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六届全国菌根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菌根学青年学术论坛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9-19 ~ 2025-09-23
举办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 导航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为充分展示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菌根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加强植物学、土壤学、真菌学和菌根学科研工作者及支持菌根事业的各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菌根事业的全面发展,探讨新时期菌根研究未来的发展战略,助力粮食安全,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菌物学会菌根及内生真菌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5年9月19-23日在陕西杨凌召开“第十六届全国菌根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菌根学青年学术论坛”。欢迎菌根及相关科研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会!

会议主题

菌根赋能大食物观与绿色发展

组委会

1. 学术顾问

张福锁 院士

2.大会主席

郭良栋 研究员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

韦革宏 教 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3.学术委员会:

郭良栋 韦革宏 冯 固 唐 明 徐国华 王二涛

毕银丽 冯虎元 贺学礼白 洋 程 磊 张俊伶

4. 组委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包玉英(内蒙古大学)

毕银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陈爱群(南京农业大学)

陈保冬(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高 程(中科院微生物所)

胡君利(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黄 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简华中(华中农业大学)

姜伊娜(华东师范大学)

焦 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孔德良(河南农业大学)

李 慧(暨南大学)

李 涛(云南大学)

林贵刚(东北林业大学)

刘 玮(江西农业大学)

刘永俊(兰州大学)

陆俊锟(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栾军伟(国际竹藤中心)

潘志勇(华中农业大学)

秦 华(浙江农林大学)

石兆勇(河南科技大学)

孙学广(贵州大学)

田春杰(中科院东北地理所)

王发园(青岛科技大学)

王秀荣(华南农业大学)

吴福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吴强盛(长江大学)

辛国荣(中山大学)

薛 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姚 青(华南农业大学)

袁志林(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张 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俊伶(中国农业大学)

郑 勇(福建师范大学)

5.会议秘书处

秘书长:黄建 李志 韩锁昌

成 员:田汇、吴福勇、盛敏、张好强、王春燕、张晓、薛萐

会议主题

本届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主题1:菌根真菌资源及多样性

主题2:菌根共生分子机制

主题3:菌根与森林生态系统

主题4:菌根与作物高效生产

主题5:菌根与特色经济林栽培

主题6:菌根与生态修复

主题7:菌根与植物抗逆

主题8:菌根与微生物组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菌根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菌根学青年学术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菌根研究现状

一、菌根类型与功能多样性

外生菌根(ECM)

主要与木本植物(如松树、橡树)形成共生,真菌菌丝包裹根系表面并延伸至土壤中。

研究热点:外生菌根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养分吸收(如氮、磷)及抗逆性(如重金属耐受)中的作用。例如,某些外生菌根真菌能通过分泌有机酸或酶分解土壤有机质,释放植物可利用的养分。

内生菌根(AM,丛枝菌根)

广泛存在于80%以上的陆生植物中,真菌菌丝进入根系皮层细胞形成丛枝结构。

功能突破:AM真菌在低磷土壤中显著提高植物磷吸收效率,且通过菌丝网络促进植物间资源共享(如“菌丝互联网”现象)。近期研究还发现,AM真菌能调节植物免疫系统,增强对病原菌的抗性。

其他类型菌根

兰科菌根:专一性共生,为兰科植物提供碳源并促进种子萌发。

杜鹃花类菌根(ERM):适应酸性土壤,与蓝莓、杜鹃等植物共生,研究其抗铝毒机制成为新方向。

二、分子机制与基因组学进展

共生信号通路解析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转录组学,揭示了植物与菌根真菌识别、信号传递的关键基因(如STRIGOLACTONES、MYC因子等)。

例如,植物分泌的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可激活真菌菌丝生长,而真菌分泌的LCO(脂壳寡糖)信号分子触发植物共生响应。

真菌基因组与功能注释

完成多种菌根真菌(如Rhizophagus irregularisLaccaria bicolor)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其具备独特的养分运输蛋白(如磷酸盐转运体)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

