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能源化学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大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丁奎岭院士,执行主席为黄富强教授。
本届会议以“材料筑基能源化学,创新驱动低碳未来”为主题,聚焦能源存储与转换、新能源材料设计、低碳催化技术、太阳能转化利用、先进表征技术、AI材料创制等关键方向,搭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全链条交流平台,助力我国能源化学及相关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和本届会议组委会诚挚邀请全国从事能源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同仁共聚上海。
大会主席:丁奎岭
执行主席:黄富强
顾问委员会
委员(按拼音顺序):
包信和、成会明、陈军、陈立东、陈立泉、陈小明、陈忠伟、丁文江、窦世学、樊春海、高松、郭再萍、顾辉、韩布兴、黄维、黄震、江雷、康强、李灿、李亚栋、李永舫、李玉良、刘化鹍、刘云圻、罗文雷、欧阳晓平、彭慧胜、乔世璋、施剑林、孙宝德、孙立成、孙世刚、孙学良、唐本忠、唐勇、田禾、田中群、王继扬、王连洲、吴骊珠、吴明红、夏永姚、谢素原、熊仁根、徐政和、严纯华、杨金龙、衣宝廉、俞书宏、于吉红、张荻、张洪杰、张锦、张文清、张跃、赵东元、赵进才、郑南峰、朱美芳、朱为宏、邹志刚……(持续更新中)
组织委员会
秘书长:梅大江 吕希蒙
委 员(按拼音顺序):
毕辉、曹宵鸣、陈俊超、陈悦天、种丽娜、董春阳、董武杰、方为、方裕强、杲祥文、龚鸣、关安翔、韩庆、胡春、蒋昆、况敏、赖伟鸿、李林森、梁佳、刘家旺、刘鹏飞、缪炎峰、盛弘源、田章留、汪圣尧、王飞、王瑞琦、王生浩、王鑫、王昱沆、吴昊、吴洋、徐鹏涛、杨阳、叶天南、叶子纬、张黎明、张世从、张智涛、章晔、赵婕、赵伟、赵再望、周万海、祖连海……(持续更新中)
会务组:巩家旭、李涛、刘铮铮、吕卓然、王远、邢爽、蔚明辉、赵雨薇
大会报告专家
(按拼音顺序)
包信和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 |
李永舫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苏州大学 |
彭慧胜 |
复旦大学 |
孙立成 |
西湖大学 |
唐本忠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分会场设置
1. 锂离子电池 分会主席:黄云辉、李泓、张强、程方益
2. 钠离子等下一代离子电池 分会主席:郭再萍、马紫峰
3. 锂硫电池及金属-空气电池 分会主席:陈忠伟、周豪慎、李福军、付永柱
4. 固态电池与界面工程 分会主席:夏永姚、陈立桅、汤卫平
5. 新型水系与液流电池 分会主席:支春义、李先锋、王永刚
6. 特种电源 分会主席:何湘宁、刘勇
7. 能量存储与转换 分会主席:王晓慧、罗军华
8. 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 分会主席:巩金龙、郭少军、郑耿锋
9. 氮还原与NOx电催化转化 分会主席:邱介山、张礼知、吴宇恩
10. 电催化水分解制氢 分会主席:付宏刚、邹如强、焦丽芳
11. 氢能存储与利用 分会主席:邹建新、江莉龙、李谦、水江澜
12. 燃料电池 分会主席:庄林、魏子栋、徐维林
13. 有机电合成 分会主席:雷爱文、梅天胜、张兵
14. 光催化小分子转化 分会主席:张金龙、张铁锐、杨化桂、章福祥
15. 热催化能源分子转化 分会主席:马丁、赵震
16. 光电材料与器件 分会主席:陈红征、赵一新、翟天佑、周欢萍
17. 生物质转化与碳资源利用 分会主席:李春忠、刘海超、王双印
18. 纳米新能源材料化学 分会主席:麦立强、臧双全、李伟、麦亦勇
19. 固体化学合成与能源应用 分会主席:邢献然,陈玲
20. 功能高分子与金属有机能源化学 分会主席:汪长春、江海龙、兰亚乾
21. 高压与含能材料 分会主席:杨文革、严启龙
22. 先进碳基能源材料 分会主席:曲良体、胡征
23. 电化学界面与机制研究 分会主席:吴宇平、徐冰君、李剑锋
24. 能源材料先进表征技术 分会主席:姜政、傅强、戚亚冰
25. 理论计算与人工智能创制 分会主席:李隽、陈雪波、施思齐、龚学庆
26. 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与应用 分会主席:吴凯
27. 青年科学家 分会主席:刘攀
28. 企业新能源产学研交流会 分会主席:谷来丰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化学会全国能源化学学术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能源化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领域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要电源,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例如,开发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以及固态电解质等,以提升电池性能。
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钠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力补充。目前,研究聚焦于电极材料的优化、电解液的改进以及电池体系的设计,以实现钠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和长寿命。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具有高效、清洁的特点,在交通、分布式发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包括电极催化剂的制备、膜电极的优化以及电池系统的集成等。
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存储
太阳能:太阳能光伏技术不断进步,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为重点。例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光电转换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研究人员致力于解决其稳定性和大面积制备等问题。此外,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供暖等。
风能:风力发电技术朝着大型化、智能化和海上风电方向发展。研究重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优化、风能资源评估以及风电场的并网技术等。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转化利用方式多样,包括生物质气化、液化、热解等。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生物质转化工艺和催化剂,以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生物质能与其他能源的耦合利用也成为研究热点,如生物质能与太阳能、风能的互补发电系统。
氢能: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包括氢气的制备(如电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储存(如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和运输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推广等。
能源化学基础理论
催化科学:催化是能源化学中的关键过程,研究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反应机理对于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开发新型催化剂可以实现反应条件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在能源存储与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电池、电容器、电解水等。深入研究电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极反应动力学、电荷传输机制等,有助于开发高性能的电化学器件。
热力学与动力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为能源化学过程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基础。通过研究能源转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平衡和动力学行为,可以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与环境化学
温室气体减排: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能源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转化和储存,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
污染物治理: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研究高效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可持续发展:从能源化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利用模式,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等。
二、主要研究机构与成果
高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能源化学领域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师资队伍,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新型电池材料、催化反应机理、可再生能源转化等方面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地方高校:如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在能源化学的特定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北京化工大学在催化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能源化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在能源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例如,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燃料电池、催化反应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我国能源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科研机构: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开展能源化学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研究,推动了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
企业研发机构
大型能源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设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致力于能源化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例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新兴能源企业: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的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面临的挑战
技术瓶颈:尽管我国在能源化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需要突破。例如,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氢能的制备、储存和运输技术还不够成熟,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等。
成本问题:一些新能源技术的成本仍然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例如,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燃料电池系统和氢气的制备与储存,降低成本是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关键。
环境影响:能源化学过程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破坏、污染物排放等。如何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化学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
政策与市场机制:能源化学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和市场机制支持。目前,我国在能源政策、价格机制、市场准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促进能源化学产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趋势
