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0-24 ~ 2025-10-26
举办场地:中山大学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为探讨人口地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交流人口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拟于2025年10月24-2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2025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承办,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地理学会和广东人口学会协办,诚邀国内外从事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报名参加。

会议规模

200人左右

主题与议题

主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议题:

1.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

2.新时代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时空特征与演变趋势

3.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人口空间重构与区域增减分化

4.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结构转型与人口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5.人才流动集聚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6.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人口高质量发展

7.典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8.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融合治理

9.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人口迁移流动

10.人口地理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学术指导委员会

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薛德升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刘云刚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丁金宏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组织工作委员会

朱宇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教授

辛秦川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

刘 晔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刘盛和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田明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刘劲松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赵东霞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魏冶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刘涛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

林李月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研究员

黄耿志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教授

侯佳伟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秘书长

顾高翔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

冯志昕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主题的多元化与深度拓展

人口空间分布与迁移

城镇化与人口流动:聚焦城乡人口流动模式、特大城市人口集聚机制、逆城镇化现象等。例如,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的人口空间重构研究,揭示了政策、经济、交通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塑造作用。

区域人口差异:分析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等差异,探讨人口红利消退、老龄化区域分化等问题。例如,东北地区人口外流与老龄化加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老龄化与养老地理:研究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养老设施布局、代际支持网络等,提出“适老化城市”“银发经济”等应对策略。

生育政策与人口再生产:评估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对人口规模、结构的影响,探讨生育意愿的区域差异及政策优化路径。

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

承载力与适度人口:结合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容量,测算区域人口承载阈值,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分析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对人口流动的影响,预测未来气候移民趋势。

二、方法论的创新与跨学科融合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利用手机信令、社交媒体数据、卫星遥感等新型数据源,构建高精度人口动态监测模型。例如,通过夜间灯光数据反演人口分布,结合机器学习预测人口流动趋势。

开发人口地理信息系统(PGIS),实现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的深度整合。

多尺度与动态模拟

结合微观个体行为数据(如通勤、消费)与宏观统计数据,构建多层次人口模型。例如,基于Agent-Based Modeling(ABM)模拟城市人口增长对交通、住房的压力。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人口政策的长效影响,为决策提供动态仿真支持。

跨学科理论整合

引入经济学(如新经济地理学)、社会学(如空间社会学)、复杂科学(如网络科学)理论,拓展人口地理学的解释框架。例如,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人口迁移中的信息传播机制。

三、政策导向与实践应用

国土空间规划支撑

参与“三区三线”划定、城市群发展规划,通过人口预测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例如,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人口容量评估与功能区划分建议。

乡村振兴与人口回流

研究农村人口空心化、留守儿童/老人问题,提出产业振兴、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吸引人口回流的策略。例如,浙江“千万工程”对人口回流的影响评估。

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

结合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人口流动与疫情传播的空间关联,为防控策略提供地理视角。例如,武汉“封城”期间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研究。

四、国际比较与全球视野

中国经验与全球贡献

总结中国城镇化、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独特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口管理参考。例如,“中国式城镇化”对非洲国家城市规划的启示。

跨国人口流动研究

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迁移、劳务合作,分析跨境婚姻、留学生流动等新型人口现象。例如,中欧班列对沿线人口经济联系的影响。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

大数据应用需平衡精准性与个人隐私保护,避免“数据殖民”风险。

理论本土化与创新

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避免简单套用西方模型(如刘易斯拐点理论)。

动态监测与实时响应

提升人口数据的时效性,建立“监测-预警-决策”一体化平台,应对快速城市化与人口结构剧变。

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治理

城市功能区划分

应用场景:根据人口密度、年龄结构、职业分布等数据,优化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的空间布局。

案例:雄安新区规划中,通过人口预测模型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承载容量,避免“职住分离”和交通拥堵。

交通网络设计

应用场景:结合通勤人口流动数据,规划地铁线路、公交枢纽和共享单车停放点。

案例:深圳市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优化地铁14号线的站点设置,覆盖高密度通勤区域。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应用场景:根据老年人口、儿童人口的空间分布,合理布局医院、学校、养老院等设施。

