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推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由我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第31届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会议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定于2025年10月14日-15日在天津市召开。
会议主题
聚焦美丽中国建设 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会议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
实时监测网络: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密集的空气质量监测站,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PM2.5、PM10、SO₂、NOₓ、O₃等污染物浓度。
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用于大范围、连续监测大气污染物分布,为区域和全球空气质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健康影响评估:研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建立暴露-反应关系模型,评估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
大气污染来源解析
源解析技术:利用受体模型、源模型等方法,识别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生物质燃烧等。
排放清单:建立详细的污染源排放清单,为空气质量模拟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气候变化与大气环境
温室气体监测:监测CO₂、CH₄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研究其源汇分布及变化趋势。
气候模型:利用气候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评估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研究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暴雨、干旱)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如何加剧这些事件。
大气化学与物理过程
大气化学反应:研究大气中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机制,包括光化学反应、非均相反应等。
气溶胶物理:研究气溶胶的生成、传输、沉降等物理过程,以及气溶胶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技术进展
高精度监测技术
激光雷达:用于大气边界层高度、气溶胶垂直分布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质谱仪:高灵敏度质谱仪用于大气中痕量污染物的检测,提高监测精度。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数据融合:整合多源数据(如监测数据、遥感数据、模型模拟数据),提高空气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机器学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空气质量,优化污染源排放控制策略。
数值模拟技术
空气质量模型:发展高分辨率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传输过程。
气候-化学耦合模型:建立气候-化学耦合模型,研究气候变化与大气环境的相互作用。
污染控制技术
脱硫脱硝技术:在工业锅炉、电厂等领域广泛应用脱硫脱硝技术,减少SO₂和NOₓ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针对VOCs排放源,开发高效的吸附、催化燃烧等治理技术。
移动源污染控制: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尾气排放。
三、面临的挑战
数据质量与共享
数据准确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传感器性能、校准方法等因素影响,需提高数据质量控制水平。
数据共享:多源数据之间的整合与共享存在障碍,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
模型不确定性
参数不确定性: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需加强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量化。
模型复杂度:高分辨率模型计算量大,对计算资源要求高,需优化模型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跨学科合作
学科壁垒: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涉及气象学、化学、物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需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知识融合。
政策与实践结合:研究成果需与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四、未来趋势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
智能传感器:开发低成本、高灵敏度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大气环境的实时、连续监测。
预警系统: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空气质量预警系统,提前预测空气污染事件,为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精准化污染控制
源解析与靶向治理:通过源解析技术,识别主要污染源,实施靶向治理措施,提高污染控制效率。
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实施联防联控策略,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可持续发展:将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监测网络:建立全球性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共享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技术转移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与合作,推动先进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能源领域
清洁能源开发
风能:研究大气边界层结构和风场分布,优化风电场选址和风机布局,提高风能利用效率。
太阳能:分析大气透明度、云量等气象因素,评估太阳能资源潜力,指导光伏电站建设。
能源结构调整
煤炭清洁利用:研究燃煤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机制,开发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减少煤炭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天然气替代: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SO₂、NOₓ和颗粒物排放。
二、工业领域
污染源控制
钢铁、水泥等重工业:应用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例如,采用干法熄焦技术降低焦化行业污染物排放。
化工行业:研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开发高效的VOCs治理技术,如吸附、催化燃烧等。
环境监测与管理
厂界监测:建立厂界空气质量监测站,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确保达标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利用大气环境模型评估新建、扩建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项目审批提供依据。
三、交通领域
机动车尾气控制
排放标准:制定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动汽车制造商采用先进的尾气净化技术。
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尾气排放。
交通规划与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和怠速排放。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降低私家车使用频率。
四、建筑领域
绿色建筑设计
自然通风:利用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优化建筑布局和开窗设计,实现自然通风,减少空调能耗。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室内空气质量
通风换气:研究室内外空气交换规律,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污染物控制: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去除室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保障居住者健康。
五、农业领域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研究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推广秸秆还田、生物质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
化肥农药减量:优化施肥和施药方式,减少氨挥发和农药飘散,降低大气污染。
农业气象服务
灾害预警:利用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预测干旱、洪涝、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预警服务。
气候适应性农业: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选择。
六、医疗健康领域
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
暴露-反应关系:研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建立暴露-反应关系模型,评估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
疾病预防:针对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制定预防措施和健康指导。
医院环境管理
室内空气质量:在医院设计中考虑通风、净化等措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医疗废物处理:研究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开发高效的烟气净化技术。
七、环保服务领域
环境咨询与评估
项目环评:为新建、扩建项目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污染源解析:利用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识别污染源,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与治理
第三方监测:提供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数据支持。
污染治理工程:承接工业废气治理、VOCs治理等工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八、其他新兴领域
航空航天
飞行安全:研究大气环境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如湍流、结冰等,为飞行器设计和飞行操作提供指导。
航天器环境控制:保障航天器内部空气质量,为航天员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
