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一届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7-21 ~ 2025-07-22
举办场地: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创大厦 三楼会议厅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菌种是生物发酵产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工业微生物菌株的创制能力是生物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生物技术革命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微生物育种技术正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在生物育种领域,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效突变库构建、精准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拓展,为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机遇。

为增强生物育种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交流,展示前沿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成果,促进产学研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拟定于2025年7月21日-22日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召开第十一届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研讨会暨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以"合成生物驱动创新,AI+生物制造赋能未来"为主题,聚焦生物育种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邀请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知名生物育种专家、学者、企业家与资深的技术人员参会交流。

会务组诚邀业界同仁参会交流!

会议议题

菌种选育技术平台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

高通量菌种筛选技术创新与发展

发酵过程的AI智能监控与自动化控制

AI赋能绿色生物制造体系

微生物应用评价的智能升级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研究现状

微生物育种工程研究现状传统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

原理与方法:利用物理(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或化学(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诱发基因突变,然后通过筛选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

研究进展:诱变育种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在微生物育种中仍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抗生素生产菌株的选育中,通过诱变育种可以提高抗生素的产量。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优化诱变条件,如采用复合诱变剂、分阶段诱变等方法,以提高突变率和正向突变率。

杂交育种

原理与方法:通过不同遗传背景的微生物细胞之间的融合或基因转移,实现基因重组,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杂交菌株。常见的方法包括原生质体融合、接合转移等。

研究进展:杂交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不同种属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提高菌株的性能。例如,将产酶能力强的菌株与生长速度快的菌株进行杂交,获得既高产酶又生长迅速的杂交菌株。

现代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与方法:利用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调控等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增强原有性状。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载体的构建、基因的转化和表达等。

研究进展:基因工程育种具有定向性强、效率高的优点,在微生物育种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抗虫基因导入微生物中,培育出具有抗虫活性的微生物制剂,用于生物防治;将纤维素酶基因导入酵母菌中,使其能够直接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

代谢工程育种

原理与方法:通过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分析和改造,优化代谢流分布,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代谢工程育种涉及基因敲除、基因过表达、代谢调控等策略。

研究进展:代谢工程育种为微生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对大肠杆菌代谢途径的改造,使其能够高效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等化学品;对酿酒酵母进行代谢工程改造,提高乙醇的产量和耐受性。

合成生物学育种

原理与方法:合成生物学旨在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通过对生物元件、模块和通路的标准化设计和组装,实现新的生物功能。在微生物育种中,合成生物学可以用于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研究进展: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育种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能够生产青蒿素前体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为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还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能够感知环境信号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智能微生物,在环境监测和生物修复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微生物应用评价研究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生产性能指标:包括目标产物的产量、产率、生产强度等,是评价微生物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例如,在工业发酵生产中,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产量和产率,评估其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微生物,产品质量指标至关重要。如微生物产生的酶制剂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风味等。

环境适应性指标: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环境适应性指标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对温度、pH值、盐度、氧气等环境因素的耐受性,以及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安全性指标:对于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微生物,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安全性评价包括微生物的致病性、毒性、致敏性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

评价方法与技术

实验室评价: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对微生物的生产性能、产品质量、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等进行初步评价。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发酵实验、酶活性测定、毒性试验等。

中试放大评价:在实验室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中试放大实验,进一步验证微生物的性能和稳定性。中试放大实验可以模拟工业生产条件,评估微生物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现场应用评价:将微生物应用于实际生产或环境中,进行现场应用评价。通过监测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影响,评估其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例如,在农业领域,将微生物肥料应用于农田,观察其对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环保领域,将微生物菌剂应用于污水处理,评估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应用领域研究现状

工业领域: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发酵生产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微生物育种工程提高工业微生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工业微生物的应用评价也越来越注重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农业领域: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等微生物制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评价研究主要关注微生物制剂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对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此外,还重视微生物制剂的安全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医药领域:微生物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如生产抗生素、疫苗、生物制剂等。应用评价研究重点在于微生物产生的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微生物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评价也成为研究热点。

环保领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等环保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应用评价研究主要评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处理效果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致力于开发高效、稳定的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处理工艺。

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工业领域

食品工业

发酵食品生产:通过微生物育种工程选育出高产风味物质、代谢产物丰富的菌株,用于生产酸奶、酱油、醋、酒类等发酵食品。例如,在酸奶生产中,育种得到产酸能力强、风味物质合成多的乳酸菌菌株,能提升酸奶口感和品质。应用评价则关注发酵产品的风味、质地、营养成分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如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等)、增稠剂(黄原胶)、甜味剂(赤藓糖醇)等。育种可提高微生物生产这些添加剂的产量和效率,评价则聚焦于添加剂的纯度、活性、安全性等方面。

