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土壤健康与生物赋能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8-25 ~ 2025-08-28
举办场地:呼和浩特新城国际迎宾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土壤健康是指土壤维持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重要生命系统的持续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之本。当前,土壤退化、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为土壤科学研究带来了重大挑战。构建土壤健康的生物学量化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土壤生物的自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提升土壤质量和维持土壤健康,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土壤生物和生化工作者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了增进学术交流,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兹定于2025年8月25-2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土壤健康与生物赋能研讨会”。热忱欢迎土壤微生物学、土壤动物学、土壤生物化学和土壤生态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会,交流学术成果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主任:褚海燕

副主任:韦革宏、李永涛、张瑞福、姜 昕、蒋建东、程磊

委员:马 斌、王 爽、韦 中、方运霆、孔维栋、申卫收、白 洋、白 娥、冯有智、冯晓娟、朱 彪、刘俊杰、孙蔚旻、李 琪、李孝刚、李银生、时 玉、吴祥为、杨云锋、杨 腾、张 千、张丽梅、陈保冬、周顺桂、胡君利、胡凌飞、姜巨全、姚彦坡、姚槐应、秦 华、袁志林、聂 明、贾仲君、凌 宁、高 峥、唐 婧、彭静静、葛体达、葛 源、蒋先军、蔡 鹏、戴传超、范坤坤(委员兼秘书)

青年委员:车荣晓、文 涛、史凯祥、朱 冬、刘 向、刘 莹、连腾祥、肖可青、宋 毅、张 伟、张 倩、张思宇、周正虎、荀卫兵、焦 硕、戴中民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土壤健康与生物赋能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研究重点转向微生物在碳、氮、磷等元素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如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组学(metagenomics、metatranscriptomics等)的发展,为解析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和代谢途径提供了新手段。

土壤生物与土壤健康

土壤生物群落(微生物、动物)对土壤健康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土壤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养分循环、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的作用。

土壤生物指示剂的研究逐渐兴起,试图通过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或功能的变化来评估土壤健康状况。

土壤生物与全球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如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对土壤生物群落和生化过程的影响成为研究重点。

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其活性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

土壤生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生物在有机农业、生物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

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研发成为热点,旨在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土壤生物与污染修复

土壤生物在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的修复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重点包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适应性变化、生物修复机制的解析以及修复技术的优化。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

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从表型水平深入到基因和代谢水平。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提供了新工具。

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稳定同位素(如¹³C、¹⁵N)标记技术,可以追踪土壤中碳、氮等元素的转化过程,揭示微生物在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分析

随着土壤生物组学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生物信息学在数据挖掘、功能预测、网络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愈发重要。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解析土壤生物群落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多尺度、多学科交叉研究

土壤生物和生化研究逐渐从单一尺度(如分子、细胞)向多尺度(如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发展。

生态学、环境科学、农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土壤生物研究的深入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研究尺度与复杂性

土壤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研究难度较大,如何从微观到宏观尺度全面解析土壤生物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仍是挑战。

技术瓶颈

尽管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土壤微生物的纯培养、功能验证等技术仍需突破。

土壤生物组学数据的解析和整合仍面临巨大挑战。

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全球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土壤生物响应机制的研究难度加大,需要更长期的监测和更综合的研究方法。

应用转化

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肥料等),仍是土壤生物和生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

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农业

土壤改良: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和生化过程,开发新型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和结构,促进作物生长。

有机农业:利用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生物防治:研究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开发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

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

土壤生物监测:通过监测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生化指标,评估土壤健康状况,为精准施肥、灌溉等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大数据:结合土壤生物和生化数据,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优化农业生产管理。

二、环境保护与修复领域

土壤污染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修复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

污染场地评估:通过研究土壤生物群落和生化过程,评估污染场地的生态风险,制定修复方案。

生态系统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恢复: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利用土壤生物和生化过程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

三、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

微生物资源开发

新型微生物菌株:从土壤中筛选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株,用于生物发酵、酶制剂生产等。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土壤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酶等),开发新型药物或生物制剂。

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利用土壤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疫苗等生物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土壤微生物,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工程药物。

四、能源与资源领域

生物能源

生物质能:研究土壤微生物在生物质降解和转化中的作用,开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生物燃料:利用土壤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

资源回收与利用

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土壤微生物处理农业废弃物、城市有机垃圾等,实现资源化利用。

土壤养分循环:研究土壤中氮、磷等养分的循环过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五、其他领域

城市绿化与园林

土壤改良与植物养护:利用土壤生物和生化技术改善城市绿化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生态景观设计:结合土壤生物和生化原理,设计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

教育与科研

教学与培训: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农业、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培训。

科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土壤生物和生化领域的前沿研究。

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领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农业。

亮点:全球农业与食品科学领域的顶尖机构,拥有世界级的土壤微生物实验室。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USDA-ARS)

领域:土壤生物修复、土壤养分循环。

亮点:美国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专注于土壤生物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土壤微生物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errestrial Microbiology)

