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8-12 ~ 2025-08-15
举办场地:斯瑞特国际酒店(西安大雁塔店) 导航
主办单位: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徐建中 王志峰
会议介绍

为继续促进太阳能热发电及相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定于8月中旬在陕西省西安市共同主办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大会由2007年发起举办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三亚国际论坛”更名而来,秉承“以科技创新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的主题,至今已成功召开十八届。大会永久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表示: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太阳能科技盛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对我国乃至世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会主席

徐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永久名誉主席)

王志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研究现状

一、技术研发

技术路线多样化

中国已掌握多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主要包括: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成熟度较高,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具有更高的聚光比和温度,适合高效发电。

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合中小规模应用。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效率高,但规模较小,适合分布式应用。

关键技术突破

聚光集热系统:研发了高精度聚光镜、高效吸热器等核心部件,提高了集热效率。

储热技术:熔盐储热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长时间、大容量的热能储存,解决了太阳能间歇性问题。

系统集成与优化: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优化了系统设计,提高了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新材料与新工艺

开发了耐高温、耐腐蚀的吸热材料和反射镜材料,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采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示范项目建设

国家示范项目

中国启动了多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如:

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光热电站:中国首个商业化运营的塔式光热电站,于2018年并网发电。

首航高科敦煌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全球最高聚光比的塔式光热电站,于2019年投运。

中广核德令哈50MW槽式光热电站:中国首个槽式光热电站,于2018年并网发电。

项目规模与布局

示范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甘肃、新疆等),这些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成本较低。

项目规模从几十兆瓦到百兆瓦不等,逐步向规模化、商业化方向发展。

运行效果

示范项目运行稳定,发电效率达到设计要求,部分项目实现了24小时连续发电。

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后续商业化推广提供了依据。

三、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产业链完善

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涵盖聚光镜、吸热器、储热系统、汽轮机等关键设备制造。

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首航高科、中控太阳能、中广核新能源等。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太阳能热发电发展,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提供了补贴、税收优惠、上网电价等支持措施,推动了示范项目的建设。

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太阳能热发电合作,与美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入了国际太阳能热发电联盟(ISTA),推动了全球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

四、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挑战

成本问题:太阳能热发电成本仍高于光伏发电和风电,需进一步降低成本。

技术瓶颈: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仍依赖进口,需加强自主研发。

市场机制:太阳能热发电的电价机制尚不完善,需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

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继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

规模化应用:推动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降低单位成本。

多能互补:与光伏、风电、储能等结合,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

国际市场拓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中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走出去”。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电力行业:稳定可再生能源供应

基荷电力与调峰电源

应用场景:太阳能热发电通过熔盐储热系统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替代传统火电作为基荷电源;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热能,缓解电网压力。

案例: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电站通过储热系统实现夜间发电,年发电量达1.46亿千瓦时,满足当地部分工业用电需求。

多能互补系统

应用场景:与光伏、风电结合,构建风光热储一体化能源基地,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问题。

案例:甘肃阿克塞“光热+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750MW,其中光热100MW,通过储能调节实现全天候供电。

二、工业领域:高温热能替代与低碳生产

高温工业供热

应用场景:为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提供500℃以上高温热能,替代燃煤锅炉。

案例:塔式光热电站的吸热器可输出565℃高温蒸汽,直接用于水泥回转窑或化工反应釜,减少碳排放。

海水淡化与制氢

应用场景:利用光热发电余热驱动多级闪蒸(MSF)或反渗透(RO)海水淡化,或通过高温电解水制绿氢。

案例:迪拜950MW光热光伏混合项目配套海水淡化设施,日产淡水20万立方米。

三、建筑与社区:分布式能源供应

区域供热与制冷

应用场景:小型线性菲涅尔或碟式系统为社区、医院、学校提供热水、供暖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案例:北京某社区采用槽式集热器+储热罐,冬季供暖面积达5万平方米,替代燃煤锅炉。

