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九届土壤与地下水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23-08-05 ~ 2023-08-07
举办场地:成都渝江饭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和成都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定于2023年8月5至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围绕“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暨特邀主旨报告、分会场、研究生论坛、土壤与地下水政策技术交流会、墙报交流和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成果展等,欢迎大家参会交流。

(一)

开幕式及主旨报告(8月6日上午)

开幕式08:30-08:55

主持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领导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领导致辞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领导致辞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领导致辞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致辞

特邀主旨报告会08:55-12:00

主持人:蒲生彦(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08:55-09:20 朱利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

09:20-09:45 吴丰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价

09:45-09:55(休息10分钟)

主持人:刘 国(成都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副主任)

09:55-10:20 郑春苗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中国首个全国尺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分析

10:20-10:45 徐永新(南非西开普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中非视角下中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若干问题

10:45-11:10 席北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报告题目: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10-11:35 裴向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机理与关键技术

11:35-12:00 张发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

报告题目:闭坑矿山地下水环境效应及其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

(二)

分会场

会议拟安排 18 个学术议题,设 18个专题分会场。

议题1:

场地土壤地下水调查与精细化风险评估

召集人:姜 林 研究员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郭观林 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监管技术中心

孙 宁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吴 怡 研究员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罗天烈 副研究员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贾永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地下水典型高背景组分成因分析及人为扰动下的增强释放效应研究》

②郭渊明 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基于市政管网的蒸气入侵优先通路研究》

议题2:

地下水污染精细化表征与数值模拟技术方法

召集人:李海龙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王全荣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施小清 教授 南京大学

王晓光 研究员 成都理工大学

窦 智教授河海大学

夏 强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施小清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有机污染场地精细刻画的挑战与应对》

②黄岁樑 南开大学教授

《Formulationofadsorptionequationsbysoilparticles》

③覃荣高 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

《冲洪积扇非均质含水层多组分反应迁移数值模拟研究》

④杨志兵 武汉大学教授

《岩溶含水层饱和-非饱和流动与污染物运移三维数值模拟》

⑤窦 智 河海大学教授

《冻融驱动下的地下水有机污染再分布规律》

⑥王仕琴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

《白洋淀流域农田氮素淋溶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风险》

⑦马 雷 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副主任

《裂隙介质中水力异步变化影响下的地下水污染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⑧沈城吉 河海大学教授

《盐沼潮上带盐滩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⑨孙洪广 河海大学教授

《变分数阶导数模型在溶质迁移中的应用》

⑩戴 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基于微生物基因信息的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⑾李海龙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海滩渗出面数值模拟新进展》

⑿郭芷琳 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案例研究》

议题3:

绿色低碳可持续修复技术与理论

召集人:张红振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焦永杰 高工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涂卫国 研究员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唐 杰 讲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李社锋 武汉轻工大学主任/教授

《国内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文献计量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

②张西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退化土壤系统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理论浅析》

③吴 鸣 暨南大学副教授

《微塑料对氧化石墨烯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

④张 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施氏矿物对六价铬污染土壤的长效稳定化修复效果及机理研究》

⑤陈 艺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

《法拉第-电容多过程耦合效应驱动离子型污染物界面储存研究》

议题4:

污染土壤、地下水生物修复

召集人:滕 应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高大文 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

李金天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谢鸿观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滕 应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有机污染土壤固氮微生物组修复原理与技术》

②孙蔚旻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尾矿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调控》

③刘玉荣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典型化工场地土壤汞的生物转化》

④郑春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高盐碱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矿化修复技术研究

⑤刘 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降解的环境功能材料-微生物-植物多效耦合作用机制》

⑥尹 华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

《生物炭强化微生物修复多溴联苯醚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研究》

⑦汪善全 中山大学教授

《卤代烃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微生物还原脱卤修复应用》

⑧刘 娟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高砷铊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技术的研究》

⑨芮大虎 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基于自然冷能修复重金属污染黏性土研究》

⑩曹 越 中山大学副教授

《砷超富集植物分子机制初探与展望》

⑾贾 璞 华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植物间作修复Cd污染土壤及其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⑿黄娇芳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导

《工程活体材料构建及其在环境污染生物修复的应用研究》

⒀范长征 湖南大学副教授

《污染环境中噬菌体与细菌协作机制及其对土壤生物修复的启示》

⒁刘 佩 贵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

《地下水水源地硝酸盐污染的原位水平井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⒂高 岩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联合降解农田土壤除草剂的效应与机制》

议题5:

工业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修复

召集人:骆永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黄沈发 副院长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谌 书 院长/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李社锋主任/教授武汉轻工大学

刘 静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钟 华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宁波)研究员

《多孔介质中常见铁基物质激活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差异及其修复应用启示》

②杨 洁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大型搬迁化工区场地风险管控+源削减与低扰动修复分阶段达标路径探索》

③吴文成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珠三角典型村级工业园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理论与实践》

④梁继东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菲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研究》

议题6:

