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届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七届婚姻家庭国际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7-19 ~ 2025-07-20
举办场地:成都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方晓义
会议介绍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时代为婚姻家庭心理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深入探讨婚姻家庭心理服务在数智时代的创新发展,促进国内外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婚姻家庭治疗在我国的发展,解决我国当前婚姻家庭和儿童青少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婚姻家庭和儿童青少年的幸福感,现定于2025年7月19日至7月20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婚姻家庭治疗国际研讨会7月21日至7月23日将举办会后工作坊

本次会议将汇聚国内外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关心婚姻家庭和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数智时代婚姻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与服务的新趋势、新方法和新实践。

会议主题

婚姻家庭心理健康服务:数智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大会主席:方晓义(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

大会学术委员会

主任:方晓义

副主任:孟馥、刘文、刘学兰

成员(按姓名拼音顺序):安莉娟、陈发展、陈欣、程虹娟、邓林园、丁小斌、郭娟、韩卓、贺岭峰、侯娟、胡义秋、李彩娜、李明、李晓虹、林琳、林荣茂、蔺桂瑞、刘丹、刘勤学、刘宣文、王海平、王继堃、王晓萍、吴艳红、徐夫真、徐洁、袁晓娇、赵然

秘书:窦凯、兰菁、童薇

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任:蔺秀云、高雪梅

副主任:任苇、卢雄

成员(按姓名拼音顺序):陈云祥、方建东、冯果、冯缙、雷鸣、雷万胜、梁靖宇、马谐、毛燕辉、冉俐雯、吴捷、邢晓沛、薛云珍、杨世欣、杨晓峰、杨一帆、杨兴鹏、赵昱欣、周玉红

秘书:李启明、陈晨

会议议题

会议将采取特邀报告、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工作坊、张贴海报等多种形式,聚焦以下主题:

①数智赋能:婚姻家庭心理研究的创新路径

②数智时代婚姻家庭心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③数智时代的婚姻家庭治疗:理论与循证实践

④数智赋能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发展

⑤数智时代婚姻家庭心理服务的伦理与规范

⑥数智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转型升级

⑦数智时代婚姻恋爱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心理新趋势

⑧数智时代家庭代际融合与老年心理健康

⑨数智时代家庭治疗与医疗的融合

会议征文已于2025年5月1日00:00截止。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七届婚姻家庭国际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研究现状

一、理论研究进展

心理学理论融合深化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与家庭系统理论整合:当前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理论视角,而是将精神分析对个体潜意识、童年经历的剖析,人本主义对个体自我实现需求的关注,以及家庭系统理论对家庭互动模式的强调相结合。例如,在分析夫妻冲突时,既考虑双方童年经历形成的潜意识防御机制,又关注夫妻在家庭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与互动模式,以更全面地理解冲突根源。

积极心理学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婚姻家庭研究,强调关注家庭成员的积极情绪、优势特质和积极关系。研究聚焦于如何培养夫妻间的积极情感体验,如欣赏、感恩,以及如何发挥家庭成员的优势来促进家庭和谐,为婚姻家庭咨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跨文化研究兴起

不同文化背景下婚姻家庭心理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研究成为热点。研究者发现,不同文化对婚姻的期望、家庭角色分工、亲子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家庭利益往往高于个人利益,夫妻决策更倾向于考虑家族意见;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体追求自我实现和情感满足,对婚姻的自主性要求更高。

文化适应与婚姻家庭关系研究:针对移民家庭和跨文化婚姻的研究不断增多,关注文化适应过程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影响。如移民家庭在适应新文化过程中,可能面临文化价值观冲突、家庭角色转变困难等问题,进而影响婚姻稳定性和家庭功能。

二、咨询方法与技术发展

传统咨询方法优化

家庭治疗技术精细化:家庭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如结构式家庭治疗、策略式家庭治疗等。结构式家庭治疗强调对家庭结构的分析和调整,治疗师通过引导家庭成员重新界定角色、边界和沟通模式,改善家庭功能。例如,在治疗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时,治疗师会帮助父母和孩子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合理的家庭规则。

夫妻咨询技术个性化:夫妻咨询更加注重个性化,根据夫妻的具体问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咨询技术。例如,对于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夫妻矛盾,咨询师会采用沟通技巧训练、情绪管理训练等方法,帮助夫妻改善沟通方式,增强情感连接。