研究表明,AM真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获取植物基因,增强其共生适应性。

三、生态功能与全球变化响应

碳循环与气候变化

菌根真菌通过菌丝网络将植物光合产物(碳)输入土壤,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外生菌根森林的碳汇功能可能强于AM森林,但气候变化(如升温、干旱)可能改变菌根类型分布。

模型预测: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外生菌根植物向高纬度迁移,而AM植物占比增加,进而重塑生态系统碳动态。

养分循环与污染修复

菌根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过螯合、沉淀或胞内隔离降低植物重金属吸收,例如AM真菌与向日葵共生可高效修复镉污染土壤。

在农业中,菌根技术被用于减少化肥使用,通过增强植物磷吸收效率实现可持续生产。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菌根多样性促进植物群落多样性,而植物多样性反过来维持菌根真菌多样性,形成正反馈循环。

实验证明,菌根网络可缓解植物竞争压力,提高群落对干旱或病虫害的抵抗力。

四、应用研究与技术突破

农业与林业

开发菌根真菌接种剂(如AM菌剂)已商业化,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如玉米、小麦)和果树抗逆性。

在林业中,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可加速苗木生长,缩短育林周期。

生态修复

利用菌根真菌修复退化土壤(如矿山废弃地、盐碱地),通过改善土壤结构与养分循环促进植被恢复。

例如,在煤矸石山种植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松树,可显著提高成活率。

合成生物学与人工共生

尝试通过合成生物学构建人工菌根系统,优化养分交换效率或赋予植物新功能(如固氮能力)。

最新研究:将固氮基因导入AM真菌,探索“非豆科植物固氮”的可能性。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多尺度整合研究

需结合分子、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尺度,全面解析菌根功能的调控网络。

长期监测与全球数据共享

建立全球菌根分布数据库,结合遥感技术监测菌根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技术瓶颈突破

开发高效菌根真菌培养技术(目前多数依赖活体植物共生培养),以及原位可视化菌丝网络的方法。

伦理与生态风险评估

人工引入菌根真菌可能引发非目标效应(如竞争排斥本土真菌),需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

菌根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

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养分高效利用:菌根真菌(尤其是AM真菌)通过菌丝网络扩大植物根系吸收范围,显著提升磷、氮、锌等养分的吸收效率。例如,在低磷土壤中接种AM真菌可使玉米产量提高20%-30%,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30%-50%。

抗逆性增强:菌根共生可提高作物对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等逆境的耐受性。例如,接种AM真菌的小麦在干旱条件下仍能维持较高产量,且籽粒蛋白质含量提升。

有机农业支持:菌根技术符合有机农业标准,通过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市场价值。

经济作物与特色农业

果树栽培:在苹果、柑橘等果树根系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果实糖分积累和耐贮性。

药用植物:菌根共生可增强药用植物(如丹参、三七)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例如,AM真菌接种使丹参中丹参酮含量增加15%-20%。

二、林业领域

苗木培育与造林

外生菌根接种:在松树、桉树等苗木培育中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如Pisolithus tinctorius),可缩短育苗周期30%-50%,提高造林成活率20%以上。

困难立地造林:在干旱、贫瘠或盐碱化地区,菌根技术可显著提升苗木适应能力。例如,在内蒙古沙地接种菌根真菌的樟子松,成活率从不足40%提升至85%。

森林健康管理

病虫害防控:菌根真菌通过诱导植物系统抗性(ISR)或竞争资源,抑制病原菌(如镰刀菌)和线虫侵害。例如,接种AM真菌的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抗性提高60%-70%。

火灾后恢复:菌根网络可加速森林火灾后植被重建,通过菌丝传输碳源和养分,支持新生植物生长。

三、生态修复领域

退化土壤修复

矿山废弃地修复:在煤矸石、尾矿等极端贫瘠土壤中,接种耐重金属菌根真菌(如Scutellospora calospora)可促进植物(如苜蓿、黑麦草)定植,同时降低植物对镉、铅等重金属的吸收。

