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南京晓庄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化学教育》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将于2025年8月21—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会议主题
知行合一的化学教育
会议内容
内容:(1)新版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引下的基础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2)中职化学课程标准指引下的职业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3)大学一流化学学科建设和强基计划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4)一流化学课程和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5)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6)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化学课程育人研究;(7)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化学教育研究;(8)国家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背景下的化学教师发展研究;(9)《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指引下的化学教学改革经验;(10)人工智能助力化学课程和教学的数字化变革;(11)实证导向的化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范围:各类型、各学段化学教育,包括基础、高等和职业化学教育、非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等。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化学教育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研究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化学教育研究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要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通过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资源。研究者们积极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线学习平台等)与化学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学习体验。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方法,如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数字化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通过设计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研究者们关注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如何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例如,采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化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实验研究法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对化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案例研究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成果应用
教材编写与修订
化学教育研究成果为教材编写与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新的教材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实验教学的创新。
教师培训与发展
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将化学教育研究成果推广给一线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学策略优化
基于研究成果,教师们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化学知识。
四、现存问题
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化学教育研究过于注重理论探讨,而忽视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这导致研究成果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影响了研究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研究方法单一
部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过于依赖某一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而忽视了其他研究方法的运用。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研究成果推广不足
尽管化学教育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但部分成果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可能与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推广渠道以及一线教师的接受程度等因素有关。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过程性评价等。这可能导致教师和学生过于追求短期成绩,而忽视了长期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化学教育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教育行业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
教材与课程开发:基于化学教育研究,开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和课程,例如将化学史、科学探究方法融入教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究成果,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培训(如探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政策制定:为教育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例如优化化学实验课程设置、推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职业教育与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化工、制药、环保等行业的职业需求,设计基于化学原理的技能培训课程,例如化学分析技术、实验室安全操作等。
