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政策日益严格,针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风险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长期以来重要的研究领域。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修复和边坡安全防治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边坡与滑坡治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边坡安全领域的政策法规、规划设计、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等广泛的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共同研讨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强行业横向交流、促进行业合作共进。在此基础上,研究决定于2025年9月17-19日在昆明市召开“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交流研讨会”。请各单位选派相关代表积极参加会议。
会议规模
参会人数限制:200人(请参会者尽快报名)
确定出席学术报告的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李全生:乌克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总监、原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题目:露天煤矿边坡监测防控与生态保护科技创新
裴向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
报告题目: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扰损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协同增效
张发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报告题目:“高陡边坡-煤层灭火--水污染治理”协同模式:汾河源头矿山生态修复之实践
陈洪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华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重大矿山生态修复创新技术及应用
王 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
报告题目:露天矿边坡局部支挡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朱万成: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杰青/长江
报告题目:高寒及生态脆弱区露天矿边坡岩体与矿区环境损伤机制
王 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级首席专家
报告题目:地质层条改性的理论架构及工程应用
胡振琪: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采动损害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长江
报告题目:土壤重构从1.0走向4.0-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性变革
张玉芳: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滑坡与工程边坡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学科首席、研究员/博导
报告题目:铁路公路巨型崩塌灾害防控
于 慧: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资源部西南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整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国土空间生态问题识别与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张德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矿山环境调查监测室主任
报告题目: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的思考
张连凯: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覃 亮: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
报告题目:复杂立地条件下矿山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高天鹏:甘肃省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植物-微生物-生物淋洗修复矿区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技术
黄建洪: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
胡学伟: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煤矸石快速重构成土及生态化利用
张 科: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高原高陡矿山边坡安全调控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
唐鸿磊: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讲师
报告题目:山坡地形特征对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影响研究
桂 跃: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磷石膏基半刚性团聚体型填料(PSRAG)的物理、力学、击实及抗林滤性研究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交流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植被恢复技术
草本植物应用: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快、根系发达,常被用于边坡初期固土。例如,狗牙根、高羊茅等草种在公路边坡修复中广泛应用,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木本植物引入: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尝试将木本植物(如灌木、小乔木)引入边坡修复,利用其深根系增强边坡稳定性。
植物群落构建: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构建多层次、多物种的植被体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土壤改良技术
有机质添加:添加腐殖质、堆肥等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微生物修复:利用特定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促进土壤生态恢复。
土壤固化剂:研发和应用土壤固化剂,增强土壤颗粒间的粘结力,提高边坡抗侵蚀能力。
生态工程措施
生态袋、生态毯: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生态袋或生态毯,内装土壤和种子,铺设在边坡表面,促进植被生长。
三维植被网:在边坡表面铺设三维植被网,为植被提供生长基质,同时增强边坡的抗冲刷能力。
边坡安全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工程加固技术
挡土墙:传统的重力式、悬臂式挡土墙在边坡加固中仍广泛应用,但近年来更注重与生态修复的结合。
锚杆(索)加固:通过锚杆(索)将边坡岩土体与稳定岩层连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抗滑桩:在边坡滑动面下方设置抗滑桩,抵抗边坡下滑力,适用于深层滑动边坡的治理。
监测与预警技术
位移监测:利用GPS、全站仪等设备对边坡进行位移监测,及时发现边坡变形迹象。
应力应变监测:在边坡内部埋设传感器,监测岩土体的应力应变状态,评估边坡稳定性。
遥感与GIS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对边坡进行大范围、动态监测,为边坡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数值模拟与风险评估
有限元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边坡进行应力应变分析,预测边坡的稳定性。
概率风险评估:考虑边坡地质条件、降雨、地震等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概率风险评估,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结合的研究现状
生态护坡技术
植被混凝土护坡:将植被与混凝土结合,形成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结构,既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又促进了植被生长。