多学科交叉融合:能源化学研究将与材料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材料科学与能源化学的结合,开发新型能源材料;通过生物学与能源化学的交叉,探索生物制氢、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技术。
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化学领域将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能源化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安全性;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能源资源的精准评估和合理配置。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能源化学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开发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技术和工艺。例如,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强能源化学过程中的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际合作与竞争:能源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与交流。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化学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推动我国能源化学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化学领域的影响力。
全国能源化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能源生产领域
传统能源产业
石油化工:能源化学研究助力石油炼制工艺优化,如开发新型催化剂提高原油裂解效率,增加汽油、柴油等产品的收率和质量。同时,在石油化工产品的深加工方面,通过能源化学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原料,以及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煤炭化工:能源化学研究推动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例如,煤制气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可用于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煤制油技术则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缓解我国对石油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产业
太阳能光伏:能源化学研究在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例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光电转换效率和低成本潜力而备受关注,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材料组成和制备工艺,不断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风力发电:虽然风力发电主要涉及机械和电气工程领域,但能源化学研究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润滑、防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开发高性能的润滑油和防腐涂料,可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生物质能:能源化学研究致力于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通过生物质气化、液化、热解等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气、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能源产品,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能源存储领域
电池储能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电站等领域。能源化学研究不断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如开发高能量密度的正负极材料、改进电解液配方等,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力补充,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能源化学研究聚焦于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电池体系的设计,以实现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
液流电池:具有储能容量大、安全性高、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电站。能源化学研究在液流电池的电解液配方、电极材料和电池结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液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氢能储能
氢气制备:能源化学研究开发了多种氢气制备方法,如电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技术结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可实现绿色氢气的生产。
氢气储存与运输:研究高效的氢气储存和运输技术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等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例如,固态储氢材料具有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是未来氢气储存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交通运输领域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能源化学研究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除了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外,还在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安全性。
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优点,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能源化学研究在氢燃料电池的电极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
船舶与航空领域
船舶动力: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船舶动力系统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能源化学研究可开发适用于船舶的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等技术,减少船舶尾气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航空燃料:航空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能源化学研究致力于开发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通过将生物质、废弃物等转化为航空燃料,可降低航空业的碳排放,实现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化工与材料领域
新型化工材料
高性能聚合物:能源化学研究可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耐腐蚀等。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功能材料:如储能材料、催化材料、传感材料等。储能材料可用于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催化材料可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传感材料可用于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
绿色化工工艺
能源化学研究推动化工工艺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例如,开发原子经济性高的反应路线,减少副产物的生成;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驱动化学反应,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化工生产的循环经济。
五、环境保护领域
大气污染治理
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能源化学研究开发了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用于减少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例如,湿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电除尘等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能源化学研究开发了吸附、吸收、催化燃烧等多种VOCs治理技术,有效降低了VOCs的排放。
水污染治理
污水处理:能源化学研究可开发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化学氧化、膜分离等。这些技术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或回用。
水体修复: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能源化学研究可采用化学沉淀、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进行修复,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六、其他领域
建筑领域
建筑节能材料:能源化学研究可开发具有隔热、保温、隔音等性能的建筑节能材料,如新型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这些材料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建筑中集成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和余电上网。能源化学研究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农业领域
生物肥料与农药:能源化学研究可开发基于生物技术的肥料和农药,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农村能源:通过能源化学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生物燃气、生物柴油等能源产品,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全国能源化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高校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
优势: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科研资源,在能源化学基础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新型能源材料研发、能源转化与存储机理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例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方案。
影响力:其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优势: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科研机构,在能源化学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能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前沿研究。例如,在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中,开发了高效的催化剂和反应工艺,提高了煤制油的转化率和产品质量。