案例:上海市通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确保居民步行范围内可获得基本公共服务。

二、房地产与商业地产

住宅开发定位

应用场景:分析人口收入水平、家庭结构、购房偏好,确定楼盘类型(如刚需盘、改善盘)和定价策略。

案例:成都天府新区针对年轻高知人群,开发小户型公寓和LOFT产品,匹配其消费能力。

商业综合体选址

应用场景:结合人口消费能力、流动热力图,选择商圈核心位置或新兴潜力区域。

案例:杭州龙湖天街通过人口大数据分析,在未饱和区域布局,避免与成熟商圈直接竞争。

租赁市场分析

应用场景:预测流动人口、大学生群体的租房需求,优化长租公寓的布局和户型设计。

案例:自如公寓在北京回龙观地区集中投放房源,满足互联网从业者的通勤需求。

三、零售与消费行业

店铺选址与扩张

应用场景:利用人口热力图、消费能力数据,评估新店开设的可行性和盈利潜力。

案例:星巴克通过GIS分析,在人口密集且消费水平高的区域优先布局“第三空间”门店。

精准营销与用户画像

应用场景:结合人口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定制化推广策略(如母婴产品针对年轻家庭)。

案例:拼多多通过分析下沉市场人口结构,推出“拼团+低价”模式,覆盖三四线城市。

供应链优化

应用场景:根据人口分布预测区域销量,调整仓储物流中心的位置和库存水平。

案例: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布局在人口大省省会,实现次日达服务覆盖80%以上区域。

四、农业与乡村振兴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应用场景:结合农村人口外流数据,评估耕地撂荒风险,制定土地流转政策。

案例:黑龙江省通过人口迁移监测,将闲置耕地集中流转给农业合作社,提高规模化种植比例。

特色农产品种植

应用场景:分析人口消费偏好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如有机蔬菜、地理标志产品)。

案例:广西百色市根据人口健康需求,扩大芒果、沃柑等高附加值水果的种植面积。

乡村旅游开发

应用场景:结合城市人口休闲需求,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和民宿集群。

案例:浙江莫干山通过分析上海、杭州人口流动数据,打造“民宿+户外运动”的旅游品牌。

五、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

医疗资源分配

应用场景: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疾病谱变化,优化医院科室设置和基层医疗网点。

案例:广州市针对老年人口密集区域,增设社区康复中心和慢病管理门诊。

疫情传播防控

应用场景:结合人口流动数据,预测疫情传播路径,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

案例: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通过人口热力图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灾害应急响应

应用场景:分析人口脆弱性(如老人、儿童占比),制定地震、洪水等灾害的疏散方案。

案例:四川省在汶川地震后,根据人口分布重建学校、医院,提升抗震设防标准。

六、金融与保险行业

信贷风险评估

应用场景:结合人口收入水平、职业稳定性,评估个人或企业的还款能力。

案例:蚂蚁集团通过分析用户消费数据和人口特征,为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贷款产品。

保险产品定价

应用场景: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健康状况,调整寿险、健康险的费率。

案例:平安保险针对老龄化趋势,推出“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覆盖高龄人口需求。

区域投资决策

应用场景:分析人口增长潜力、消费能力,评估区域经济的长期投资价值。

案例:高瓴资本通过人口地理学模型,优先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的消费升级赛道。

七、教育与人力资源

学校布局优化

应用场景:根据学龄人口分布,调整中小学、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和校区位置。

案例:北京市通过“多校划片”政策,缓解学区房过热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职业技能培训