生态格宾护坡:使用格宾网箱填充石块和土壤,种植植被,形成生态护坡体系,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抗冲刷能力。
生物工程措施
植物根系加固: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增强边坡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提高边坡稳定性。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通过微生物作用诱导碳酸钙沉淀,填充岩土体孔隙,提高岩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促进植被生长。
综合治理模式
“工程+生态”综合治理: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加固和生态修复技术,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实现边坡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提升。
长期监测与维护: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对边坡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确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
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核心应用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行业
公路/铁路工程:山区、丘陵地带道路边坡的生态防护与稳定性加固,如高速公路的填挖方边坡治理。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大坝、溢洪道、引水渠道等边坡的生态修复与抗冲刷处理。
矿山工程:露天矿开采后的边坡生态恢复与地质灾害防治,如尾矿库边坡稳定性加固。
城市开发与地产行业
城市景观工程:城市公园、绿地、河道两侧的生态护坡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房地产开发:山地住宅、别墅区的边坡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增强项目生态价值。
生态环保与自然资源领域
水土保持:黄土高原、喀斯特地貌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生态修复。
地质灾害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边坡加固与生态治理。
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边坡生态修复与保护。
二、关联产业领域
农业与林业
梯田修复:丘陵地区梯田的边坡加固与土壤改良,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
林业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项目的边坡生态修复,促进植被恢复。
能源与工业领域
新能源项目:风电场、光伏电站的边坡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废弃地治理:工厂搬迁后的边坡生态修复与污染土壤治理。
旅游与文化产业
景区开发:山地景区、峡谷景区的边坡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增强旅游吸引力。
文化遗产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周边边坡的稳定性加固与生态修复。
三、新兴拓展方向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应用
智能监测系统: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优化生态修复与边坡治理方案。
绿色金融与碳汇交易
生态修复项目融资:利用绿色债券、碳汇交易等金融工具,支持生态修复项目。
碳汇价值评估:将边坡生态修复的碳汇效益纳入项目经济评价。
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跨国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技术。
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国际生态修复项目,提升中国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四、应用案例与效益分析
典型案例
案例1:某高速公路边坡采用植被混凝土护坡技术,实现边坡稳定性提升与生态恢复的双重目标,施工成本降低20%,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案例2:某矿山尾矿库通过生态格宾护坡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有效控制边坡滑移,同时促进植被生长,减少水土流失。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降低边坡治理与维护成本,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生态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社会效益:减少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技术发展趋势
多学科融合:生态学、岩土工程、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推动技术创新。
智能化与数字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边坡监测与治理的精准度。
绿色低碳化:研发低碳环保的生态修复材料与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1. 国内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生态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等。
技术成果:在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边坡稳定性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护坡技术等。
技术成果:研发了多种生态护坡材料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治理。
长江科学院
研究方向: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边坡安全监测与预警等。
技术成果: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生态护坡技术的标准化。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研究方向: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生态工程材料等。
技术成果:在边坡加固与生态修复结合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创新技术。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研究方向: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态护坡技术等。
技术成果:在植被混凝土护坡、三维植被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2. 国际研究机构
美国农业部林业局(USDA Forest Service)
研究方向:森林生态修复、边坡稳定性、水土保持等。
技术成果:在森林边坡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EMPA)
研究方向:生态工程材料、边坡加固技术、环境监测等。
技术成果:研发了多种高性能生态护坡材料,推动了绿色边坡技术的发展。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研究方向:矿业生态修复、边坡稳定性分析、土壤改良等。
技术成果:在矿山边坡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
研究方向:生态修复技术、边坡安全监测、环境治理等。
技术成果:在地震灾后边坡生态修复和监测技术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
二、知名企业品牌1. 国内企业品牌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公路边坡设计、生态护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
技术优势:在公路边坡生态修复和稳定性加固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水利水电工程边坡治理、生态修复、环境监测等。
技术优势:在水电站边坡生态修复和抗滑桩加固技术方面具有领先水平。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土壤修复、边坡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
技术优势:在污染土壤修复和边坡生态恢复方面具有核心技术,完成了多个大型项目。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生态修复、边坡绿化、景观工程等。