制药工业

抗生素生产:抗生素是微生物育种工程最早取得重大成果的领域之一。通过育种技术改良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菌株,提高抗生素的产量和质量。例如,青霉素产生菌经过多次育种改良,产量大幅提高。应用评价包括抗生素的抗菌活性、纯度、杂质含量等,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疫苗研发与生产:利用基因工程等育种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表达特定的抗原蛋白,用于疫苗生产。如乙肝疫苗就是利用酵母菌表达乙肝表面抗原制备而成。评价方面需考虑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

化工工业

生物基化学品生产:微生物育种可实现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如乙醇、丁醇、乳酸等。通过优化微生物代谢途径,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应用评价关注产品的纯度、生产成本、环境影响等。

生物塑料生产:某些微生物能够合成生物可降解的塑料,如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育种工程可提高微生物合成PHA的能力,评价则侧重于塑料的物理性能、生物降解性等。

农业领域

生物肥料

固氮菌肥料:通过育种选育出固氮能力强的根瘤菌、自生固氮菌等菌株,制成生物肥料施用于土壤,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应用评价主要考察菌株的固氮效率、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和定殖能力,以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解磷、解钾菌肥料:筛选和培育能够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钾的微生物,提高土壤磷、钾的有效性。评价内容包括菌株的解磷、解钾能力,以及对作物吸收磷、钾的影响。

生物农药

杀虫微生物: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杀虫微生物进行育种,提高其杀虫活性和环境适应性。应用评价关注杀虫效果、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持效期等指标。

杀菌微生物:选育具有拮抗病原菌作用的微生物,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用于防治植物病害。评价包括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在植物表面的定殖能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饲料添加剂

益生菌添加剂:通过育种得到具有改善动物肠道菌群、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益生菌菌株,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应用评价主要考察菌株在动物肠道中的存活能力、对动物生长性能、健康状况的影响。

酶制剂添加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添加到饲料中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评价内容包括酶的活性、稳定性、对动物生产性能的改善效果。

环保领域

污水处理

有机污染物降解:选育能够高效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如石油烃降解菌、酚类化合物降解菌等,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用评价关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微生物在污水系统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脱氮除磷:通过育种工程获得具有高效脱氮除磷能力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聚磷菌等,用于改善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果。评价内容包括氮、磷的去除率、处理工艺的运行稳定性等。

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修复:筛选和培育能够吸附、转化重金属的微生物,如某些细菌、真菌和藻类,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应用评价关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去除或固定效果、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

有机污染物污染修复:利用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如多环芳烃降解菌、农药降解菌等。评价内容包括污染物的降解率、土壤质量的改善情况等。

废气处理

恶臭气体处理:选育能够分解恶臭气体成分(如硫化氢、氨气等)的微生物,用于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等废气处理设备。应用评价关注微生物对恶臭气体的去除效率、处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领域

生物燃料生产

燃料乙醇:通过微生物育种优化酵母菌、纤维素分解菌等菌株,提高利用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效率。应用评价包括乙醇的产率、生产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等。

生物柴油: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柴油的前体物质,或选育能够直接转化油脂为生物柴油的微生物。评价内容涉及生物柴油的质量、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等。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微生物选育:筛选和培育具有高效产电能力的微生物,如希瓦氏菌、地杆菌等,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评价关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等指标。

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国内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简介:是中国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在微生物资源、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等多个方向开展深入研究。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通过基因编辑、代谢工程等技术手段,成功选育出多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如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工程菌、高产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业微生物等。在应用评价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微生物性能评价体系,为微生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介:专注于农业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微生物相关问题。

成果:在农业微生物育种方面,选育出一系列具有优良性状的微生物菌剂,如生物肥料菌剂、生物农药菌剂等,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应用评价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应用示范,验证了微生物菌剂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简介:以工业生物技术为研究方向,在微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通过系统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和优化了多种工业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了目标产物的产量和产率。在应用评价方面,注重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优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了微生物在食品、化工等行业的广泛应用。

国外机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合成生物学中心

简介:是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领军机构之一,致力于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来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了具有全新功能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了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的生物合成。在应用评价方面,建立了基于计算模型和实验验证的微生物性能评估体系,为微生物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