新兴咨询技术与模式应用

在线咨询普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婚姻家庭咨询逐渐普及。在线咨询具有便捷、高效、隐私保护等优点,为那些因地域、时间限制无法接受面对面咨询的家庭提供了新的选择。例如,一些心理咨询平台提供视频咨询、语音咨询等服务,夫妻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与咨询师进行沟通。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探索:部分研究开始探索将VR和AR技术应用于婚姻家庭咨询。例如,利用VR技术创建模拟的家庭场景,让夫妻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互动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研究热点与趋势

婚姻质量与幸福感研究

婚姻质量评估体系完善: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和完善婚姻质量评估量表,从多个维度(如夫妻沟通、情感满意度、性生活质量等)全面评估婚姻质量。例如,一些量表会详细询问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情况、对彼此的支持程度等,以更准确地反映婚姻的真实状况。

婚姻幸福感影响因素深入研究:研究不仅关注婚姻质量,还深入探讨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如经济状况、社会支持、个人心理健康等。例如,研究发现经济压力过大会显著降低夫妻的婚姻幸福感,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则有助于缓解婚姻矛盾,提高幸福感。

特殊婚姻家庭群体研究

再婚家庭、单亲家庭研究增多:随着社会离婚率的上升,再婚家庭和单亲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者关注这些特殊家庭群体在亲子关系、家庭经济、心理适应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针对再婚家庭中子女与继父母的相处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些沟通和融合的策略。

同性婚姻家庭研究起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性婚姻合法化后,同性婚姻家庭研究开始起步。研究主要关注同性伴侣在婚姻关系、亲子教育、社会接纳等方面的心理体验和需求,为同性婚姻家庭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研究方法局限性

样本代表性不足:部分研究样本局限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导致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受到限制。例如,一些针对城市夫妻的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农村夫妻,因为两者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

纵向研究缺乏:婚姻家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但目前很多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缺乏对婚姻家庭关系的长期跟踪和纵向分析。这使得我们难以深入了解婚姻家庭关系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咨询专业人才短缺与培训不足

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尽管婚姻家庭咨询需求不断增加,但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师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服务更是匮乏。

培训体系不完善:目前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培训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等。这导致部分咨询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婚姻家庭问题,影响了咨询效果。

五、未来展望

加强跨学科合作

未来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合作。例如,与医学合作研究婚姻家庭问题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与社会学合作探讨社会变迁对婚姻家庭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与法学合作研究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效果。

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

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咨询干预方案和社会政策,提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例如,根据研究结果开发针对性的婚姻家庭咨询课程和培训项目,为咨询师提供更有效的咨询工具和方法;同时,为政府制定相关婚姻家庭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婚姻家庭的健康发展。

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公共服务领域

政府民政与社会福利部门

婚姻登记与调解服务:在婚姻登记处设置咨询窗口,为办理离婚的夫妻提供婚前辅导、婚姻危机干预和离婚调解服务,降低冲动型离婚率。例如,某地民政局引入婚姻家庭咨询师后,离婚调解成功率提升了30%。

家庭政策制定与评估:基于研究数据,制定如“反家庭暴力法”配套政策、单亲家庭补贴政策等,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

司法与法律援助领域

家事法庭调解:在离婚、抚养权、财产分割等案件中,引入心理咨询师辅助调解,减少对抗性诉讼。例如,某家事法庭引入调解后,案件平均处理周期缩短了40%。

家庭暴力受害者心理援助:为受害者提供创伤后心理干预,帮助其重建安全感。

医疗卫生与心理健康机构

孕产妇心理保健:针对产后抑郁等高发问题,提供夫妻沟通训练和情绪管理课程。

慢性病家庭支持:为癌症、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改善家庭照护质量。

二、商业服务领域

心理咨询与婚姻家庭服务机构

个体与家庭咨询:提供婚前咨询、婚姻修复、亲子关系辅导等服务,收费标准因咨询师资质和地区差异,每小时从300元至2000元不等。

企业EAP(员工援助计划):为企业员工提供家庭关系、工作压力管理等服务,降低员工离职率。例如,某科技公司引入EAP后,员工家庭冲突导致的缺勤率下降了25%。

教育与培训行业

亲子教育机构:开设家长课堂、儿童行为矫正课程,如“正面管教”培训,收费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婚恋平台与社交服务:为会员提供性格匹配测试、恋爱沟通技巧培训,提升平台用户匹配成功率。

三、教育与培训领域

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

心理学、社会学专业课程:将婚姻家庭心理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政策研究与社会实验:开展如“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等课题研究,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职业培训与认证体系

婚姻家庭咨询师认证:由人社部或行业协会组织培训与考试,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推动行业规范化。