应用场景:结合产业人口需求,设计针对性培训课程(如制造业升级需培养智能制造人才)。

案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推广时,参考人口产业分布调整专业设置。

人才引进政策

应用场景:分析高技能人口流动趋势,制定落户、住房补贴等吸引策略。

案例:杭州市通过“人才码”服务,为大学生提供租房、创业补贴,吸引年轻人口流入。

八、文化与旅游产业

文化遗产保护

应用场景:结合人口迁移数据,评估传统村落、历史街区的保护价值。

案例:福建省通过人口回流监测,修复闽南红砖建筑,发展文化旅游。

旅游线路设计

应用场景:分析游客来源地、消费习惯,优化景区门票价格和营销策略。

案例:张家界景区针对不同省份游客推出“分时预约”和个性化导游服务。

文化IP开发

应用场景:结合人口文化偏好,打造地域特色文化产品(如非遗手工艺、地方戏曲)。

案例:陕西华阴老腔通过分析年轻人口兴趣,与摇滚音乐融合,实现传统艺术创新。

九、能源与环境保护

能源需求预测

应用场景:根据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趋势,规划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

案例:国家电网通过人口地理模型,预测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分布。

碳排放管理

应用场景:结合人口活动强度(如通勤、消费),评估区域碳排放水平。

案例:深圳市通过人口流动数据,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减少私家车使用带来的碳排放。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应用场景:分析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冲突区域,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

案例: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人口迁移监测,平衡牧民生活与野生动物保护需求。

中国人口地理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学术研究机构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定位:国内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顶尖机构,隶属中国科学院。

研究方向

人口空间分布与迁移机制

城镇化与城乡人口流动

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

成果

主导编制《中国人口分布图集》,系统揭示人口空间格局演变。

开发“人口-资源-环境”综合评估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如“中国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与驱动机制”。

2.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定位:以社会学与人口学交叉研究为特色,隶属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方向

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

生育行为与家庭结构

老龄化与社会保障

成果

发布《中国人口发展报告》,提出“全面二孩”政策效果评估。

构建“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为学术研究提供微观数据支持。

参与国家“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编制。

3.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

定位:长三角地区人口研究的核心基地,隶属复旦大学。

研究方向

城市人口与空间优化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人口健康与医疗服务

成果

承担上海市政府委托项目,如“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人口专题研究”。

开发“城市人口承载力评估模型”,应用于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揭示代际差异与政策响应。

4.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定位:聚焦人口理论与政策创新,隶属北京大学。

研究方向

人口经济学与劳动力市场

性别平等与人口发展

全球人口迁移与治理

成果

提出“人口红利转型”理论,影响中国生育政策调整。

主持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合作项目,研究跨境婚姻与人口安全。

开发“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库,服务就业政策制定。

5.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定位:以城市人口地理为特色,隶属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

特大城市人口调控

都市圈人口协同发展

人口大数据与智能决策

成果

构建“城市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实时分析上海、杭州等城市人口流动。

发布《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发展报告》,提出“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战略。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如“数字经济时代人口就业结构转型研究”。

二、政府直属研究机构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

定位:国家人口政策与规划的核心智库。

研究方向

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

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成果

参与编制《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评估“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提出三孩政策建议。

研究“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托育设施建设标准制定。

2.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

定位:主管全国人口数据统计与政策实施。

研究方向

人口统计与动态监测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家庭发展与健康老龄化

成果

运营“全国人口监测平台”,整合户籍、医疗、教育等多源数据。

发布《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提供权威人口健康指标。

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扩大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

3.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定位:国家卫健委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

人口预测与情景分析

人口与气候变化

人口健康不平等

成果

开发“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服务国家人口战略决策。

承担世界银行委托项目,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

发布《中国人口展望》,预测2050年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

三、企业品牌与技术应用1. 阿里云(阿里巴巴集团)

定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口地理领域的领先应用者。

研究方向

人口流动热力图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预测

商业网点选址优化

成果

为杭州市政府提供“城市大脑”人口流动监测模块,支撑亚运会安保与交通调度。

开发“达摩院人口大数据平台”,服务零售、物流等行业客户。

联合高校发布《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量化评估人口数字化管理水平。

2. 腾讯云(腾讯公司)

定位:基于社交数据的人口行为分析专家。

研究方向

人口消费偏好画像

节假日人口流动预测

应急事件人口疏散模拟

成果

为深圳市政府提供“粤省事”小程序人口服务模块,实现户籍、社保“一网通办”。

开发“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整合人口、交通、环境数据优化城市治理。

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分析人口数字素养差异。

3. 美团研究院

定位: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人口消费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

