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会八届六次理事会议审议,决定2025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于2025年7月18-2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
年会将邀请院士、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由学会专业委员会、分会以及工作委员会联合全国资源科学类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承办分会场及专业性论坛。届时将组织召开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议暨九届理事会党委一次会议,举办党建特色活动。
请相关单位认真组织落实大会的各项要求,邀请高水平专家参会交流。欢迎各单位组织人员踊跃报名参会。
大会主题
新质领航 资源科技创新赋能东北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
组织委员会
主席
封志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蒋 鲲(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秘书长
彭 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
张冬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朱晓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副秘书长
于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程叶青(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游 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周 嘉(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现状
研究进展
资源调查与监测
成果显著:在土地资源方面,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在水资源领域,开展了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掌握了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技术提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3S”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测。
资源评价与潜力分析
多维度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开展了全面的评价工作。在矿产资源评价方面,建立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对全国重要成矿带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圈定了一批找矿靶区,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依据。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综合考虑了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模型与方法创新: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如多目标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等,提高了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资源开发与利用
高效利用技术突破: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在煤炭资源开发中,推广应用了高效洁净开采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在新能源开发领域,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规模建设了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发电场和水电站。
综合利用模式探索:积极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例如,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实现了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
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保护体系完善: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加强了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保护,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工程和土地整治项目。
生态修复成效: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了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湿地恢复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一些废弃矿山开展了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研究方法与技术
跨学科融合:自然资源科学研究涉及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研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时,需要综合运用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价值评估进行深入研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自然资源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价值。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可以用于自然资源预测、分类和识别等方面,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与模拟技术: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取自然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信息,为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和开发利用过程,预测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对环境的影响。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资源短缺与需求增长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一些重要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水资源、能源资源等。如何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
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污染等。如何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瓶颈: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深海资源开发、深地资源勘查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制约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机遇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如《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 - 2030 年)》《“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等,为自然资源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为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价和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手段。
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项目,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资源开发产业
矿产资源开发
找矿勘查: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的地质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等,能够帮助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位置、规模和品位。例如,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结合地球物理异常信息,可以圈定潜在的矿产靶区,为后续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方向。
开采规划:基于对矿产资源储量、品质和开采条件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比如,对于露天开采的煤矿,要考虑矿体的赋存形态、剥离量等因素,优化开采顺序和开采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开采成本。
水资源开发
水源地选址: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确定合适的水源地。要综合考虑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水质状况、开采潜力等因素。例如,在一些山区寻找地下水水源地时,需要分析岩石的透水性、含水层的分布和厚度,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确保水源地的可持续供水能力。
水利工程建设:在水电站、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中,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为工程选址、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比如,在水电站建设中,要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合理确定坝址和电站装机容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农业领域
土地资源利用
土壤肥力评估: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研究,评估土壤肥力状况,为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指导。例如,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和质地,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耕地保护与规划:利用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数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优质耕地资源。同时,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利用现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比如,将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用于粮食生产。
农业气象服务
灾害预警: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的气象学知识和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例如,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手段,及时掌握台风、暴雨、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情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气候资源利用:研究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比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制度,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制造业
原材料供应保障
矿产资源供应:制造业中的许多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较大。自然资源科学研究能够为制造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的供应能力,同时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水资源利用: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水循环利用技术,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
绿色制造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为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制造业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比如,钢铁企业可以将废钢进行回收再炼,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
节能减排:研究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规律,提出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案。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能源产业
传统能源开发
煤炭资源开发: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可以指导煤矿的合理布局和开采方式的选择。例如,通过研究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地质勘探技术和地球物理方法,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通过对地下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勘探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的采收率。
新能源发展
太阳能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技术,能够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项目提供选址和设计依据。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数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确定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潜力,优化太阳能电站的布局和规模。
风能开发:研究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监测和分析,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型号和布局方式,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环保产业
环境监测与评估
污染源监测: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例如,利用在线监测设备对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生态状况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评估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比如,采用生态遥感技术和生态模型,对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面积、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污染治理与修复