简介:专注于陆地微生物的研究,在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代谢和微生物遗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通过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挖掘和改造了多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如能够耐受极端环境的微生物、高效降解复杂有机物的微生物等。在应用评价方面,开展了微生物在环境修复、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

简介:在生物系统动力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致力于揭示生物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开发新型生物技术。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运用定量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对微生物的代谢网络进行精确调控和优化,提高了微生物的生产性能和稳定性。在应用评价方面,建立了基于多尺度建模和实验验证的微生物应用评价体系,为微生物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保障。

企业品牌国内企业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是全球知名的酵母生产企业,专注于酵母及酵母衍生物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通过传统的诱变育种和现代的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出一系列高性能的酵母菌株,提高了酵母的发酵活性和耐受性。在应用评价方面,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应用评价体系,确保酵母产品在食品、饲料、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良好效果。

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主要从事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动物保健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微生物育种和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利用基因编辑、代谢工程等技术手段,开发出多种具有高效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酶制剂菌株和微生态制剂菌株。在应用评价方面,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实际应用反馈,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应用方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国外企业

诺维信(Novozymes)

简介:是全球最大的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生产商之一,在微生物育种和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拥有先进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能够快速、高效地选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微生物菌株。其生产的酶制剂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食品、饲料等多个行业,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应用评价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应用解决方案。

杜邦(DuPont)工业生物科学部

简介:致力于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微生物育种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成果:在微生物育种方面,通过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等手段,开发出多种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的微生物菌株。在应用评价方面,注重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评估,推动微生物技术在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科研类岗位微生物育种研究员

岗位职责

负责微生物育种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包括育种方案的制定、实验设计等。例如,针对提高某种工业微生物的产物产量,设计不同的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方案。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代谢工程等)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造,筛选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比如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对微生物的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或插入,以改变其代谢途径。

对育种过程中获得的菌株进行性能评估和鉴定,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任职要求

微生物学、生物工程、遗传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熟悉微生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具备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

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

代谢工程师

岗位职责

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通过代谢工程手段优化微生物的代谢流,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例如,通过过表达关键酶基因或敲除竞争途径基因,使微生物更多地合成所需的产物。

运用系统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对微生物代谢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为代谢工程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参与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放大,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代谢相关问题。

任职要求

生物化学、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掌握代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常用的代谢分析软件和工具。

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从复杂的代谢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生产类岗位发酵工程师

岗位职责

负责微生物发酵工艺的设计、优化和放大,确保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例如,通过调整发酵温度、pH 值、溶氧等参数,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物产量。

监控发酵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如污染、代谢异常等。

参与发酵设备的选型、调试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任职要求

发酵工程、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熟悉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具备丰富的发酵生产经验。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菌种保藏与制备技术员

岗位职责

负责微生物菌种的保藏、鉴定和复壮工作,确保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例如,采用斜面保藏、甘油保藏等方法对菌种进行长期保存,并定期对菌种进行活力和纯度检测。

按照生产需求,制备符合质量标准的菌种,为发酵生产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建立和完善菌种保藏和制备的管理制度,做好菌种的相关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

任职要求

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掌握菌种保藏和制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菌种质量检测的标准和流程。

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保密意识。

技术支持类岗位技术服务工程师

岗位职责

为客户提供微生物育种和应用方面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包括产品选型、工艺优化、问题诊断等。例如,帮助客户解决在使用微生物菌剂或酶制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及时向研发部门反馈市场需求和产品改进建议。

参与公司的技术推广活动,如举办技术讲座、参加行业展会等。

任职要求

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有一定的微生物育种和应用经验,熟悉相关产品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销售工程师

岗位职责

负责微生物育种和应用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例如,向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环保等行业的企业推销微生物菌剂、酶制剂等产品。

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跟踪销售订单的执行情况,确保客户满意度。

任职要求

生物学、生物工程、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技巧,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者优先。

对微生物育种和应用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快速学习和掌握产品知识。

质量管控类岗位质量检测员

岗位职责

负责微生物育种和应用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包括菌种纯度、产物含量、杂质检测等。例如,采用平板计数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微生物菌剂和酶制剂进行质量检测。

制定和执行质量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改进。

任职要求

微生物学、分析化学、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熟悉微生物和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仪器操作,具备一定的质量检测经验。

工作认真细致,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师

岗位职责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公司产品的生产和管理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例如,按照 ISO 9001、GMP 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组织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负责与外部认证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任职要求

质量管理、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具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实际经验。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