餐饮、酒店、娱乐人口需求预测

夜间经济与人口活跃度

县域人口消费升级

成果

发布《中国生活服务业消费报告》,揭示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品类的影响。

为商家提供“人群热力图”工具,动态调整营业时间与促销策略。

联合清华大学研究“外卖骑手人口特征”,推动灵活就业保障政策完善。

4. 京东数字科技

定位:产业数字化中的人口经济分析服务商。

研究方向

农产品上行人口需求匹配

县域商业人口潜力评估

制造业用工人口技能画像

成果

开发“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整合人口、企业、物流数据服务政府决策。

为四川省提供“乡村振兴人口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农产品供需。

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分析人口技能与产业升级的适配性。

四、国际合作与联合实验室1. 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中国办公室

定位:推动全球人口议题与中国实践的结合。

合作方向

跨境人口迁移治理

性别平等与生殖健康

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

成果

支持中国开展“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实施情况评估。

联合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资助云南、广西等边境省份研究跨境婚姻与人口安全问题。

2. 中科院-牛津大学联合人口研究中心

定位:跨国人口比较研究的创新平台。

合作方向

中英城镇化模式对比

人口政策效果国际评估

全球气候移民预测

成果

发布《中英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紧凑城市”发展路径。

开发“跨国人口迁移模拟模型”,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

联合培养博士生,推动人口地理学方法论国际化。

中国人口地理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学术研究机构:科研与教学岗位1. 高校教师/研究员

单位: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师范类院校(如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型高校(如中国科学院大学)。

岗位职责

承担人口地理学、城市规划、人口经济学等课程教学。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SCI/SCI/CSSCI期刊)。

技能要求

博士学历,具备空间分析(ArcGIS、Python)、计量经济学(Stata、R)能力。

熟悉人口普查、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处理方法。

典型案例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招聘“城市人口与空间优化”方向博士后,要求参与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研究项目。

2. 科研助理/实验室技术员

单位: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岗位职责

协助导师完成人口数据采集、清洗与分析。

维护人口地理信息系统(PGIS)平台。

参与学术会议组织与科研成果转化。

技能要求

硕士学历,掌握SQL数据库、Tableau可视化工具。

有GIS项目经验或编程基础(Python/Java)者优先。

典型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招聘科研助理,负责“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处理。

二、政府机构: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1. 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

单位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口规划与政策研究)。

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生育政策评估)。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人口承载力测算)。

地方统计局(人口普查与动态监测)。

岗位职责

参与《国家人口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

分析人口数据,撰写政策建议报告。

协调跨部门人口相关项目(如教育、医疗资源分配)。

技能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政府公文写作规范。

具备政策分析能力,了解人口学、社会学理论基础。

典型案例

上海市发改委招聘“人口与城市发展”岗位,要求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住房政策的影响。

2. 政策研究员/智库专家

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与人口战略)。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预测与情景分析)。

地方社会科学院(区域人口发展研究)。

岗位职责

开展人口政策效果评估(如三孩政策、户籍制度改革)。

构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模型,支撑国土空间规划。

为地方政府提供人口调控与公共服务优化方案。

技能要求

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有政策咨询项目经验。

熟练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Vensim)、空间计量分析工具。

典型案例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招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时代人口就业结构转型”。

三、企业领域:商业决策与技术服务1. 数据分析师/商业分析师

单位

互联网公司(阿里云、腾讯云):人口流动热力图分析、城市交通优化。

零售企业(沃尔玛、盒马鲜生):店铺选址、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

房地产企业(万科、龙湖):住宅开发定位、租赁市场需求预测。

岗位职责

挖掘人口数据(如消费、通勤、迁移)背后的商业价值。

构建预测模型(如人口增长与房价关联分析)。

为业务部门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技能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精通SQL、Python、Power BI。

