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五届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大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6-26 ~ 2025-06-28
举办场地:紫金山庄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为促进电磁空间安全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推动电磁空间安全体系能力形成,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简称CICC)主办,CICC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5第五届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大会”定于2025年6月26-28日江苏南京召开。大会以“推动电磁空间安全体系能力形成”为主题,研究探讨通信电磁防御、雷达电磁防御、电磁频谱管控、电磁空间安全评估、电磁波生物效应安全等相关专题,邀请领域内知名院士专家以及科技工作者展开交流,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参会。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研究现状

研究热点

频谱感知与监测:频谱感知是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的基础,旨在实时、准确地获取电磁环境信息,包括信号的频率、功率、调制方式等参数。随着软件定义无线电(SDR)、认知无线电(CR)等技术的发展,频谱感知技术正朝着智能化、自适应化的方向发展。

频谱共享与动态分配: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频谱资源日益紧张。频谱共享与动态分配技术旨在通过智能算法和协议设计,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缓解频谱短缺问题。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电磁干扰是影响电磁频谱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传播特性以及抗干扰技术,对于保障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频谱态势感知与评估:通过构建电磁频谱态势感知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电磁环境的变化,评估电磁频谱的安全状况,为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技术

智能频谱感知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频谱感知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快速识别和分类。

动态频谱接入技术: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频谱资源的动态接入和共享。通过实时监测频谱占用情况,动态调整通信参数,避免频谱冲突,提高频谱利用率。

电磁兼容与抗干扰设计:在通信系统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性能。采用先进的滤波技术、屏蔽技术、跳频技术等手段,降低电磁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电磁频谱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电磁频谱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面临挑战

频谱资源紧张: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是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面临的重要挑战。

电磁环境复杂:现代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存在大量的电磁干扰源。如何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准确感知和监测频谱资源,是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更新迅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何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是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研究的重要任务。

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自适应化:未来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频谱感知、监测、分配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跨领域融合: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将与其他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通过跨领域合作,共同推动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标准化与规范化:随着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标准和规范将不断完善。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促进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1.军事与国防

电子战与信息对抗:电磁频谱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战场,通过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可实现电子侦察、干扰、反干扰等作战能力,保障己方通信、雷达等系统的安全运行。

军事通信与导航:确保军事通信的保密性、抗干扰性和可靠性,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对军事行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2.通信与信息技术

移动通信:随着5G及未来6G技术的发展,电磁频谱资源愈发紧张。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有助于实现频谱的高效利用和动态分配,避免频谱冲突,提升通信质量。

卫星通信:保障卫星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电磁干扰和非法信号入侵,确保全球通信的畅通无阻。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大量设备需要接入无线通信网络。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有助于实现设备间的频谱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航空航天

航空通信与导航:确保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其他飞机之间的通信畅通,以及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

航天器测控:在航天器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过程中,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用于实现与航天器的可靠通信和测控,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4.交通运输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

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确保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运行,避免电磁干扰导致的安全事故。

5.能源与电力

智能电网: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用于实现电网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效率。

新能源发电: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有助于实现发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

6.医疗健康

远程医疗与医疗物联网:通过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实现医疗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医疗设备电磁兼容:确保医疗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避免电磁干扰对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7.公共安全与应急响应

应急通信: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用于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确保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

公共安全监控:通过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实现公共安全监控设备的无线连接和数据传输,提高公共安全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简介:DARPA是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科研机构,专注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前沿技术研究。在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领域,DARPA资助了多个项目,旨在开发先进的电磁频谱感知、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贡献:推动了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磁频谱的高效利用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简介:NASA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方面拥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其研究涵盖了卫星通信、航天器测控、电磁兼容等多个方面。

贡献:为航天器的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推动了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国科学院

简介:中国科学院在国内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拥有多个相关研究所和实验室。

贡献:在电磁频谱感知、监测、评估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为国家的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他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包括英国的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Dstl)、德国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等,这些机构在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知名企业品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简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企业,在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产品与服务:提供先进的电磁频谱监测系统、电子战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