盐碱地改良:菌根真菌通过分泌有机酸和调节植物渗透压,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例如,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接种AM真菌的碱蓬,生物量增加40%,土壤含盐量下降15%。

湿地与水体生态恢复

湿地植物共生:在人工湿地建设中,利用菌根技术增强芦苇、香蒲等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红树林保护:菌根真菌可促进红树林幼苗生长,提高其对海浪侵蚀和油污染的抵抗力。

四、环境保护领域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有机污染降解:某些菌根真菌(如Glomus mosseae)可分泌酶分解石油烃、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结合植物吸收实现土壤净化。

重金属固定:通过菌丝吸附、沉淀或胞内隔离,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例如,接种AM真菌的向日葵对镉的富集系数降低50%-70%。

温室气体减排

碳汇增强:菌根真菌通过菌丝网络将植物光合产物(碳)输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外生菌根森林的碳汇功能可能比非菌根森林高20%-30%。

甲烷氧化:在稻田中,菌根共生可促进甲烷氧化菌活性,减少稻田甲烷排放。

五、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学领域

菌根真菌资源开发

功能菌剂生产:通过发酵工程规模化培养菌根真菌(如Rhizophagus irregularis),开发高效菌剂产品。全球菌根菌剂市场规模已超1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8%-10%。

基因编辑改良: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菌根真菌基因,增强其共生效率或抗逆性。例如,敲除STRIGOLACTONE合成基因可提高真菌对低磷环境的适应能力。

合成共生系统构建

非豆科植物固氮:尝试将固氮基因导入AM真菌,构建“人工菌根固氮系统”,突破传统生物固氮仅限于豆科植物的局限。

智能菌丝网络:结合纳米材料与菌根技术,开发可监测土壤养分或污染物的“生物传感器”。

六、其他新兴领域

城市绿化与垂直农业

屋顶绿化:菌根技术可解决屋顶土壤贫瘠、保水性差的问题,提升植物存活率。

垂直农场:在无土栽培中引入菌根共生,减少人工养分供给,降低运营成本。

太空农业探索

密闭生态系统支持:NASA等机构研究菌根技术在月球或火星基地中的应用,通过菌丝网络实现植物-真菌-微生物的闭环物质循环。

菌根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INRAE)

研究方向:菌根共生分子机制、外生菌根真菌在森林碳循环中的作用。

成果:解析了AM真菌与植物信号交换的关键基因(如STRIGOLACTONE受体),并开发了外生菌根真菌基因组数据库(MycorRhizaDB)。

合作:与欧盟“Mycorrhiza”项目合作,推动菌根技术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研究方向:菌根真菌在低磷土壤中的功能优化、菌剂商业化生产技术。

成果:研发出高效AM真菌菌剂(如BioGro系列),全球市场份额超30%;建立菌根-植物共生模型,指导精准施肥。

企业合作:与荷兰Koppert Biological Systems合作推广菌根产品。

美国农业部林业服务局(USDA Forest Service)

研究方向:外生菌根真菌在森林健康与火灾恢复中的作用。

成果:开发了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技术,用于北美针叶林造林,成活率提升40%以上;建立全球最大的外生菌根真菌菌种库(Madison Collection)。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研究方向:菌根网络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合成生物学改造菌根真菌。

成果:首次实现AM真菌基因编辑(CRISPR-Cas9),并构建“人工菌根固氮系统”原型。

二、国内领先科研团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强团队)

研究方向:菌根真菌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成果:发现AM真菌可通过胞内隔离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相关技术已在湖南、江西等矿区推广。

合作:与中科环境修复(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菌根修复菌剂。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晓林团队)

研究方向:AM真菌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机制。

成果:揭示菌根共生可减少玉米氮肥用量30%而不减产,相关技术纳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企业合作:与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产菌根型生物肥料。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叶建仁团队)