熟悉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XGBoost)。

典型案例

美团研究院招聘数据分析师,研究“夜间经济人口活跃度与餐饮消费关系”。

2. 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

单位

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海康威视)。

岗位职责

结合人口分布设计城市功能区(如商业区、居住区)。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地铁、公交)以匹配通勤需求。

参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民生项目规划。

技能要求

硕士学历,具备CAD、TransCAD等规划软件操作能力。

了解多式联运仿真模型(Emme、Visum)。

典型案例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招聘交通工程师,要求分析手机信令数据优化地铁14号线站点设置。

3. 产品经理/解决方案架构师

单位

科技企业(京东数字科技、百度地图):人口大数据平台开发。

咨询公司(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区域经济与人口战略咨询。

岗位职责

设计人口地理相关产品(如人口热力图API、商业选址工具)。

整合多源数据(人口、POI、气象)构建行业解决方案。

与客户沟通需求,推动项目落地。

技能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产品管理经验或技术背景(如Java、云计算)。

熟悉敏捷开发流程(Scrum)、用户需求分析方法。

典型案例

阿里云招聘产品经理,负责“城市大脑”人口流动监测模块的迭代优化。

四、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NGO)1. 项目官员/研究员

单位

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中国办公室:跨境人口迁移、性别平等项目。

世界银行(World Bank):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减贫研究。

国际移民组织(IOM):气候移民、劳动力流动政策。

岗位职责

实施国际人口发展项目(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数据收集)。

撰写政策简报,推动全球人口议题与中国实践结合。

协调跨国合作研究(如中英城镇化模式对比)。

技能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精通英语(或其他外语)。

有国际项目经验,熟悉国际发展援助框架(如SDGs)。

典型案例

UNFPA招聘项目官员,研究“云南边境地区跨境婚姻与人口安全”。

2. 数据分析顾问

单位

国际咨询公司(德勤、普华永道):全球人口趋势与企业战略。

公益组织(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展中国家人口健康干预。

岗位职责

分析全球人口数据(如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进入策略(如东南亚人口消费潜力评估)。

评估公益项目对人口健康指标的影响(如疫苗接种率)。

技能要求

博士学历或资深行业经验,熟悉跨国数据源(如World Bank Open Data)。

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国际伦理规范(如GDPR)。

典型案例

德勤招聘数据分析顾问,研究“非洲人口增长与消费品市场机会”。

五、新兴领域: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1. 人口大数据工程师

单位

科技公司(字节跳动、滴滴出行):用户行为分析与人口画像。

金融科技企业(蚂蚁集团、微众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与区域投资决策。

岗位职责

构建人口大数据平台(如Hadoop、Spark集群)。

开发实时人口流动监测算法(如基于手机信令的轨迹分析)。

优化数据治理流程(如隐私保护与脱敏处理)。

技能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精通Java/Python、Flink实时计算框架。

熟悉数据仓库设计(如Star Schema、Snowflake Schema)。

典型案例

滴滴出行招聘大数据工程师,开发“城市交通人口热力图”API接口。

2. 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口方向)

单位

AI企业(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人口识别与行为预测模型训练。

安防公司(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城市人群密度预警系统。

岗位职责

标注人口相关图像/视频数据(如人脸识别、人群计数)。

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如YOLO、Mask R-CNN)。

优化模型精度与推理速度(如TensorRT加速)。

技能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Python、PyTorch框架。

了解计算机视觉基础(如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

典型案例

商汤科技招聘AI训练师,开发“商场客流分析”智能监控系统。

六、就业趋势与技能提升建议

跨学科能力

结合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知识,提升复合型竞争力。

例如:掌握空间计量经济学(Spatial Econometrics)或地理加权回归(GWR)。

技术工具

必备:ArcGIS、QGIS、Python(Pandas、GeoPandas)、R(sf包)。

进阶:机器学习(Scikit-learn、TensorFlow)、大数据处理(Spark、Flink)。

实践项目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实习于企业数据部门(如阿里云数据智能事业部)。

行业认证

考取“注册城乡规划师”“数据分析师(CPDA)”等证书。

参与国际认证(如ESRI ArcGIS Desktop Professional)。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