继续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化学知识更新培训,例如新材料研发、绿色化学技术等前沿领域。
二、化工与材料行业
新材料研发
化学教育研究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新材料研发过程。例如,通过微型实验和数字化实验技术,加速新型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跨学科人才培养:化学教育研究强调跨学科思维,有助于培养既懂化学又懂材料科学的复合型人才。
化工生产与工艺优化
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方法,可应用于化工生产中的工艺优化。例如,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优化反应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与环保教育:化学教育研究中的安全教育和环保理念,有助于化工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三、制药与生物技术行业
药物研发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技术,为药物研发提供基础。例如,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加速新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分析化学技术:化学教育研究中的分析化学方法(如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可直接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和杂质检测。
生物技术
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化学教育研究中的跨学科思维,有助于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例如,化学合成技术在基因编辑、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
四、环境与能源行业
环境保护
化学教育研究中的环境化学知识,可应用于环境监测与治理。例如,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检测水体、土壤中的污染物,并开发有效的治理方法。
绿色化学教育:推动绿色化学理念的普及,减少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新能源开发
化学教育研究中的电化学、催化化学知识,为新能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例如,电池材料研发、氢能技术等。
五、食品与农业行业
食品安全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教育研究中的分析化学方法,可应用于食品成分检测、添加剂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等。
食品化学教育:帮助食品企业了解食品成分与化学反应的关系,优化食品加工工艺。
农业技术
化学肥料与农药研发:化学教育研究中的化学合成技术,可应用于新型肥料和农药的研发。
土壤化学:通过化学教育研究,了解土壤成分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指导精准农业。
六、信息技术与数字化产业
化学教育信息化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化学教育研究中的信息技术融合,可应用于化学实验的虚拟仿真,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安全性。
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基于化学教育研究的在线课程,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化学信息学
化学数据挖掘与分析:化学教育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化学信息学领域,例如药物分子设计、材料性能预测等。
七、其他行业
日化与化妆品行业
化学配方研发:化学教育研究中的化学合成与配方设计知识,可应用于日化产品的研发。
安全性评估:通过化学分析技术,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法律与监管
化学证据分析:化学教育研究中的分析化学方法,可应用于法律案件中的化学证据分析(如毒品检测、环境污染鉴定)。
标准制定:为行业提供化学标准制定的技术支持。
化学教育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学术研究机构1. 国际知名机构
美国化学会(ACS)教育部门
核心贡献:主导美国K-12及高等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制定,开发《化学教育杂志》(JCE)等权威期刊,推动探究式实验与跨学科课程设计。
案例:其“化学教育创新奖”支持全球教师开发新型教学工具(如虚拟实验室)。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教育中心
核心贡献:发布《化学教育白皮书》,推动“大概念”(Big Ideas)教学框架,强调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案例:与学校合作开展“化学大使”项目,培训教师将前沿研究转化为课堂案例。
德国化学会(GDCh)教育委员会
核心贡献:制定德国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标准,开发“化学实验室数字化工具包”,整合虚拟仿真与实体实验。
2. 中国顶尖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核心贡献:主导中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研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体系”。
案例:其“化学教育创新实验室”开发AR实验系统,已应用于全国多所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核心贡献:推动“绿色化学实验”改革,开发微型化、无害化实验方案。
案例:与长三角地区学校共建“绿色化学教育联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科普教育中心
核心贡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课程,开发“分子探秘”系列实验套件。
案例:其“科学少年营”项目每年培养超万名中学生。
二、教育服务企业1. 国际教育科技公司
Flinn Scientific(美国)
核心业务:提供化学实验器材、试剂及配套课程,主打“安全化学实验室”解决方案。
案例:其“虚拟实验室平台”支持全球学校远程完成高危实验(如氯气制备)。
Labster(丹麦)
核心业务:开发VR化学实验室,覆盖有机合成、分析化学等模块。
案例:与哈佛大学合作推出“虚拟诺贝尔化学奖实验”课程。
PASCO Scientific(美国)
核心业务:提供数字化实验设备(如无线传感器),支持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
案例:其“智能化学实验室”方案已进入中国多所国际学校。
2. 中国教育科技企业