影响力: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推动了能源化学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优势:在能源化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广泛,涵盖了能源催化、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等方面。在燃料电池技术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开发了高性能的电极催化剂和膜电极组件,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影响力:为我国能源化学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其科研成果在能源、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优势:在能源化学领域具有卓越的科研实力,尤其在催化科学、燃料电池、储能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甲醇制烯烃(MTO)技术研究中,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和反应工艺,实现了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我国烯烃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力: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能源化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优势:专注于能源化学过程中的多相反应、分离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生物质能转化、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开发了高效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和工业废弃物处理工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影响力:为我国能源化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优势:作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科研机构,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清洁油品生产、高性能合成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开发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影响力:其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生产实践,推动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知名企业品牌能源存储企业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优势: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在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点。例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支持。
影响力:与国内外众多汽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优势:在能源存储领域拥有全面的技术布局,涵盖了锂离子电池、铁电池等多种电池技术。其电池产品不仅应用于电动汽车,还在储能、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等特点,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影响力: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能源发电企业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优势:全球知名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专注于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在单晶硅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例如,隆基绿能多次刷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推动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影响力:其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优势:国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和风电服务提供商,在风力发电技术研发、机组制造、风电场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风力发电机组具有高效、可靠、智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风电市场。例如,金风科技的大容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为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影响力:推动了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技术进步。
能源化工企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优势: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在能源化学领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在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天然气利用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例如,中国石油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如页岩气、煤层气等,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了新的保障。
影响力: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企业,中国石油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化学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优势:集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优势。例如,中国石化在高端合成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高性能聚乙烯、聚丙烯等,满足了国内高端制造业的需求。
影响力:其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支柱。
全国能源化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科研岗位
研发工程师
工作内容:负责能源化学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例如在锂离子电池研发中,研发工程师需要探索新型电极材料,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优化材料的性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任职要求:通常需要具备能源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熟悉相关的科研设备和软件。
招聘单位:高校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等。
科研助理
工作内容:协助科研人员开展实验研究、数据整理、文献调研等工作。比如在催化反应研究中,科研助理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持。
任职要求: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背景,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招聘单位:各类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等。
生产岗位
工艺工程师
工作内容:负责能源化学生产工艺的设计、优化和改进。例如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工艺工程师需要根据生产目标和原料特性,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任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熟悉化工生产流程和设备,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招聘单位:石油化工企业、新能源材料生产企业等。
生产操作员
工作内容: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比如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生产操作员需要操作镀膜设备、印刷设备等,完成电池片的制备工作。
任职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优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能够适应倒班工作。
招聘单位:各类能源化学生产企业。
质量检测岗位
质量工程师
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检测标准和流程,对能源化学产品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例如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质量工程师需要制定电池的性能检测标准,对电池的容量、内阻、循环寿命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任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质量管理、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标准,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招聘单位:能源化学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检测技术员
工作内容: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对能源化学产品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比如在燃料电池生产中,检测技术员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设备,对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电极材料等进行成分分析和性能检测。
任职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等相关专业,熟悉检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
招聘单位:能源化学生产企业、检测实验室等。
销售与市场岗位
销售工程师
工作内容:负责能源化学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产品解决方案。例如在新能源材料销售中,销售工程师需要向电池制造商介绍新型电极材料的性能和优势,促成产品的销售。
任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学、化工、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熟悉能源化学产品和市场。
招聘单位:能源化学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等。
市场专员
工作内容: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制定市场推广策略和计划。比如在氢能领域,市场专员需要关注氢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动态,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为企业制定市场推广方案提供依据。
任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市场营销、能源化学等相关专业,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和文案撰写能力,熟悉市场推广渠道和方法。
招聘单位:能源化学企业、市场调研机构等。
管理与支持岗位
项目经理
工作内容:负责能源化学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控,协调项目团队的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例如在新能源电站建设项目中,项目经理需要协调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各方资源,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任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工程管理、能源化学等相关专业,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招聘单位:能源化学企业、工程公司等。
人力资源专员
工作内容: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比如在能源化学企业招聘过程中,人力资源专员需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组织面试等工作。
任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流程,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招聘单位:各类能源化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