研究方向:外生菌根真菌在松材线虫病防控中的作用。

成果:筛选出抗线虫外生菌根真菌菌株,在江苏、安徽等地松林保护中应用,病害发生率降低50%。

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张克勤团队)

研究方向:兰科菌根真菌与濒危植物保护。

成果:建立兰科植物菌根共生体系,实现多种极危兰科物种人工繁育,相关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三、行业标杆企业品牌国际企业

Koppert Biological Systems(荷兰)

核心产品MycorrhizaMix(AM真菌菌剂)、Piloderma(外生菌根真菌菌剂)。

市场地位:全球菌根菌剂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覆盖80余个国家,年销售额超2亿欧元。

技术优势:拥有专利发酵工艺,菌剂活性保持期长达2年。

Premier Tech(加拿大)

核心产品MycoApply系列菌根菌剂(含4种AM真菌菌株)。

应用领域:高尔夫球场草坪、果树栽培及生态修复。

合作案例:为迪拜2020世博会园区提供菌根技术,实现节水30%、肥料减少40%。

BASF(德国)

核心产品Nodulator Duo(结合根瘤菌与AM真菌的复合菌剂)。

技术亮点:通过微胶囊包埋技术实现菌剂与种子同步播种,提高共生效率。

国内企业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产品菌根源(AM真菌+有机肥复合菌剂)。

市场应用:在华北冬小麦区推广面积超500万亩,平均增产8%-12%。

研发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菌根技术联合实验室”。

中科环境修复(北京)有限公司

核心产品重金属菌根修复剂(含耐镉AM真菌)。

应用案例:在湖南株洲铅锌矿区修复土壤3000亩,植物重金属含量达标率95%以上。

技术专利:拥有菌根-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国家发明专利5项。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产品菌根丰(AM真菌+微生物菌群复合制剂)。

市场定位:针对南方经济作物(如甘蔗、柑橘)的菌根解决方案。

数据支撑:田间试验显示,甘蔗糖分提升1.2个百分点,柑橘裂果率降低30%。

四、行业趋势与挑战

技术融合:菌根研究正与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如菌根网络建模)深度交叉,推动精准农业与生态修复升级。

标准化瓶颈:菌剂质量标准、接种效果评价体系尚未统一,制约产业化进程。

公众认知:需加强菌根技术的科普宣传,打破“真菌有害”的误解,提升市场接受度。

菌根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岗位1. 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机构类型: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高校生态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岗位职责

开展菌根共生机制、基因功能、生态功能等基础研究;

申请国家级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

发表高水平论文(SCI一区/二区)并参与国际合作。

技能要求

分子生物学技术(qPCR、RNA-seq、CRISPR-Cas9);

生态学实验设计(如同位素示踪、菌根网络观测);

英文论文撰写与学术交流能力。

典型案例: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菌根重金属修复”课题组招聘博士后,要求发表过菌根相关SCI论文2篇以上。

2. 实验技术员

岗位职责

菌根真菌培养、菌剂制备及田间试验支持;

样本采集、数据分析(如SPSS、R语言)及报告撰写。

技能要求

微生物培养技术(无菌操作、发酵罐使用);

基础统计分析能力;

田间工作适应性(如耐高温、体力劳动)。

典型案例:云南大学兰科菌根实验室招聘技术员,负责石斛菌根共生体系维护,月薪6k-8k。

二、农业与生物技术企业岗位1. 菌剂研发工程师

企业类型:根力多生物科技、Koppert Biological Systems、BASF。

岗位职责

菌根真菌菌株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及菌剂配方开发;

田间试验设计与效果评估(如增产率、抗逆性测试)。

技能要求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知识;

专利撰写能力(如菌剂制备方法专利);

跨部门协作(与生产、销售团队对接)。

典型案例:Koppert招聘“菌根产品开发科学家”,要求5年以上菌剂研发经验,年薪20万-30万美元。

2. 农业技术推广专员

岗位职责

向农户/合作社推广菌根技术(如菌剂使用方法、共生管理);