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

简介:雷神技术公司在雷达、通信、电子战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其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也备受瞩目。

产品与服务:提供电磁频谱感知、干扰与抗干扰解决方案,支持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需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简介: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产品与服务:提供先进的无线通信设备和解决方案,注重电磁频谱的高效利用和安全保障。在5G及未来6G技术的研发中,华为也充分考虑了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的需求。

其他知名企业

包括诺基亚、爱立信等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一些专注于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技术的初创企业。这些企业在电磁频谱感知、监测、分配等方面也提供了多种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技术研发类岗位

电磁频谱工程师

职责:负责电磁频谱的感知、监测、分析与优化,设计电磁频谱管理算法,开发相关软件工具。

技能要求:熟悉电磁场理论、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掌握MATLAB、Python等编程工具。

射频/微波工程师

职责:设计和开发射频/微波电路、天线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与分析。

技能要求:具备射频电路设计经验,熟悉ADS、HFSS等仿真软件。

认知无线电工程师

职责:研究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频谱的动态感知与智能接入,提高频谱利用率。

技能要求:了解认知无线电协议,掌握机器学习算法在频谱感知中的应用。

电子战系统工程师

职责:设计电子战系统,包括干扰与抗干扰设备,进行系统集成与测试。

技能要求:熟悉电子战原理,具备雷达、通信对抗系统开发经验。

二、系统集成与测试类岗位

电磁频谱测试工程师

职责:制定电磁频谱测试方案,执行测试任务,分析测试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技能要求:掌握电磁频谱测试设备的使用,熟悉测试标准与流程。

系统集成工程师

职责:负责电磁频谱管理系统的集成与部署,协调硬件、软件与网络资源。

技能要求:具备系统集成经验,熟悉项目管理流程。

验证与确认工程师

职责:验证电磁频谱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确保符合设计要求与标准。

技能要求:熟悉验证方法与工具,具备问题排查能力。

三、产品管理与市场类岗位

产品经理(电磁频谱方向)

职责:定义电磁频谱相关产品的功能与特性,制定产品路线图,推动产品上市。

技能要求:了解市场需求,具备产品规划与管理经验。

解决方案架构师

职责:为客户提供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的解决方案,进行技术交流与方案设计。

技能要求:熟悉行业应用场景,具备系统架构设计能力。

市场分析师

职责:研究电磁频谱市场趋势,分析竞争对手,制定市场策略。

技能要求:具备市场研究经验,熟悉数据分析工具。

四、科研与教育类岗位

研究员/博士后

职责: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技能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科研成果发表经历。

高校教师

职责:教授电磁频谱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

技能要求:具备教学经验,熟悉学科前沿动态。

五、政府与公共服务类岗位

频谱管理员

职责:在政府部门或监管机构负责电磁频谱的规划、分配与管理。

技能要求:了解频谱管理政策,具备政策分析能力。

电磁兼容工程师(标准制定)

职责:参与电磁兼容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推动行业规范化。

技能要求:熟悉标准制定流程,具备电磁兼容测试经验。

六、新兴领域岗位

人工智能与电磁频谱工程师

职责: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磁频谱感知、预测与优化。

技能要求:掌握深度学习框架,熟悉电磁频谱数据处理。

物联网电磁频谱工程师

职责:研究物联网设备间的电磁频谱共享与干扰管理。

技能要求:了解物联网协议,具备频谱分配算法设计能力。

就业方向与机会

通信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诺基亚等,招聘电磁频谱工程师、射频工程师等。

国防与航空航天企业: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技术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招聘电子战系统工程师、频谱管理员等。

科研机构与高校:如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招聘研究员、博士后、高校教师等。

政府与监管机构:如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等,招聘频谱管理员、标准制定工程师等。

新兴科技公司:专注于认知无线电、物联网频谱管理的初创企业,招聘人工智能与电磁频谱工程师等。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