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动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定于2025年7月28—30日在昆明召开2025学术年会,恭请光临。本次大会的报告分为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和分会场报告三种形式。
年会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张永军 教授 武汉大学
副主任委员:
崔帅 高级工程师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杜培军 教授 南京大学
杜世宏 教授 北京大学
方圣辉 教授 武汉大学
蒋捷 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
刘良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柳钦火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彭清山 教授级高工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唐伯惠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王力哲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力 研究员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张永生 教授 信息工程大学
周平 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左都美 教授级高工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年会学术委员会
主任: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
龚健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汉大学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
李新、李召良、梁顺林、柳钦火、马耀明、施建成、吴立新、杨昆、张 兵、张良培、张永军、张永生、朱 庆
委员(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
车涛、陈方、程晓、杜培军、杜世宏、段洪涛、方乐缘、冯炼、冯永玖、侯妙乐、胡斯勒图、黄华国、黄健熙、高连如、李军、李 力、李振洪、李志伟、刘良云、邵振峰、沈焕锋、秦 军、苏奋振、唐伯惠、王开存、王力哲、王密、吴朝阳、吴骅、夏桂松、谢欢、邢孟道、杨必胜、杨贵军、袁文平、赵超英、张力、张立强、张永光、钟燕飞、周伟奇
年会组织委员会
大会主席:
王华 昆明理工大学 校长
执行主席:
唐伯惠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
朱大明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
吴顺川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
成员:
李星华、付 波、王 琳、陈国平、黄 亮、付志涛、李梦华、陈国坤、葛中曦、陈俊屹、张 震、樊 东、祝新明、朱 柏
会议主题
大会分论坛主题如下:
1.高分辨率遥感
2.热红外遥感
3.高光谱遥感
4.LiDAR遥感
5.雷达遥感
6.倾斜摄影与实景三维
7.行星摄影测量与遥感
8.农业遥感
9.遥感数据智能应用
10.云计算与时空大数据
11.人工智能与遥感
12.国产遥感信息平台与技术
13.空天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
14.航测创新发展合作联盟会议暨产业发展论坛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摄影测量与遥感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现状
一、技术发展
传感器技术
高分辨率与多光谱/高光谱传感器:现代卫星和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分辨率不断提高,能够获取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的地表信息。多光谱和高光谱传感器能够捕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用于土地覆盖分类、植被健康监测等。
合成孔径雷达(SAR):SAR技术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限制,能够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地表信息,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灾害监测等领域。
激光雷达(LiDAR):LiDAR技术能够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数据,在森林监测、城市建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技术在影像分类、目标检测、变化检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大规模遥感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技术则能够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决策提供支持。
实时处理与边缘计算: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实时数据处理和边缘计算成为可能,使得遥感数据能够更快地应用于应急响应、灾害监测等场景。
平台与系统
无人机遥感系统:无人机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卫星星座与集群:多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或集群能够提供更高频次的重访周期,满足对地表动态变化的监测需求。
二、应用领域
自然资源管理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森林资源调查、水资源管理等,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城市规划与建设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三维建模技术用于城市规划、建筑监测、基础设施管理等,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环境监测与保护
遥感技术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水体污染监测、生态保护等,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
SAR、LiDAR等技术用于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评估,为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农业与精准农业
遥感技术用于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预警、产量估算等,为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热点与趋势
多源数据融合
将不同传感器、不同平台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价值。例如,将光学影像与SAR影像融合,提高地表覆盖分类的准确性。
时空大数据分析
利用时空大数据技术,挖掘遥感数据中的时空规律,为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提供更深入的洞察。
智能化与自动化
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实时监测与预警