收集市场反馈并优化产品应用方案。

技能要求

农业知识(作物栽培、土壤管理);

沟通能力与田间示范能力;

适应长期出差(如西北、东北农业区)。

典型案例:广西田园生化招聘“菌根技术推广经理”,负责华南地区柑橘园菌剂推广,底薪+提成制(年薪15万-25万)。

三、环境修复与生态工程岗位1. 生态修复工程师

企业类型:中科环境修复、首创环保、东方园林。

岗位职责

设计菌根技术修复方案(如矿山废弃地、盐碱地);

监测修复效果(植物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变化)。

技能要求

生态学与土壤学知识;

GIS空间分析能力(如修复区域规划);

项目申报与管理经验(如环保专项资金申请)。

典型案例:中科环境修复招聘“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师”,要求熟悉菌根-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月薪1.2万-1.8万。

2. 环境咨询顾问

岗位职责

为政府或企业提供菌根技术可行性评估(如碳汇项目、生态农场规划);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EIA)中菌根相关章节。

技能要求

环境政策解读能力(如碳中和、生态补偿机制);

报告撰写与汇报能力;

跨学科知识整合(生态+经济+法律)。

典型案例:某环保咨询公司招聘“菌根技术顾问”,参与国家生态公园规划,年薪25万-35万。

四、政府与NGO岗位1. 农业/环保部门公务员

机构类型: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地方林业局。

岗位职责

制定菌根技术推广政策(如补贴标准、技术规范);

监督菌剂产品质量与市场准入。

技能要求

政策研究与公文写作能力;

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如企业、科研机构对接);

公务员考试通过(行测+申论+专业科目)。

典型案例:农业农村部2023年招聘“生态农业技术管理岗”,要求菌根相关研究方向,解决北京户口。

2. NGO项目官员

机构类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和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岗位职责

设计菌根技术保护项目(如森林恢复、濒危植物保育);

筹集资金并协调国际合作(如与IUCN、FAO联动)。

技能要求

项目管理能力(如Gantt图制定、预算控制);

多语言能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跨文化沟通能力(如非洲、东南亚实地工作)。

典型案例:WWF招聘“菌根森林恢复项目官员”,负责东南亚红树林保护,年薪18万-25万(含外派补贴)。

五、新兴领域岗位1. 合成生物学研究员

机构类型:华大基因、Synthorx(美国)、ETH Zurich合成生物学实验室。

岗位职责

编辑菌根真菌基因(如增强固氮能力、重金属耐受性);

构建人工菌根共生系统(如非豆科植物固氮)。

技能要求

合成生物学技术(基因合成、代谢通路设计);

生物信息学分析(如基因组注释、比较基因组学);

伦理与生物安全意识。

典型案例:华大基因招聘“菌根合成生物学科学家”,要求博士学历及3篇以上Cell/Nature子刊论文,年薪50万-80万。

2. 太空农业研究员

机构类型:NASA、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

岗位职责

研究菌根在密闭生态系统(如月球基地)中的物质循环功能;

开发低重力环境下的菌剂应用技术。

技能要求

航天生物学知识;

模拟实验设计(如气密舱操作);

抗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典型案例:NASA招聘“菌根太空农业博士后”,年薪7万美元+航天补贴,需美国公民身份。

六、技能提升与职业路径建议

学术路径

本科(生态学/微生物学)→ 硕士(菌根方向)→ 博士(国际合作)→ 博士后→ 高校教职/科研院所研究员。

产业路径

本科(农业/环境工程)→ 企业技术员→ 研发工程师→ 技术总监→ 自主创业(菌剂公司)。

跨界路径

结合数据科学(如菌根网络建模)、政策分析(如碳交易市场设计)或科普传播(如菌根技术纪录片制作)。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
会议礼品准备好了吗? 一键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