企业内训与领导力发展:将家庭关系管理纳入高管培训,提升领导者情绪智能和团队管理能力。

四、社会公益与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与基层组织

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婚姻咨询、亲子活动,如“夫妻工作坊”“亲子阅读会”。

老年与特殊群体关怀:为空巢老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慰藉,开展代际沟通培训。

非政府组织(NGO)与公益项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支持:通过家长学校改善亲子关系,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

灾后心理重建:为受灾家庭提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干预,重建家庭功能。

五、跨领域创新应用

科技与互联网行业

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如“简单心理”“壹心理”提供视频咨询、AI心理测评,覆盖百万级用户。

家庭关系类APP:开发情绪记录、沟通技巧练习等功能,用户日活跃量达数十万。

文化与传媒产业

影视作品创作:以婚姻家庭为主题的电视剧、纪录片引发社会反思,如《都挺好》引发对原生家庭问题的讨论。

综艺节目与心理实验:如《再见爱人》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婚姻问题,提升公众认知。

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一)学术与科研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领域:婚姻家庭政策、性别平等、代际关系研究。

成果: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推动婚姻法修订、生育政策调整等政策研究。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领域:家庭心理学、亲密关系、心理健康干预。

成果:开发“夫妻沟通技巧评估量表”,研究家庭暴力受害者心理修复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中心

领域:跨文化婚姻、再婚家庭、亲子教育。

成果:建立“中国再婚家庭数据库”,研究再婚稳定性与幸福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家庭研究中心(Center for Families)

领域: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政策、儿童发展。

成果:推动美国“儿童税收抵免”政策,研究单亲家庭经济支持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国际组织

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

领域:全球性别平等、家庭暴力防治。

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家庭暴力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法律、心理、医疗资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心理健康部

领域:孕产妇心理健康、家庭冲突干预。

指南:发布《孕产妇心理健康干预指南》,推动全球100余国建立孕产妇心理支持体系。

二、企业品牌与服务机构(一)专业咨询机构

北京回龙观医院婚姻家庭治疗中心

特色:依托三甲医院资源,提供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联合诊疗。

案例:成功干预数百例因精神疾病导致的婚姻危机,复发率降低40%。

上海曼朗心理(Mindfront)

特色:国际化团队,提供中英文婚姻咨询、家庭系统治疗。

服务:服务外企高管、跨国婚姻家庭,客户满意度达92%。

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AAMFT)认证机构

代表:The Gottman Institute(戈特曼研究所)

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婚姻教皇”)

成果:开发“爱情实验室”研究,预测离婚准确率达94%,其《幸福的婚姻》一书全球销量超500万册。

(二)商业化服务平台

简单心理

模式:线上+线下婚姻咨询,入驻咨询师超1万名,覆盖200+城市。

数据:2022年婚姻咨询订单量同比增长120%,用户复购率达35%。

壹心理

特色:心理测评+咨询+课程一体化,婚姻相关课程学习人次超500万。

产品:推出“夫妻默契度测试”“婚姻幸福力评估”等爆款测评。

Talkspace(美国)

模式:纯线上婚姻咨询,用户可通过APP随时联系咨询师。

融资:累计融资超1亿美元,用户覆盖全球50余国。

三、创新平台与产品(一)科技驱动型平台

小鹿情感(中国)

模式:AI情感分析+真人咨询,用户上传对话即可获得关系评估报告。

数据:AI分析准确率达85%,2023年婚姻咨询收入超2亿元。

Pair(美国)

特色:情侣专属APP,提供沟通技巧训练、冲突解决游戏。

成果:用户留存率达65%,付费会员年增长率超200%。

(二)文化与传媒类品牌

《幸福三重奏》综艺制作方(中国)

影响:通过明星夫妻生活展示,引发公众对婚姻经营的思考,节目播放量超50亿次。

TED婚姻家庭主题演讲

代表演讲:Esther Perel《重新定义性欲》《婚姻中的秘密》播放量均超千万次,推动全球婚姻观念更新。

四、选择建议

学术需求:优先选择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项目,如北京大学婚姻家庭研究课题。

临床服务:选择三甲医院附属咨询中心或AAMFT认证机构,如戈特曼研究所。

便捷服务:线上平台适合年轻用户,如简单心理、Talkspace;线下机构适合深度问题,如回龙观医院。

创新体验:科技类平台(小鹿情感)或文化产品(TED演讲)可作为辅助工具。

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型与职责(一)专业咨询与治疗类

婚姻家庭咨询师

职责:为夫妻、亲子、多代际家庭提供关系评估、冲突调解、情感修复服务。

场景:独立咨询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企业EAP部门。

案例:某咨询师通过“家庭雕塑”技术帮助再婚家庭明确角色边界,成功降低矛盾复发率。

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方向)