结合物联网和5G技术,实现遥感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为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等提供实时预警。
跨学科融合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的融合,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四、挑战与机遇
数据质量与标准化
随着遥感数据的快速增长,数据质量和标准化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隐私与安全
遥感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和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技术普及与应用推广
尽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应用仍不够广泛。需要加强技术普及和应用推广,提高技术的社会认知度和应用水平。
国际合作与共享
遥感数据具有全球性和共享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1.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识别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变化,辅助土地规划与执法。
耕地保护与质量评估: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土壤肥力、盐碱化程度,指导精准农业。
林业资源调查
森林覆盖监测:通过LiDAR或高分辨率影像估算森林蓄积量、生物量,评估森林健康状况。
病虫害预警:利用植被指数(如NDVI)变化检测森林病虫害发生区域。
水资源管理
水体污染监测:通过多光谱遥感识别水体富营养化、油污泄漏等污染事件。
水资源动态监测:结合SAR影像监测湖泊、水库水位变化,辅助水资源调度。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红线划定:通过遥感影像分析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划定生态保护区域。
生物多样性监测:利用高分辨率影像识别珍稀物种栖息地,评估生态廊道连通性。
2. 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
城市三维建模
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或LiDAR技术生成城市三维模型,辅助城市设计、建筑高度管控。
基础设施监测
桥梁、道路形变监测:通过InSAR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检测毫米级形变,预警安全隐患。
地下管线探测:结合地质雷达与遥感影像,辅助地下空间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热岛效应分析:通过热红外遥感监测城市温度分布,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交通流量监测:利用无人机遥感实时监测交通拥堵情况,辅助交通调度。
3. 农业与精准农业领域
作物长势监测
通过多光谱/高光谱遥感监测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评估作物健康状况。
病虫害预警
利用植被指数变化识别病虫害发生区域,指导精准施药。
产量估算
结合气象数据与遥感影像,建立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辅助农业决策。
农田水利管理
通过遥感影像监测农田灌溉情况,优化水资源利用。
4. 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领域
自然灾害监测
地震:通过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评估地震风险。
洪水:利用SAR影像穿透云层监测洪水淹没范围,辅助应急救援。
滑坡/泥石流: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预警灾害发生。
应急响应
灾后损失评估: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快速评估灾害损失,指导灾后重建。
5. 能源与矿产资源领域
矿产资源勘探
通过高光谱遥感识别矿化蚀变带,辅助矿产资源勘查。
油气管道监测
利用无人机遥感监测管道沿线地表变化,预警第三方施工破坏。
新能源开发
太阳能资源评估: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地形、日照条件,优化光伏电站选址。
6. 海洋与渔业领域
海洋环境监测
通过海洋遥感监测海温、叶绿素浓度、赤潮等海洋环境参数。
渔业资源管理
利用遥感影像识别渔场分布,辅助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
海岸带管理
通过高分辨率影像监测海岸线变化,评估海岸侵蚀风险。
7. 交通与物流领域
交通基础设施监测
通过遥感影像监测铁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保障运输安全。
物流网络优化
结合遥感影像与GIS技术,优化物流节点布局与运输路线规划。
8. 军事与国防领域
军事侦察与目标识别
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军事设施、装备部署情况。
战场环境监测
利用多光谱/SAR影像监测战场地形、气象条件,辅助作战决策。
9. 文化与旅游领域
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与遥感影像,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监测文物古迹损毁情况。
旅游资源开发
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地形、植被、水系等自然条件,优化旅游景区规划。
10. 金融与保险领域
农业保险定损
通过遥感影像评估农作物受灾面积与程度,辅助农业保险理赔。
不动产评估
结合遥感影像与GIS技术,评估不动产周边环境与价值。
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领域贡献:主导地球观测卫星(如Landsat系列、MODIS)研发,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监测等研究。
技术优势:长期积累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支持多学科交叉研究。
欧洲空间局(ESA)
领域贡献:发射Sentinel系列卫星,提供免费开放数据,支持环境监测、灾害响应等。
技术优势:多传感器协同观测,数据覆盖全球且更新频繁。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
领域贡献:研发TanDEM-X卫星星座,生成全球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
技术优势:InSAR技术领先,应用于地形测绘与地表形变监测。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
领域贡献:制定行业标准,组织学术交流,推动技术规范化发展。
技术优势:汇聚全球专家,促进跨学科合作。
二、国内顶尖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RADI)
领域贡献:主导高分专项、环境减灾卫星等国家工程,推动遥感数据国产化。
技术优势: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解译技术领先。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领域贡献: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在摄影测量、LiDAR技术等领域成果显著。
技术优势:三维重建与高精度定位算法国际领先。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领域贡献:制定国家测绘标准,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技术优势:地理国情监测与智慧城市应用经验丰富。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领域贡献:管理全国基础地理数据,支撑国土、规划等部门决策。