东方仿真(北京)
核心业务:开发化工仿真教学软件,覆盖精馏、反应工程等工业流程。
案例:其“化工虚拟工厂”被中石化等企业用于员工培训。
科大讯飞(合肥)
核心业务:利用AI技术提供个性化化学学习路径规划,开发“智慧课堂”系统。
案例:其“AI化学实验助手”可自动批改实验报告并生成改进建议。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
核心业务:生产化学分析仪器(如分光光度计),配套教学实验方案。
案例:其“便携式水质检测仪”被多地中学用于环保主题实践课程。
三、产业技术品牌1. 化工与材料企业
巴斯夫(BASF)
教育投入:设立“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全球科普项目,提供安全实验套件。
案例:其“化学创造美好生活”课程已覆盖中国200余所小学。
陶氏化学(Dow)
教育投入:开发“绿色化学教育包”,推广可持续化学理念。
案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东南亚推广“塑料回收化学”课程。
2. 仪器与试剂品牌
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
教育支持:提供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包括色谱仪、质谱仪等设备。
案例:其“科研进校园”项目每年资助中学生参与大学实验室项目。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
教育支持:开发中小学标准化实验试剂套装,符合安全规范。
案例:其“安全化学试剂箱”被纳入教育部推荐采购目录。
四、选择建议
学术研究机构:适合寻求前沿理论支持或政策制定的场景(如课程开发、教师培训)。
教育服务企业:适合需要具体教学工具或技术解决方案的场景(如虚拟实验室、数字化设备)。
产业技术品牌:适合结合产业实际需求的教学场景(如化工仿真、环保主题课程)。
化学教育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教育机构岗位1. 中小学化学教师
核心职责:承担初中/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及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典型机构:公立/私立中小学、国际学校、教育集团(如新东方、学而思)。
能力要求:
化学学科知识扎实,熟悉课程标准;
具备课堂管理能力,能设计探究式实验课程;
持有教师资格证(部分国际学校需IB/AP课程认证)。
案例:上海某国际学校招聘AP化学教师,要求具备双语授课能力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2. 高校化学教育研究者
核心职责:开展化学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及教学法创新。
典型机构:师范类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
能力要求:
化学或教育学博士学位,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
掌握量化/质性研究方法(如SPSS、NVivo);
能申请国家级教育科研项目。
案例:华东师范大学招聘化学教育方向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影响”。
3. 职业教育培训师
核心职责:针对化工、制药等行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典型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如中石化培训学院)。
能力要求:
熟悉行业工艺流程(如精馏、色谱分析);
具备课程开发能力,能设计实操性强的培训方案;
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化工工程师)。
案例:某化工企业招聘安全培训师,要求具备3年以上化工生产经验及TTT(培训师培训)认证。
二、科研与出版机构岗位1. 化学教育研究员
核心职责:开展化学教育政策研究、教材编写及教学评价。
典型机构: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材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
能力要求:
教育学或化学专业背景,熟悉教育政策;
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参与大规模学业测评;
有教材编写或课程开发经验者优先。
案例: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招聘研究员,参与新课标化学教材修订。
2. 科普内容创作者
核心职责:将化学知识转化为科普文章、视频或实验套件。
典型机构:科技馆、科普媒体(如果壳网)、教育科技公司。
能力要求:
化学知识扎实,擅长用通俗语言解释科学原理;
具备多媒体制作能力(如视频剪辑、动画设计);
有科学传播经验者优先。
案例:某科技馆招聘科普实验设计师,要求开发适合青少年的“趣味化学实验”课程。
三、产业领域岗位1. 化工/材料企业培训专家
核心职责:为员工提供化学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
典型机构:巴斯夫、陶氏化学、万华化学等。
能力要求:
化学工程或应用化学专业背景;
熟悉企业生产工艺及安全规范;
具备课程开发及授课能力。
案例:某化工企业招聘培训主管,负责新员工“化学工艺操作规范”培训。
2. 教育科技公司产品经理
核心职责:开发化学教育软件、虚拟实验室或智能教学设备。
典型机构:科大讯飞、东方仿真、Labster等。
能力要求:
化学或教育技术专业背景;
了解教育市场需求,能协调技术团队开发产品;
有教育类产品开发经验者优先。
案例:某教育科技公司招聘化学实验模拟软件产品经理,要求具备VR/AR技术应用经验。
四、公共服务与政策岗位1. 教育部门政策研究员
核心职责:参与化学教育政策制定、课程标准修订。
典型机构:教育部、地方教育局、教育评估院。
能力要求:
教育学或化学专业背景,熟悉教育政策;
具备数据分析及政策分析能力;
有参与教育项目评估经验者优先。
案例:某省教育厅招聘政策研究员,参与“双减”政策下化学实验教学优化方案制定。
2. 环保/质检机构技术员
核心职责:开展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化学分析工作。
典型机构:环保局、质检总局、第三方检测机构(如SGS)。
能力要求:
分析化学或环境化学专业背景;
掌握色谱、质谱等分析仪器操作;
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化学分析师)。
案例:某环保局招聘技术员,负责水质化学污染物检测及报告撰写。
五、新兴领域岗位1. 化学教育AI算法工程师
核心职责:开发化学学习路径推荐、实验风险预测等AI模型。
典型机构:科大讯飞、好未来等教育科技公司。
能力要求:
计算机或化学专业背景,熟悉机器学习算法;
了解化学教育场景,能将教育需求转化为技术方案。
案例:某AI教育公司招聘算法工程师,开发“化学实验安全预警系统”。
2. 化学教育出海项目专员
核心职责:推动中国化学教育标准及课程国际化。
典型机构:国际教育组织(如UNESCO)、教育出海企业。
能力要求:
英语流利,熟悉国际教育市场;
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协调中外教育资源。
案例:某教育集团招聘项目专员,负责将“绿色化学”课程推广至东南亚国家。
六、求职建议
明确职业方向:
若偏好教学,可优先考取教师资格证,积累课堂经验;
若倾向科研,需攻读硕博学位,发表高质量论文。
提升综合能力:
掌握信息技术(如虚拟实验室开发、数据分析工具);
培养跨学科思维(如化学+教育、化学+材料)。
关注行业动态:
关注教育部政策文件(如新课标修订);
参与化学教育学术会议(如中国化学会教育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