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

召集人:李芳柏 研究员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孙约兵 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邓仕槐 院长/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

雷泞菲 副院长/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王 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

《农膜源酞酸酯与微塑料的迁移及其对生菜的毒理机制》

②张雯成 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

《先污染后治理?--法国农村面源磷污染控制研究》

③韩 颖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

《川西南碱性农田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及示范》

④张隆隆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北盐碱地地质成因、改良技术研发与示范》

⑤孙彩霞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副所长

《生物质炭对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影响》

⑥张 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土壤工程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

《硒与环境健康诊断与修复——以贵州铜仁国家土壤先行区为例》

⑦罗会龙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有机改良剂调控下土壤DOM分子多样性及Cd迁移转化的响应机制》

⑧尹德良 贵州大学副教授

生物肥料辅助巨菌草在汞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的应用潜力

⑨赵希锦 四川锦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典型流域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探究

议题7:

POPs 污染场地修复与风险管控

召集人:侯德义 教授 清华大学

王 坚 研究员 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赖劲宇 项目主管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报告专家:

①徐 怒 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工程师

《大型农药类污染地块调评估与风险管控探索》

议题8:

地下水污染多介质协同防控与修复技术

召集人:席北斗 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丁爱中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易树平 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

徐 芬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卞兆勇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卤代有机污染物电催化逐级可控脱卤研究》

②杨卫春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

《场地土壤多金属长效稳定化修复材料的探讨与思考》

议题9:

地下水有机污染协同修复技术及案例

召集人:蒲生彦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董 军 教授 吉林大学

马 骏 教高 宝航环境修复科技公司

张 芳 副教授 清华大学

报告专家:

①窦 智 河海大学

《冻融驱动下的地下水有机污染再分布规律》

②郭红岩 南京大学

《基于微生物自驯化的地下水有机污染协同修复技术及案例》

③任何军 吉林大学

《好氧反硝化生物循环井修复苯胺与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研究》

④张 芳 清华大学

《直流电阻加热修复地下水DNAPL污染的机制解析与调控优化》

⑤曹利锋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场地地下水氯代烃微生物修复进展》

⑥马 慧 成都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

《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地下水有机污染非自由基电子转移过程》

⑦王 朋 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强化修复剂在低渗透含水层中的传输与累积》

⑧钟 诚 西南石油大学讲师

《基于生物炭技术的地下水有机污染协同控制研究》

⑨邓 圣 中国环科院

《功能化生物炭催化活化高铁酸盐降解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

⑩李博文 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

《热强化循环井修复地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研究》

⑾崔双超 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在产企业地下水有机污染协同修复案例》

⑿张鲁钧 台湾中原大学教授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Wells (IEG-GCW) Remediation Technology

议题10:

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监测与健康评价

召集人:吴 健 高工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冠九 正高工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何 理 教授 天津大学

王 磊 副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许淑霞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何 理 天津大学教授

《新水情下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②胡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副院长)

《On-site Measureme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for evaluating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Farmland》

③田志仁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

《地下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及应用展望》

④李 梅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长三角地区农药污染场地水土协同监测与修复治理》

⑤龙 峰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倏逝波荧光生物传感器及其在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议题11:

酸性矿山地下水环境跨介质协同调控

召集人:刘 国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党 志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吴 攀 副校长/教授 贵州大学

周连碧 研究员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韩占涛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

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报告专家:

①王承俊 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工/副总工程师

《酸性矿井涌水(AMD)生态修复治理思路探索与实践-主要以广元口关为案例》

②吴 攀 贵州大学教授

《基于地学思维的酸性矿山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技术》

③孟庆俊 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

《煤矸石产酸关键过程与重金属协同释放》

④李曦滨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喀斯特地区闭坑煤矿酸性矿井水污染流域治理技术路径

及工程实践》

⑤张其武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活化矿物原料用于矿山酸性废水的治理》

议题12:

矿山污染源头防控

召集人:姚 俊 主任/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贾永锋 主任/教授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汤叶涛 副院长/教授 中山大学环境学院

华绍广 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

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黄 艺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徐 恒 四川大学教授

《硫铁矿渣堆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技术集成示范》

②周 来 中国矿业大学副院长/副教授

《煤矿积聚场地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的挑战与研究》

③周 丹 成都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纳米生物炭与镉在饱和多孔介质中共迁移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④黄艺成 都理工大学教授

《尾矿胶体对钒迁移的影响机制》

⑤王 琼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典型有色矿冶固体废物堆场污染防控技术与案例分析》

议题13:

金属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

召集人:林星杰 所长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周建伟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

王 炜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刘兴宇 教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吴 灿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朱文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污染地块管控智能化预测研究及其对矿山修复的思考》

②李哲浩 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正高

《黄金工业场地修复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③彭位华 宿州学院副教授

《安徽铜陵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④贾智彬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工程师

《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⑤周建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3部分:金属矿山》简介

议题14:

岩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与污染防治分区实践

召集人:邹胜章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高旭波 研究员 中国地质大学

罗栋源 高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康小兵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邹胜章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岩溶地下河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分方法与应用》