离网供电系统

应用场景:在偏远地区或海岛部署碟式斯特林系统,满足通信基站、监测站等离网用电需求。

案例:南海某岛礁采用碟式系统供电,年发电量超10万度,减少柴油运输成本。

四、交通领域:绿色燃料与基础设施

绿氢制备与燃料电池

应用场景:光热发电与电解水制氢结合,生产零碳氢能用于重卡、船舶或航空燃料。

案例:张家口规划建设光热制氢基地,年产绿氢1万吨,供应氢能重卡物流网络。

交通枢纽供电

应用场景:在机场、港口等高能耗枢纽部署光热系统,为照明、充电桩等提供电力。

案例:迪拜国际机场拟建设光热电站,满足部分航站楼用电需求,减少碳排放。

五、农业与生态:综合能源服务

温室种植与养殖

应用场景:光热系统为温室提供恒温环境及CO₂施肥,提升作物产量。

案例:新疆某农业园区采用光热+地源热泵系统,冬季温室温度提升10℃,番茄产量增加30%。

生态修复与监测

应用场景:为荒漠化治理区域供电,支持灌溉、监测设备运行。

案例:青海塔拉滩光伏治沙项目配套光热系统,年发电量满足生态监测站用电,植被覆盖率提升至70%。

六、未来潜力领域

数据中心的低碳供电

应用场景:光热发电与储能结合,为高耗能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电力,降低PUE值。

案例:腾讯计划在西部建设光热供电数据中心,预计年减碳20万吨。

军民融合能源保障

应用场景:为边防哨所、移动基站等提供可靠能源,增强战略能源安全。

案例:高原边防部队试点光热供电系统,减少柴油发电机依赖,提升后勤效率。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1.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核心方向:聚焦塔式、槽式系统的聚光集热与储热技术,主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成果:建成国内首个兆瓦级塔式熔盐传热储热实验平台,技术应用于多个示范项目。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

角色:行业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技术白皮书,推动产学研合作。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研究重点:高温吸热器材料、系统优化与多能互补技术,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2. 高校团队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特色:侧重光热发电并网与电力市场机制研究,支撑政策制定。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突破:在碟式斯特林系统效率提升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二、领先企业品牌1. 电站开发运营商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标杆项目:敦煌100MW熔盐塔式电站(全球最高聚光比,年发电量3.9亿度)。

技术优势:掌握熔盐储热与吸热器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超95%。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代表作:德令哈50MW槽式电站(中国首个商业化槽式项目,2018年并网)。

布局:在青海、新疆等地规划多个光热光伏一体化基地。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创新:德令哈50MW塔式电站实现“无人值守”智能运维,降低运维成本30%。

2. 设备制造商

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

专长:线性菲涅尔式集热系统,成本较槽式降低20%,应用于多个工业供热项目。

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槽式集热器与反射镜,出口欧美市场,通过SOLAR KEYMARK认证。

东方电气集团

突破:研发出100MW级光热汽轮机,效率达42%,打破国外垄断。

3. 新兴技术企业

可胜技术(原中控太阳能)

技术迭代:推出第三代定日镜,聚光精度提升至±1mrad,抗风能力增强。

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熔盐线性菲涅尔技术,结合槽式与菲涅尔优势,降低储热成本。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企业 技术优势 代表项目 市场定位
首航高科 熔盐储热、高精度吸热器 敦煌100MW塔式电站 大型商业化电站开发
中广核新能源 槽式系统集成、规模化运维 德令哈50MW槽式电站 风光热储一体化基地
可胜技术 智能定日镜、无人运维 德令哈50MW塔式电站(技术升级) 技术输出与运维服务
龙腾光热 高反射率镜面、低成本集热器 敦煌50MW熔盐线性菲涅尔项目 设备出口与海外项目

四、行业趋势与挑战

技术融合

光热发电与光伏、风电、储能结合,形成“风光热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成本下降

通过国产化替代与规模化生产,光热发电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已从2010年的2.5元/kWh降至0.8-1.2元/kWh。

政策依赖

当前仍需补贴支持,未来需通过电力市场改革(如容量电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型与职责1. 技术研发类