技术优势:在植被混凝土护坡、三维植被网等领域具有成熟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边坡治理。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草原生态修复、边坡绿化、水土保持等。
技术优势:在草原边坡生态修复和乡土植物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推动了生态修复的本土化。
2. 国际企业品牌
Maccaferri(马卡菲里)
主营业务:边坡加固、生态护坡、地质灾害防治等。
技术优势:全球领先的边坡防护解决方案提供商,其生态格宾、加筋土技术广泛应用于全球项目。
Geosynthetics(土工合成材料企业,如TenCate、Huesker等)
主营业务:土工格栅、土工布、生态袋等材料研发与生产。
技术优势:提供高性能土工合成材料,支持边坡生态修复与稳定性加固。
Terram(泰拉姆)
主营业务:生态护坡材料、水土保持产品等。
技术优势:其三维植被网、生态毯等产品在全球边坡工程中广泛应用。
Profile Products(普罗菲尔)
主营业务:土壤改良剂、植被恢复材料等。
技术优势:在植被混凝土、土壤固化剂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支持生态修复项目。
Bauer Group(鲍尔集团)
主营业务:地基处理、边坡加固、地质灾害防治等。
技术优势:提供先进的边坡加固技术,如深层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等。
三、技术特点与行业影响力
研究机构
技术特点:注重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推动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的理论突破。
行业影响力: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指导工程实践,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企业品牌
技术特点:注重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提供从设计、施工到维护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行业影响力:完成大量标志性项目,推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四、选择建议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
生态修复为主:优先选择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领域具有优势的机构或企业。
边坡安全为主:优先选择在边坡加固、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或企业。
考虑技术成熟度与案例
选择具有成熟技术和丰富案例的机构或企业,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
关注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优先选择注重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机构或企业,推动绿色边坡技术的发展。
生态修复与边坡安全防治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核心岗位类别与典型职位1. 科研与技术研发类
岗位方向
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微生物修复)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如数值模拟、新材料研发)
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发(如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
典型职位
科研助理/研究员(高校、研究所)
技术研发工程师(企业研发中心)
生态修复工程师(专注于植被混凝土、生态袋等材料研发)
2. 工程设计与施工类
岗位方向
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如挡土墙、抗滑桩、锚杆设计)
生态护坡施工管理(如植被混凝土施工、三维植被网铺设)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如滑坡治理、泥石流防控)
典型职位
岩土工程师(负责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生态修复项目经理(统筹生态工程实施)
施工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质量与安全)
3. 环境监测与评估类
岗位方向
边坡变形监测(如GPS、InSAR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如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检测)
环境影响评价(EIA)与风险评估
典型职位
环境监测工程师(负责数据采集与分析)
生态评估专员(评估修复工程生态效益)
EIA工程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4. 政策与管理类
岗位方向
生态修复政策制定与标准编制
项目管理(如PPP项目、政府采购工程)
自然资源保护与规划
典型职位
政策研究员(政府智库或研究机构)
项目经理(工程企业或政府单位)
自然资源规划师(参与国土空间规划)
二、行业需求与就业机会分析1. 需求驱动因素
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对边坡防护需求持续增长。
生态环保政策:国家“双碳”目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等政策推动生态修复市场。
地质灾害频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治理需求迫切。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城市边坡绿化、农村生态修复项目增多。
2. 典型就业单位
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校实验室等。
工程企业:中交、中铁、中电建等央企及其下属设计院、施工单位。
环保企业:高能环境、铁汉生态、蒙草生态等专注于生态修复的企业。
政府单位: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
第三方服务机构:环境监测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检测认证机构。
3. 薪资与职业发展
薪资水平
初级岗位(如助理工程师):年薪8-15万元
中级岗位(如工程师、项目经理):年薪15-30万元
高级岗位(如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年薪30-60万元
职业发展路径
技术路线: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
管理路线: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跨界发展:转向环境咨询、绿色金融、碳汇交易等领域
三、技能与资质要求1. 核心技能
技术能力:
掌握岩土工程、生态学、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熟悉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如GeoStudio、PLAXIS)
了解生态修复材料与技术(如植被混凝土、微生物修复)
实践能力:
具备工程现场管理经验(如施工监理、质量检测)
掌握监测设备操作(如GPS、无人机测绘)
软技能: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能力
2. 资质证书
注册执业资格: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一级建造师
专业技能证书:环境监测工程师、生态修复工程师、安全评价师
国际认证:LEED绿色建筑认证、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
四、新兴岗位与未来趋势1. 智慧边坡与数字化岗位
岗位方向:
边坡智能监测系统开发(如物联网、AI算法)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如三维建模、仿真分析)
典型职位:
智能监测工程师
数字孪生技术员
2. 绿色金融与碳汇岗位
岗位方向:
生态修复项目碳汇价值评估
绿色债券融资与ESG投资
典型职位:
碳汇评估师
绿色金融项目经理
3. 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岗位
岗位方向:
跨国基础设施项目边坡治理
国际生态修复标准对接
典型职位:
国际项目经理
海外技术工程师
五、求职建议
明确职业方向: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如土木工程、环境科学)选择细分领域。
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习、项目参与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考取资质证书:优先考取注册岩土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高含金量证书。
关注行业动态:跟踪“双碳”政策、智慧边坡技术等前沿方向。
拓展国际视野:学习英语、了解国际标准(如ISO、ASTM),为海外项目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