土壤污染修复:针对土壤污染问题,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可以提供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案。例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水污染治理:研究水污染的成因和治理技术,开发高效的水处理设备和工艺。比如,采用膜分离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空间布局: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合理确定城市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选址: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地质条件。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确定基础设施的选址和建设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绿地规划: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建设公园、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的水文水资源知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旅游产业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景区规划:自然资源科学研究能够为旅游景区的开发提供科学规划。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合理确定景区的功能分区和游览线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例如,对于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开发适合游客的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
旅游产品创新:结合自然资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利用温泉资源开发温泉旅游度假区,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森林康养旅游等。
旅游环境保护
生态监测与保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监测和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可以提供生态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发现旅游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对旅游景区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进行监测,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中国自然资源科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自然资源综合研究方面实力强劲,涵盖资源地理、生态系统服务、资源环境遥感等多个领域。例如,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面,构建了适用于中国不同区域的评估模型,为区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注于湖泊科学和流域地理研究,在湖泊资源开发利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成果丰硕。比如,对太湖、巢湖等大型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
自然资源部直属研究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要从事海洋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在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海洋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开展了深海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等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聚焦自然资源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为自然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其他部委所属研究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生态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例如,在人工林培育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水资源规划、水工程安全、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高校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方向具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在自然资源空间格局与演变、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前沿研究。例如,对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科学建议。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在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资源遥感等方面成果显著。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方面,研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在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例如,在页岩气、地热能等新能源矿产的勘查和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知名企业品牌资源勘查与开发企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在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炼化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拥有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陆上和海上油气田开发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石油化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业务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化工生产等多个环节。注重科技创新,在页岩气开发、高端化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商,在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贸易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在海外拥有多个大型矿产资源项目,为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企业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实现了多种金属的高效回收和再利用。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在全国多个城市建设和运营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和水环境治理项目。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环保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拥有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和能源回收利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地理信息与测绘企业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软件提供商,在GIS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导航地图、动态交通信息、车联网等领域,在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为汽车制造商、互联网企业等提供了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服务。
中国自然资源科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科研机构与高校
招聘岗位
科研助理:协助科研人员开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文献调研等工作。比如在地质科研项目中,协助地质学家进行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岩石薄片鉴定等基础工作。
助理研究员/讲师:需具备一定科研成果,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承担教学任务。例如在海洋资源研究方向,独立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并为相关专业学生授课。
研究员/教授:要求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带领团队开展前沿研究,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在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影响领域,带领团队开展深入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
就业机会来源
科研机构和高校官方网站会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如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直属科研单位以及各大高校的招聘公告。
学术会议和论坛也是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会在会议期间交流招聘信息,甚至现场招聘。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招聘岗位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岗:负责组织、实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包括土地、矿产、水资源等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调查。例如定期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土地资源数据库。
自然资源规划岗:参与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为区域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空间布局方案。比如制定城市周边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自然资源执法岗:监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维护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如对非法采矿、乱占耕地等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就业机会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是进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途径,每年各级自然资源部门都会通过公考招聘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招聘也是重要渠道,部分自然资源管理下属的事业单位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资源勘查与开发企业
招聘岗位
地质勘查工程师:负责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项目的勘查工作,包括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编录、样品分析等。例如在金属矿产勘查项目中,通过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寻找矿体。
采矿工程师:设计、优化采矿方案,指导矿山生产,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高效和环保。比如在煤矿开采中,制定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开采顺序,提高煤炭回收率。
石油工程师: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技术工作,包括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藏工程等。例如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设计钻井平台和采油设备,提高油气采收率。
就业机会来源
企业官方网站会发布招聘信息,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五矿等大型企业的招聘页面。
校园招聘是资源勘查与开发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重要方式,企业会到相关高校举办宣讲会和招聘会。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企业
招聘岗位
资源回收工程师:负责废弃资源(如废旧金属、废旧塑料、电子废弃物等)的回收技术研发和工艺设计。例如研发高效的废旧电池回收工艺,提高金属回收率。
环保工程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监测等工作。比如在工业废水处理项目中,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能源管理工程师:负责企业能源的规划、管理和优化,推广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应用。例如在企业中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制定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就业机会来源
环保行业招聘网站和人才市场会发布大量相关岗位信息,如北极星环保招聘网、中国环保人才网等。
行业协会组织的招聘活动和行业展会也是获取就业机会的途径,企业会在这些场合展示自身需求并招聘人才。
地理信息与测绘企业
招聘岗位
GIS开发工程师:使用GIS软件和编程语言(如ArcGIS、Python等)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平台等。例如开发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
测绘工程师:从事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等工作,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等)获取地理空间数据。比如在建筑工程中,进行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
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译,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火灾、土地利用变化等。
就业机会来源
专业招聘网站和企业官网会发布招聘信息,如智联招聘、BOSS直聘上的地理信息与测绘企业招聘页面。
高校举办的地理信息与测绘专业专场招聘会也是重要的就业渠道,企业会直接到高校招聘相关专业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