光学工程师

职责:设计定日镜、反射镜等聚光系统,优化光学效率。

技能: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LightTools)、光学材料特性分析。

热能工程师

职责:研发吸热器、储热系统,提升热转换效率。

技能:传热学、流体力学、数值模拟(ANSYS Fluent)。

材料工程师

职责:开发耐高温、耐腐蚀的吸热材料与反射镜涂层。

技能:材料合成与表征、失效分析。

2. 工程设计与项目管理类

系统集成工程师

职责:设计光热电站整体方案,协调各子系统(集热、储热、发电)匹配。

技能:系统建模(EBSILON、TRNSYS)、工程制图(AutoCAD)。

项目经理

职责:管理电站建设进度、成本与质量,协调设计、施工、调试团队。

技能:PMP认证、工程招投标、风险管控。

3. 生产制造与质量控制类

工艺工程师

职责:优化集热器、定日镜等设备生产工艺,提升良品率。

技能:机械加工工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质量工程师

职责:制定质量检测标准,监控生产过程与产品性能。

技能:ISO 9001体系、六西格玛管理。

4. 运维与技术支持类

运维工程师

职责:电站日常巡检、故障诊断与维修,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技能:电气控制、热工仪表、PLC编程。

数据分析师

职责:分析电站运行数据,优化发电效率与运维策略。

技能:Python/R、机器学习、数据库管理。

5. 市场与政策研究类

市场经理

职责:分析行业趋势,制定市场推广策略,拓展客户与合作伙伴。

技能:市场调研、商务谈判、行业资源整合。

政策研究员

职责:跟踪国家能源政策,评估补贴、电价机制对项目的影响。

技能:政策解读、经济模型分析、报告撰写。

二、企业需求与岗位分布1. 头部企业招聘重点

企业类型 代表企业 核心岗位 招聘要求
电站开发商 首航高科、中广核新能源 系统集成工程师、项目经理、运维工程师 5年以上行业经验,熟悉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制造商 龙腾光热、东方电气 光学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3年以上相关领域经验,掌握核心技术
科研机构 中科院电工所、清华热能系 博士后研究员、实验工程师 博士学历,发表高水平论文
新兴技术公司 可胜技术、大成科技 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 掌握AI/大数据技术,熟悉能源行业

2. 区域岗位分布

西北地区(青海、甘肃、新疆):电站运维、现场工程师需求大,适合愿意驻扎项目地的技术人员。

东部沿海(北京、上海、江苏):研发、设计、市场岗位集中,适合高学历或管理型人才。

三、技能与资质要求1. 硬技能

专业背景:热能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优先。

软件工具

仿真软件:ANSYS、EBSILON、LightTools

数据分析:Python、SQL、Tableau

工程设计:AutoCAD、SolidWorks

2. 软技能

跨学科协作:光热发电涉及光学、热力学、材料学等多领域,需具备跨学科沟通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现场运维需快速定位故障并制定解决方案。

抗压能力:电站建设周期长,需适应高强度工作与偏远地区环境。

3. 资质证书

技术类: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PMP项目管理认证。

安全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特种作业操作证。

四、职业发展路径1. 技术路线

初级工程师(0-3年):参与子系统设计或现场调试。

高级工程师/技术主管(3-8年):主导技术攻关或项目技术管理。

技术专家/首席科学家(8年以上):引领行业标准制定或核心技术研发。

2. 管理路线

项目经理(3-5年):负责电站建设全流程管理。

部门总监(5-10年):统筹技术研发、生产、运维等多部门。

企业高管(10年以上):参与战略决策与行业资源整合。

五、薪资与福利

薪资水平

初级岗位:8-15万元/年(一线城市)

中级岗位:15-30万元/年

高级岗位:30-60万元/年(技术专家/高管)

福利

电站岗位:提供住宿、差旅补贴、高原津贴(西北地区)。

研发岗位:科研经费支持、专利奖励、股权激励。

六、求职建议

校招优先:头部企业(如首航高科、中广核)每年通过校招吸纳大量应届生,提供系统培训。

行业认证:考取PMP、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等证书,提升竞争力。

项目经验:参与实验室课题或企业实习,积累光热电站设计、运维经验。

关注政策:了解“双碳”目标下光热发电的补贴政策与市场机遇,针对性投递岗位。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