举办,大会主题为“中国景观生态学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新方法与研究范式”。

大会学术委员会:

主席:

傅伯杰

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委员:

于贵瑞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肖笃宁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王仰麟

教授

北京大学

邬建国

教授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熊巨华

研究员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地学部

贺红士

教授

密苏里大学

陈利顶

研究员

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胡远满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曾辉

教授

北京大学

丁圣彦

教授

河南大学

李秀珍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根绪

教授

四川大学

王克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吴志峰

教授

广州大学

宇振荣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组织委员会

主席:

陈利顶

研究员

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彭建

教授

北京大学

副主席:

高阳

副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处

孔繁花

教授

南京大学

刘淼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刘世梁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周伟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沈泽昊

教授

北京大学

岳跃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志明

教授

云南大学

委员:(以姓名拼音顺序排名)

曹茜

常青

车生泉

丁婧祎

杜文武

房学宁

巩杰

李春林

李 纯

李 晶

李俊然

李俊祥

李睿达

梁宇

林玉英

刘殿锋

刘宪锋

刘小茜

刘焱序

刘占锋

刘珍环

刘志锋

刘志华

逯承鹏

马 俊

钱凤魁

时 鹏

宋开山

王洁

王帅

王文娟

王勇

王志芳

吴建平

吴苗苗

吴 文

吴志丰

肖荣波

徐 坚

姚 磊

余兆武

张东海

张建军

张鹏岩

张荣飞

张心昱

郑 晓

朱大运

   

组委会秘书处

组长:张志明

副组长:孙然好、谢苗苗、赵方凯、靖传宝

成员:待定

大会特邀报告

傅伯杰

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于贵瑞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唐年胜

教授

云南大学副校长

周宇宇

教授

香港大学

陈利顶

研究员

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

景观格局与过程

研究内容: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等;景观过程则涉及物质、能量和信息在景观中的流动和转化,如水文过程、生物迁徙、物质循环等。研究者通过分析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揭示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为景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对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者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和描述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深入探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

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者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景观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的影响,提出保护和管理策略。

研究进展:随着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者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服务模型,量化景观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景观生态学

研究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生态学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者关注城市景观的格局、过程和功能,以及城市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研究进展: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者通过分析城市绿地、水体等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生态功能,提出城市景观规划和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景观变化与人类活动

研究内容:景观变化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者关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进展:随着对人类活动与景观变化关系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开始关注景观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反馈机制。通过建立景观变化模型,预测未来景观变化趋势,为景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遥感与GIS技术

应用:遥感技术和GIS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遥感影像获取景观信息,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和分析景观格局与过程。

模型模拟

应用:模型模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景观变化模型、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等,能够预测未来景观变化趋势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为景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实地调查与监测

应用:实地调查与监测是获取景观生态学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土壤采样等,能够获取景观要素的详细信息,为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三、研究机构与团队

高校与科研院所

情况: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设有景观生态学或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这些机构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研究团队与学者

情况:国内涌现出一批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和学者。他们通过深入研究景观格局与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城市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为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面临的挑战

数据获取与处理:随着遥感技术和GIS的发展,数据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但数据处理和分析仍然面临挑战。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多源数据,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和效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型模拟的准确性:模型模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模型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跨学科合作:景观生态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如何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是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未来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继续深化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景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

推动技术创新:积极推动遥感技术、GIS技术、模型模拟等技术创新,提高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加强应用研究:将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景观规划和政策制定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景观生态学界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推动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全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1. 城市规划与建设

应用场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过景观生态学分析,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和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如降温增湿、空气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研究,设计雨水花园、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缓解城市内涝。

棕地修复与再开发: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估污染场地,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典型案例:雄安新区规划中,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生态网络,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格局。

2. 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

应用场景

自然保护区规划:基于景观格局分析,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与湿地管理:通过监测景观动态变化,制定森林抚育、湿地恢复等措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矿产资源开发:在矿山开采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减少生态破坏,促进生态修复。