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通风廊道:利用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规划城市通风廊道,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质量。
智慧城市: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纳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
国际研究机构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简介:美国政府机构,负责监测和预测天气、气候、海洋和海岸环境,提供关键的大气环境数据和服务。
贡献:在大气成分监测、气候变化研究、极端天气预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简介:国际性组织,提供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致力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贡献:其数值预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对大气环境研究和业务预报具有重要影响。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MPI-C)
简介:专注于大气化学、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拥有顶尖的科研团队和实验设施。
贡献:在大气污染物生成机制、气溶胶化学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Met Office Hadley Centre)
简介:英国气象局下属的气候研究中心,专注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预测。
贡献:开发了多个气候模型,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简介:中国大气科学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涵盖大气科学多个研究方向。
贡献:在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大气环境等领域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简介:中国气象局直属科研机构,致力于气象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贡献: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大气环境监测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简介:清华大学下属学院,在大气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
贡献:开展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境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简介:北京大学下属学院,聚焦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
贡献:在大气环境化学、环境健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二、知名企业品牌
国际企业品牌
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简介:全球领先的科学服务公司,提供大气环境监测仪器和解决方案。
产品:空气质量监测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激光雷达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机构、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
霍尼韦尔(Honeywell)
简介:多元化高科技企业,提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产品。
产品:工业废气处理设备、空气净化系统、传感器等。
应用:服务于石油化工、电力、交通等行业。
西门子(Siemens)
简介:全球知名的工业制造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解决方案。
产品: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系统、环境监测设备等。
应用:助力能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国内企业品牌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专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
应用:服务于环保部门、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
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国内领先的环境监测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
产品:网格化监测系统、移动监测车、大气污染源解析系统等。
应用:助力政府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专业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VOCs在线监测系统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简介:依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注于大气环境数值模拟和预测。
产品: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污染源排放清单管理系统等。
应用:为环保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服务。
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1. 科研岗位
大气环境研究员
职责:开展大气污染机理、气候变化、大气化学过程等基础研究。
要求: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历,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数值模拟工程师
职责:使用大气模型(如WRF、CMAQ)进行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测。
要求:熟悉Fortran、Python等编程语言,具备模型开发或应用经验。
遥感数据分析师
职责: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大气污染物分布和变化趋势。
要求:掌握ENVI、IDL等遥感软件,具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能力。
2. 高校教学岗位
大气科学/环境科学教师
职责:承担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学,指导科研项目。
要求:博士学历,具备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二、企业单位1. 环保科技企业
环境监测工程师
职责:负责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要求:熟悉环境监测标准,掌握传感器、数据采集等技术。
污染治理工程师
职责:设计工业废气处理方案,如脱硫、脱硝、VOCs治理等。
要求: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项目经验。
数据分析师
职责:处理和分析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提供决策支持。
要求:熟练使用SQL、R、Python等工具,具备数据可视化能力。
2. 能源与化工企业
环境管理专员
职责:制定企业环保政策,确保符合排放标准。
要求:熟悉环保法规,具备环境管理体系(如ISO 14001)认证经验。
清洁能源工程师
职责: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要求:能源工程、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专业背景。
三、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1. 生态环境部门
环境监测技术员
职责:负责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和数据上报。
要求: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监测规范。
环境评估工程师
职责: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大气污染风险。
要求:持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证书,具备项目评估经验。
2. 气象部门
气象预报员
职责: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和极端天气预警。
要求:气象学专业背景,熟悉数值预报模式。
气候研究员
职责:研究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提供政策建议。
要求:博士学历,具备气候模型应用经验。
四、第三方服务机构1. 环境咨询公司
环境咨询师
职责:为企业提供环保合规咨询、污染治理方案设计等服务。
要求:熟悉环保法规,具备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
碳资产管理师
职责:帮助企业核算碳排放,参与碳交易市场。
要求:了解碳交易机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2. 检测认证机构
检测工程师
职责: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要求:掌握检测标准和方法,具备实验室操作经验。
五、新兴领域岗位1. 智慧环保领域
物联网工程师
职责:开发大气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实现数据实时传输。
要求:熟悉物联网技术,具备硬件和软件开发能力。
大数据分析师
职责: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大气环境数据价值,优化污染治理策略。
要求:掌握Hadoop、Spark等大数据工具,具备机器学习基础。
2. 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NGO)
环境政策研究员
职责:研究国际大气环境政策,推动全球环保合作。
要求: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多边环境协议。
环保项目经理
职责:策划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协调多方资源。
要求:具备项目管理经验,擅长跨文化沟通。
六、就业机会总结
岗位类型 典型岗位 核心技能 科研与教学 大气环境研究员、高校教师 科研能力、模型应用、论文发表 环保科技企业 环境监测工程师、污染治理工程师 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治理方案设计、数据分析 能源与化工企业 环境管理专员、清洁能源工程师 环保法规、清洁能源技术、项目管理 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 环境监测技术员、气象预报员 监测规范、数值预报、政策法规 第三方服务机构 环境咨询师、碳资产管理师 环保咨询、碳交易、检测认证 新兴领域 物联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 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 七、就业建议
提升专业技能
掌握大气环境模型(如WRF、CMAQ)、遥感技术、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R)等。
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实习、科研项目或参与实际项目,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行业动态
了解大气环境领域的最新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调整职业规划。
拓展跨学科能力
结合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