②詹良通 浙江大学教授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扩散规律及防控技术》

③刘 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吸附生物型PRB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长期性能评价》

④蒋勇军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岩溶区C-N-S耦合循环与环境效应》

⑤章 程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斯洛文尼亚典型岩溶区土壤水分-CO2季节变化及其降雨效应》

⑥罗栋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任、高级工程师

《广西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方法及实践介绍》

⑦高旭波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员

《岩溶地下水中新型污染物》

⑧李立伟 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点)评估技术体系构建及相关案例》

⑨张伟红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分区风险管控对策研究》

⑩罗明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系主任/副教授

《岩溶地下水径流通道识别与污染物运移过程》

议题15:

典型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

召集人:李 娟 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监管技术中心

王文科 教授 长安大学

殷秀兰 研究员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廖 兵 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专家:

①王金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地下水环境污染溯源案例分析》

②王文科 长安大学教授

《区域地下水风险防控区划方法探讨-以渭河流域为例》

③李 娟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地下水部副主任/研究员

《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治与典型案例研究》

④孙继朝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几点思考》

⑤陈宗宇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地下水污染调查中的同位素技术应用》

⑥李 翔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

⑦马 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下沉积物中铵氮的解吸附对长江中游水质的控制机制》

⑧翟远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⑨黄 毅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质谱技术在典型区域地下水新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⑩路 路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

《典型农区地下水氮素来源及削减机制研究》

⑾朱 欢 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任/高级工程师

《石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案例分析》

⑿张 琪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助理研究员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全过程防控技术与管理模式探讨》

⒀乔 雯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程师

《不同沉积环境对矿区重金属污染水平的调控机理》

⒁毛德强 山东大学副院长/教授

《LNAPLs污染场地原位氧化修复的电性响应机理与动态监测研究》

议题16: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及风险防控

召集人:李明路 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环境水专委 会

吕春生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监管技术中心

龙 涛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王雪梅 副教授 西昌学院

报告专家:

①蒋煜峰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

《西北典型黄土中兽药抗生素环境行为研究》

②刘雪松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新型污染物PFAS的国际(美国)研究进展、应对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③尹惠林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工程师

《大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数字孪生全过程管理与实践》

议题17:

土壤——地下水污染溯源技术方法

召集人:刘伟江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监管技术中心

段 磊 教授长安大学

杨 昱教授级高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报告专家:

①刘伟江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地下水污染同位素源解析技术指南解读》

②谢海建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基于井间示踪剂测试的在役填埋场深层渗漏探测技术》

议题18:

复杂污染地块风险防控技术及案例

召集人:李海芳秘书长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

土壤与地下水政策技术交流会

拟邀请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讲解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和管理要求,并安排典型地区交流经验案例。

研究生论坛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开拓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会议安排了研究生论坛,欢迎广大研究生积极参加。

墙报交流

会议期间设墙报交流区域,筛选优秀研究成果进行墙报展示,墙报尺寸宽90cm×高120cm。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成果展

会议期间将围绕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内容展示创新技术和成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转化应用。

会议日程
2023年8月5日 - 报到
2023年8月5-7日 - 会议时间
联系方式

王梓瑄 马春萍 孙自利 饶阳 张培胜 张 超 刘红光刘信德

电 话:010-62210689 /68668291 / 63701383

投稿邮箱:csesam@163.com

参会企业
主办单位 - 成都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 -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承办单位 - 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委会
承办单位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生态环境修复专委会
承办单位 -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专委会
承办单位 - 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
协办单位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协办单位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协办单位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 - 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协办单位 - 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中心-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支持单位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支持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支持单位 - 同济大学
支持单位 - 西南科技大学
支持单位 - 四川农业大学
支持单位 - 有研科技集团
参会事项

会议服务费

科研、教职人员2600元/人,学生代表凭学生证1600元/人,企业代表3200元/人。会议服务费含餐费、资料费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报名注册方式

研讨会可通过会议官网、会议管理系统以及会议专用邮箱等三种方式报名注册。

(1)登录会议官网(http://sg23.csesam.com)进行网上报名注册。

(2)关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管理系统进行在线报名注册。

(3)填写第九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参会回执表电子版发至邮箱:csesam@163.com。

缴费方式

研讨会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缴费:

(1)银行汇款

单位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开 户 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 号:7501 0188 0003 31250

注:1.请发送汇款底单(扫描件)、开具发票的纳税人识别号和发票抬头到会议专用邮箱: csesam@163.com;2.单位汇款请备注:SG23-参会姓名,个人汇款请备注:SG23-发票抬头。

(2)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在线支付

(3)现场缴费:报到现场可刷银联卡(POS 机)缴费。

发票

(1)电子发票

参会代表可通过扫描现场缴费凭条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后直接开具电子发票。

(2)纸质发票

纸质发票将于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邮寄给参会代表。

下载海报
若未生成海报二维码可点击 生成海报 刷新。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