典型案例: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生态廊道,保护藏羚羊等珍稀物种迁徙路径。

3. 农业与乡村发展

应用场景

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生态农田、农田防护林网,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防风固沙、水土保持)。

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结合乡村景观特色,开发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民宿等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通过景观格局优化,减少化肥农药流失,保护水体环境。

典型案例:浙江安吉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茶园与竹林布局,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 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应用场景

流域综合治理:基于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研究,制定河道整治、湿地恢复等方案,改善水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修复: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估污染土壤,设计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方案。

荒漠化防治:通过景观格局优化,构建防风固沙林带,恢复荒漠化土地生态功能。

典型案例:塔里木河流域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生态补水方案,恢复胡杨林等植被,遏制荒漠化扩展。

5. 旅游与休闲产业

应用场景

生态旅游规划:基于景观美学与生态功能评估,设计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旅游线路,提升游客体验。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乡村景观特色,开发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促进城乡融合。

旅游景观设计:在景区建设中融入景观生态学理念,保护自然景观,减少人为干扰。

典型案例:九寨沟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游客容量管理,保护景区生态完整性,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6. 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场景

生态廊道规划:在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中,设计动物通道、生态涵洞等设施,减少对野生动物迁徙的影响。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景观生态学,在交通枢纽周边布局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

施工期生态保护:通过景观生态学评估,制定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典型案例: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施工方案,保护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7. 灾害风险管理与应对

应用场景

地质灾害防治:基于景观格局与地质条件分析,评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制定防治措施。

洪水与干旱应对: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水库、湿地等调蓄空间,提升区域防洪抗旱能力。

气候变化适应:结合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模型,制定生态适应策略,增强生态系统韧性。

典型案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生态修复方案,减少次生灾害风险。

8. 政策制定与决策支持

应用场景

生态红线划定:基于景观生态学评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景观生态学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

可持续发展政策:结合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制定绿色发展政策,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典型案例: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通过景观生态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国景观生态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1. 高校及科研院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特色:依托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优势,在景观格局与过程、城市生态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

成果: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表高水平论文,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特色:聚焦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向,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果:开展全国生态调查与评估,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特色:在风景园林规划、生态修复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是景观生态学实践应用的先锋。

成果:参与多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保护区设计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特色:擅长流域生态、湿地保护等方向,结合长三角区域特点开展研究。

成果:推动太湖流域生态治理、崇明东滩湿地保护等项目。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特色:聚焦景观变化模拟、生态风险评估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平台。

成果:开发景观变化预测模型,应用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2. 政府直属科研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特色:承担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研究,在生态红线划定、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具有权威性。

成果:制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推动生态保护制度建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特色:专注于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监测与规划,在景观生态学应用方面经验丰富。

成果:完成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国家公园规划等重大项目。

二、知名企业品牌1. 生态规划与设计类企业

AECOM(艾奕康)

特色:全球领先的工程咨询公司,在生态规划、景观设计领域具有国际声誉。

案例:参与雄安新区生态网络规划、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修复项目。

Sasaki(萨萨基)

特色:以创新景观设计闻名,擅长结合生态理念与城市功能。

案例:设计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

土人设计(Turenscape)

特色:国内知名景观设计机构,提出“反规划”理论,强调生态优先。

案例:设计秦皇岛汤河公园、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获国际大奖。

奥雅设计(L&A Design)

特色:综合性景观设计公司,业务涵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

案例:参与深圳大鹏新区生态修复、成都天府中央公园设计。

2. 生态修复与治理类企业

东方园林

特色:国内生态环保领域龙头企业,专注于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

案例: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

铁汉生态(现更名为节能铁汉)

特色: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业务,涵盖矿山修复、湿地保护等领域。

案例:完成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治理、江西鄱阳湖湿地保护项目。

蒙草生态

特色:聚焦草原生态修复,开发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案例:实施内蒙古敕勒川草原修复、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