职责:针对家庭系统问题(如代际创伤、成瘾问题)进行深度干预,需医学/心理学背景。

要求:精神科执业资格或注册系统心理治疗师认证。

(二)科研与学术类

家庭心理学研究员

职责:开展婚姻质量、亲子互动模式等实证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或参与政策制定。

机构:高校心理学系、社科院、国际组织(如WHO)。

技能:SPSS/R语言数据分析、纵向研究设计。

政策分析师(家庭方向)

职责:基于研究数据提出婚姻法修订、生育支持政策建议,需跨学科能力。

案例:某分析师通过数据建模推动“育儿假弹性化”政策落地。

(三)教育培训类

家庭教育培训师

职责:设计亲子沟通、婚前辅导课程,面向家长、教师或咨询师开展培训。

收入:企业内训日薪3000-8000元,公开课课时费1000-3000元。

高校教师(家庭心理学方向)

职责:教授《婚姻家庭治疗》《家庭社会学》等课程,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

要求:博士学历+5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

(四)科技与产品类

家庭心理产品经理

职责:开发AI婚姻测评系统、VR家庭关系训练APP等数字化产品。

案例:某产品经理设计的“夫妻默契度AI测试”上线3个月用户破百万。

用户研究专家(家庭场景)

职责:通过用户访谈、行为数据分析优化家庭服务产品体验。

工具:用户旅程地图、NPS净推荐值分析。

二、行业分布与岗位密度

行业分类 典型机构 岗位占比 核心需求
专业服务 心理咨询机构、家庭治疗中心 40% 咨询技术、危机干预能力
医疗卫生 精神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心理科 25% 医学背景、药物-心理联合治疗
教育科研 高校、社科院、国际组织 15% 学术研究、政策分析能力
科技互联网 心理健康APP、智能硬件企业 12% 产品思维、数据分析、AI技术
企业与社会组织 企业HR部门、公益基金会、社区服务中心 8% 跨部门协作、资源整合能力

三、核心能力要求

专业资质

基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证书(中国)、LMFT(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师执照)。

进阶:注册系统心理师、EMDR创伤治疗认证、萨提亚家庭治疗认证。

技术工具

咨询类:家庭系统排列、戈特曼关系评估法、EFT情绪聚焦疗法。

科研类:Mplus结构方程模型、Python网络分析、眼动追踪技术。

产品类:Axure原型设计、SQL数据查询、用户增长黑客模型。

软技能

高共情力:能快速捕捉家庭成员的隐性情绪(如通过微表情分析)。

冲突管理:在30分钟内稳定激烈争吵的夫妻情绪。

跨文化敏感:处理跨国婚姻中的文化价值观冲突(如彩礼vs.婚前协议)。

四、职业发展路径(一)纵向晋升通道

咨询师序列

初级咨询师(1-3年)→中级咨询师(个案量超500小时)→高级督导(培训新手咨询师)→机构合伙人。

薪资:一线城市从8k/月→30k/月→50k/月+分红。

科研序列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如中科院心理所PI)。

资源: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平均资助强度60万/项)。

(二)横向跨界转型

咨询转产品:某资深咨询师转型为家庭心理APP产品总监,带领团队实现年营收2亿。

科研转政策:某研究员进入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导制定《家庭暴力受害者庇护所建设标准》。

临床转培训:某心理治疗师创办“家庭治疗师孵化营”,3年培养200+持证咨询师。

五、新兴机会与趋势

银发家庭服务

岗位:老年婚姻调解员、临终家庭关系梳理师。

需求:中国60岁以上夫妻离婚率10年增3倍,专业服务缺口大。

元宇宙家庭咨询

岗位:VR家庭场景设计师、数字分身咨询师。

案例:某平台推出“元宇宙家庭会议”服务,用户可创建虚拟形象与海外亲属互动。

企业家庭友好政策顾问

岗位:员工家庭健康顾问、企业代际沟通培训师。

数据:实施家庭友好政策的企业员工留存率提高18%(世界经济论坛报告)。

六、求职建议

新手入行

路径:考取基础证书→进入公益机构积累个案→考取注册系统资质。

避坑:警惕“7天速成咨询师”等虚假培训。

进阶突破

学术方向:发表CSSCI/SSCI论文→申请国家课题→国际学术会议发言。

商业方向:学习产品运营→掌握用户增长方法论→打造个人IP。

地域选择

一线城市:岗位多、薪资高(如北京咨询师平均月薪18k),但竞争激烈。

新一线城市:政策扶持力度大(如成都对心理咨询机构补贴达50%),生活成本低。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