领域:土壤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代谢。

亮点:专注于土壤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发表了大量高影响力论文。

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E)

领域: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污染修复。

亮点:欧洲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在土壤生物与生态修复领域具有深厚积累。

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

领域:长期土壤实验、土壤微生物与作物互作。

亮点:拥有170多年历史的农业科研机构,其长期土壤实验数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领域:土壤碳循环、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亮点:在土壤碳封存和生物修复技术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领域:土壤生物化学、土壤污染与修复。

亮点:中国土壤科学领域的权威机构,在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方面成果丰硕。

二、国际知名企业品牌

巴斯夫(BASF)

领域: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

亮点: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其生物农业部门专注于土壤生物产品的研发。

拜耳作物科学(Bayer Crop Science)

领域:微生物菌剂、土壤健康管理。

亮点:在生物制剂和土壤健康领域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

科迪华农业科技(Corteva Agriscience)

领域:土壤微生物产品、生物刺激素。

亮点:专注于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基于土壤生物的产品。

诺维信(Novozymes)

领域:生物酶制剂、土壤微生物技术。

亮点: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其土壤微生物产品在农业和环保领域广泛应用。

先正达集团(Syngenta Group)

领域:生物肥料、土壤生物修复。

亮点:在土壤生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产品线。

慕恩生物(Moon Biotech)

领域:微生物菌剂、土壤健康解决方案。

亮点:专注于微生物组技术在农业和环保领域的应用,拥有国际领先的微生物资源库。

三、国内知名企业品牌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领域: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

亮点:国内领先的微生物肥料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领域:有机废弃物处理、土壤改良。

亮点:专注于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开发了一系列土壤改良产品。

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领域:微生物菌剂、生物刺激素。

亮点:在土壤微生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领域: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

亮点:专注于生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产品覆盖农业和环保领域。

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领域:微生物组技术、土壤健康。

亮点:国内微生物组技术的领军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微生物资源库和研发平台。

四、总结与分析

研究机构

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些机构在土壤生物和生化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积累,且多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国内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土壤生物化学和污染修复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但与国际顶尖机构相比,在基础研究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企业品牌

国际企业如巴斯夫、拜耳等在土壤生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农业和环保领域。

国内企业在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等领域发展迅速,但在高端生物制剂和核心技术方面仍需加强。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对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土壤生物和生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未来,研究机构和企业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推动土壤生物技术在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与教育领域

高校教师/研究员

岗位:土壤生物学、土壤生物化学、土壤生态学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

要求:博士学历,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发表记录,能够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工作。

机构: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

科研助理/实验员

岗位:协助科研人员开展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工作。

要求:硕士或本科学历,熟悉实验室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

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

二、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

农业微生物研发工程师

岗位: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刺激素等产品的研发与优化。

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微生物发酵、分离纯化等技术,具备产品开发经验。

企业:巴斯夫、拜耳、科迪华、根力多等。

土壤健康管理师

岗位:土壤质量评估、土壤改良方案设计、农业技术服务。

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土壤生物和生化指标,具备农业技术服务经验。

企业:农业科技公司、农资企业、农业合作社。

生物肥料/农药销售工程师

岗位:推广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农业市场,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企业:诺维信、慕恩生物、武汉科诺等。

三、环境保护与修复领域

土壤修复工程师

岗位:土壤污染修复方案设计、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具备项目实施经验。

企业:环保科技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政府环保部门。

环境监测与分析师

岗位:土壤生物和生化指标的监测与分析,评估土壤健康状况。

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环境监测技术,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机构: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机构。

四、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

微生物发酵工程师

岗位: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生物制剂生产。

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发酵工艺和设备操作,具备生产管理经验。

企业:诺维信、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

生物活性物质研发工程师

岗位: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新型药物或生物制剂。

要求:博士学历,具备微生物分离、鉴定和活性筛选经验。

企业:生物制药公司、科研机构。

五、政府与公共服务领域

农业技术推广员

岗位:推广土壤生物和生化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

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农业技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局。

环保政策研究员

岗位:研究土壤保护、污染防治等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环保政策法规,具备政策分析能力。

机构:政府环保部门、政策研究机构。

六、新兴领域与交叉学科

生物信息学分析师

岗位:分析土壤微生物组学数据,挖掘功能基因和代谢途径。

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生物信息学工具和编程语言(如Python、R)。

机构:科研院所、生物技术公司。

智慧农业工程师

岗位:结合土壤生物和生化数据,开发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决策系统。

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农业、计算机、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背景。

企业:农业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

七、总结与分析

岗位需求多样化

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的就业岗位涵盖科研、教育、农业、环保、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需求多样化。

科研与教育领域对高学历人才需求较大,而农业与环保领域则更注重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

技术要求提升

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和生化领域对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分析、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等技术成为热门需求。

跨学科背景优势

具备多学科背景(如农业、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例如,智慧农业工程师需要同时掌握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

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对土壤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该领域将涌现更多新兴岗位,如土壤碳汇管理、微生物资源开发等。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