3. 智慧生态与监测类企业

中科宇图

特色:提供智慧环保、生态监测解决方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平台。

案例:为北京、天津等城市提供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服务。

佳格天地

特色:利用卫星遥感与大数据技术,开展农业生态监测与评估。

案例:为黑龙江、吉林等省提供黑土地保护监测服务。

三、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模式

产学研联合:高校与科研院所提供理论基础,企业负责技术转化与工程实施。例如,北京大学与AECOM合作开展城市生态规划研究。

技术授权与转让:科研机构将专利技术授权企业使用,推动产业化应用。例如,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将生态评估模型授权给环保企业。

联合申报项目:机构与企业共同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解决重大生态问题。例如,北京林业大学与东方园林联合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

四、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遥感、GIS、大数据等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深度融合,提升研究精度与效率。

实践导向:研究机构与企业更加注重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国际化合作:国内机构与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动“一带一路”生态合作。

全国景观生态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学术研究与教育类岗位1. 高校教师/科研岗

核心职责

承担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课程教学;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

指导学生开展生态调查、模型模拟等研究工作。

任职要求

博士学历(985/211高校或海外知名院校优先);

具备景观格局分析、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研究经验;

有SCI/SSCI论文发表记录或国家级项目参与经历。

典型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

2. 博士后研究员

核心职责

参与课题组重大科研项目,完成专题研究任务;

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

任职要求

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研究方向与课题组需求匹配(如城市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典型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等。

二、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岗位1.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部门

岗位类型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岗、生态保护修复岗、环境影响评价岗等。

核心职责

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生态红线划定与监管;

评估重大项目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提出减缓措施。

任职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

熟悉ArcGIS、ENVI等软件操作,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典型单位

自然资源部各直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各省生态环境厅等。

2. 林业与草原管理部门

岗位类型

湿地保护岗、森林资源管理岗、国家公园规划岗等。

核心职责

制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方案;

监测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推动生态补偿机制落地。

任职要求

了解《国家公园法》《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政策;

有野外生态调查经验者优先。

典型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调查规划设计院、地方林业局等。

三、企业类岗位1. 生态规划与设计企业

岗位类型

景观设计师、生态规划师、GIS工程师等。

核心职责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乡村生态振兴规划;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优化空间布局。

任职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

熟练使用AutoCAD、SketchUp、ArcGIS等软件。

典型企业

AECOM(艾奕康)、土人设计、奥雅设计、Sasaki(萨萨基)等。

2. 生态修复与治理企业

岗位类型

生态修复工程师、水环境治理工程师、土壤修复技术员等。

核心职责

制定矿山修复、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技术方案;

监督工程实施,评估修复效果。

任职要求

掌握生态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有EPC项目经验者优先。

典型企业

东方园林、铁汉生态(节能铁汉)、蒙草生态、中建环能等。

3. 智慧生态与监测企业

岗位类型

生态大数据分析师、遥感监测工程师、环境咨询顾问等。

核心职责

开发生态监测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评估生态变化;

为政府或企业提供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咨询服务。

任职要求

熟悉Python、R等编程语言,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

了解InVEST、SolVES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

典型企业

中科宇图、佳格天地、航天宏图、超图软件等。

四、社会组织与NGO岗位

岗位类型

生态保护项目经理、环境教育专员、公益诉讼研究员等。

核心职责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公益项目;

开展公众科普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任职要求

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熟悉公益项目运作流程;

有国际组织(如WWF、TNC)实习经历者优先。

典型机构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代表处等。

五、职业发展路径与趋势1. 职业发展路径

技术路线: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

管理路线:项目专员→项目经理→部门主管→企业高管;

学术路线:博士后→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研究员。

2. 行业趋势

技术驱动:遥感、GIS、人工智能与景观生态学深度融合,催生“智慧生态”新岗位;

政策导向:国家“双碳”目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政策推动生态修复、碳汇交易等领域需求增长;

跨界融合:景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乡村振兴、健康地理等学科交叉,拓展就业边界。

六、求职建议

技能储备

掌握ArcGIS、ENVI、Fragstats等专业软件;

学习Python、R等编程语言,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实践经验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通过实习积累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等项目经验。

证书加持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等职业资格;

GIS专业认证(如Esri技术认证)。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