技术优势:海量数据存储与快速更新能力突出。
三、全球领先企业品牌
Maxar Technologies(美国)
核心业务:提供WorldView、GeoEye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辨率达0.3米。
应用领域:国防安全、城市规划、精准农业。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欧洲)
核心业务:运营Pleiades、SPOT系列卫星,提供多光谱与雷达数据。
应用领域:环境监测、灾害响应、资源勘探。
Trimble(美国)
核心业务:开发GNSS、LiDAR与摄影测量软件(如TerraSolid)。
应用领域:工程测量、三维建模、自动驾驶。
Hexagon AB(瑞典)
核心业务:提供Leica地理空间解决方案,涵盖航空摄影、移动测绘。
应用领域:基础设施监测、智慧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四、国内龙头企业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核心业务:运营高分系列卫星,提供遥感数据与增值服务。
应用领域: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业务:开发PIE遥感云服务平台,支持多源数据处理。
应用领域:气象预报、灾害应急、农业保险。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业务:构建GEOVIS数字地球平台,融合遥感与GIS技术。
应用领域:国防安全、智慧政府、行业应用。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业务:开发SuperMap GIS平台,支持遥感数据管理与分析。
应用领域: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应急管理。
五、新兴技术企业
Planet Labs(美国)
核心业务:运营数百颗CubeSat卫星,提供每日全球覆盖影像。
技术优势:高频次监测与动态变化分析。
Capella Space(美国)
核心业务:发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穿透云雾全天候成像。
技术优势:高分辨率SAR数据应用于灾害监测与军事侦察。
瞰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核心业务:开发Smart3D实景三维建模软件,支持大规模场景重建。
技术优势:自动化处理与高精度纹理映射。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核心业务:推出Mavic、Phantom系列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相机与LiDAR。
技术优势:低成本、高灵活性遥感数据采集。
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技术研发类岗位
遥感算法工程师
职责:开发影像分类、目标检测、变化检测等算法,优化深度学习模型(如CNN、Transformer)在遥感数据中的应用。
技能要求:Python/C++编程、PyTorch/TensorFlow框架、遥感影像处理库(如OpenCV、GDAL)。
典型企业:Maxar、航天宏图、商汤科技(遥感AI方向)。
摄影测量工程师
职责:设计无人机/卫星影像采集方案,开发三维重建、点云处理算法,优化立体测图流程。
技能要求:倾斜摄影测量、LiDAR数据处理、三维建模软件(如ContextCapture、Smart3D)。
典型企业:大疆创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SAR/InSAR数据处理工程师
职责:处理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开发地表形变监测、目标识别算法。
技能要求:雷达信号处理、InSAR干涉测量、GAMMA/SNAP等软件操作。
典型企业:德国DLR、中国电科54所(国防雷达方向)。
二、数据分析与应用类岗位
遥感数据分析师
职责: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光学、SAR、高光谱)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灾害评估、农业估产等。
技能要求:ENVI/ERDAS、ArcGIS、Python数据分析(Pandas、NumPy)。
典型行业:自然资源局、环保部门、农业保险公司。
地理信息工程师
职责:构建GIS平台,整合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开发空间分析工具。
技能要求:PostgreSQL/PostGIS、QGIS、WebGIS开发(Leaflet/OpenLayers)。
典型企业:Esri中国、超图软件、中科星图。
行业解决方案专家
职责:针对特定行业(如能源、交通、城市规划)设计遥感应用方案。
技能要求:行业知识+遥感技术结合能力,如油气管道监测、交通流量分析。
典型企业:壳牌(能源监测)、滴滴(交通遥感)。
三、硬件与系统开发类岗位
遥感卫星载荷工程师
职责:设计卫星光学/雷达传感器,优化成像参数与数据传输协议。
技能要求:光学设计、辐射定标、嵌入式系统开发。
典型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客防务与航天。
无人机系统工程师
职责:开发无人机遥感平台,集成多光谱相机、LiDAR等载荷。
技能要求:无人机飞控系统、传感器集成、航测规划软件(如Pix4Dcapture)。
典型企业:大疆创新、极飞科技(农业遥感无人机)。
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师
职责:构建遥感数据云平台,优化分布式存储与并行计算(如Spark、Hadoop)。
技能要求:AWS/Azure云服务、Docker/Kubernetes容器化、遥感数据压缩算法。
典型企业:阿里云、华为云(遥感大数据专区)。
四、科研与教育类岗位
高校/研究所研究员
职责:开展遥感机理研究(如辐射传输模型)、新型传感器研发。
技能要求:发表SCI论文、申请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
典型机构:中科院遥感所、武汉大学、加州理工学院(JPL实验室)。
科技企业研发总监
职责:领导遥感技术研发团队,推动技术商业化落地。
技能要求:技术战略规划、跨部门协作、专利布局。
典型企业:Planet Labs、瞰景科技。
五、新兴领域就业机会
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
岗位:城市三维建模工程师、CIM平台开发工程师。
需求:结合BIM+GIS+遥感数据,构建城市数字孪生体。
典型企业:奥格智能、广联达(智慧城市方向)。
碳中和与生态监测
岗位:碳汇遥感评估专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师。
需求:利用遥感监测森林碳储量、湿地变化,支持碳交易市场。
典型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商业航天与遥感数据服务
岗位:遥感数据产品经理、卫星任务规划工程师。
需求:设计高价值遥感数据产品(如48小时全球更新影像),优化卫星任务调度。
典型企业:长光卫星(吉林一号星座)、天仪研究院。
六、就业趋势与建议
技术融合趋势
遥感+AI:深度学习在影像解译中的渗透率超70%(2023年行业报告),需掌握PyTorch与遥感数据集(如BigEarthNet)。
遥感+物联网:结合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
行业需求差异
政府/事业单位:偏好硕士及以上学历,侧重自然资源调查、灾害应急等公共领域。
商业企业:更看重项目经验与快速落地能力,如农业估产、保险定损等场景。
能力提升建议
技术栈:Python(必备)+ GIS软件(ArcGIS/QGIS)+ 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
实践项目:参与Kaggle遥感竞赛(如DroneDeploy航拍分割)、开源项目(如OpenDroneMap)。
证书:Esri技术认证、PMP项目管理认证(针对解决方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